前不久遇到一個多年不見的老朋友,閑聊時他說起發(fā)生在他老父親身上的一件“驚心動魄”的事情:一年前他父親因為吃魚時不小心,魚刺卡在了喉嚨里,于是就試著喝醋,后來又用飯強行吞咽,可沒有用,就這樣折騰了幾天后,感到喉嚨疼得更厲害了,才到醫(yī)院去治療,醫(yī)生經過仔細檢查后發(fā)現(xiàn)一根魚刺橫刺在食道壁,而且食道已經穿孔。在內鏡的幫助下醫(yī)生為朋友的老父親取出了魚刺,他父親術后又住進了胸外科病房。為防止食道穿孔口增大,醫(yī)生囑其禁飲食,并為其放置了胃管,以及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最后朋友的父親才轉危為安。
小小一根魚刺竟然惹出這樣的麻煩,由此可見食道異物需要我們謹慎對待,不可小覷。食道異物是一種意外傷害,它的表現(xiàn)是吞咽疼痛、吞咽困難及呼吸道癥狀,其診斷并不困難,但是了解食道異物的種類及判定異物停留之部位對取出異物很重要。食道異物以食物中的魚刺、碎骨最常見,其次如兒童的小玩具、老人的義齒、硬果以及咀嚼不全的肉團等亦不少見。食道異物多停留在食道的3個生理狹窄區(qū),即食道的入口處、主動脈壓跡處、由胸腔進入腹腔的膈肌裂孔處。一般又以卡在第一個生理狹窄處為多見,其次為第二狹窄處,而發(fā)生在第三狹窄處則較少,并且一旦異物進入胃后,大都能隨大便排出。小的異物有的可以隨吞咽下咽進入胃腔,不造成危險,而有的不規(guī)則形態(tài)的異物可停留在食道造成哽噎感,如果刺破食道可造成食道穿孔、縱隔感染,甚至刺破主動脈(食道緊鄰主動脈這個大血管)導致致命性大出血。
日常生活中,被魚刺卡住,絕大多數人是自己緊急處理,看是否能讓魚刺盡快出口,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簡單的方法無效,就要盡快至醫(yī)院就診,從既安全又可靠的角度出發(fā),找醫(yī)生處理是首選的辦法。
專家建議:
●如果是較小的魚刺卡住,可用手電筒照亮口咽部,然后用小勺將舌頭壓低,仔細檢查喉咽的入口,因為這是魚刺最容易卡住的地方,如果發(fā)現(xiàn)魚刺不大,扎得不深,可用鑷子將其夾出。
●當遇到較大或者扎得較深的魚刺,無論怎樣吞咽,疼痛不減輕,喉咽兩邊及四周均不見魚刺,就應當立即至醫(yī)院治療。
●如果魚刺卡在食道里,千萬不可胡亂吞咽大塊米飯或饅頭等食物,雖然有時這樣能把魚刺除掉,但有時反而刺得更深,不利于拔出,嚴重時感染發(fā)炎就更麻煩了。
●處理兒童及中老年食道異物時應仔細詢問異物種類,弄清楚異物的部位及其對食道損傷的程度。
●一些形態(tài)特殊的食道異物,要先將刺入食道壁的部分輕輕取出,然后順著管腔取出,取老年人義齒時要反復觀察鋼絲爪的位置,鉗出困難者可考慮手術。
●如果食道異物造成食道穿孔,病人有難以忍受的頸部、胸骨后疼痛,發(fā)熱,頸部皮下氣腫或縱隔氣腫,在盡早取出異物的同時,應禁食、置胃管、抗感染、補液及腸外營養(yǎng)。一般來說,小的食道穿孔,經上述處理后都能愈合,若發(fā)生胸腔或縱隔膿腫者,則應盡快行手術探查等急救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