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作為一種歷久彌新的道德教育方式,在教育領域發(fā)揮著它獨特的魅力。敘事,用另外一個通俗的詞來形容,便是講故事。近些年的教師節(jié)晚會,教書育人楷模頒獎晚會等,就是用一種敘事的方式,向我們介紹了一群平凡卻有著崇高道德境界的人,通過一個個真實而感人的故事,讓人們在故事中感動,在道理中反思,感悟真善美,詮釋生命的偉大。
我們每個人都是聽著、讀著或講著不同的故事長大的,故事把我們和這個世界聯(lián)系起來,給我們足夠的想象與思考的空間,慢慢地,我們也從這一個個故事中領悟到了為人處事的道理與方法。美國哲學家麥金泰爾在《德性之后》一書中說過,每個民族在古代都是以講故事為主要的道德教育方式。從中國歷代文獻資料的記載中,隨處可以捕捉到敘事的影子:“孔融讓梨”“頭懸梁,錐刺股”“孟母三遷”……
而今,關于教育敘事的理論研究越來越多,書店里,報刊中,相關著作和文章充盈著我們的視野,從單純的德育敘事到生命敘事,再到道德困境敘事,研究的內容不斷豐富,很多學校和教師也把敘事作為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一種有效方式,關于敘事文章的征集和評選活動更是蔚然成風。
敘事,這種很多人理解的文學體裁,已經在古往今來的道德教育長廊里折射出了耀眼的光輝,它發(fā)揮出的正能量讓德育的內容和方法得以豐實。它不同于冰冷的說教,它讓德育有了“體溫”,緩緩地將你帶入,讓你歡喜,讓你傷痛,讓你凝眉,讓你舒展,最終留下成長的印記。這便是敘事的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