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課代表小麗來反映,用于英語聽力的復讀機不翼而飛,據(jù)說昨天上午第二節(jié)課還聽過磁帶呢!一個多功能錄音復讀機價值幾百元,怎可能在教室里悄然消失了呢?
教室進壞人了!這是我第一個想法。隨機調(diào)查了部分同學,嘗試了解教室門是否及時上鎖,負責帶鑰匙的同學反映放學后自己是最后離開教室的,檢查門窗后上鎖離開的。白天沒有進來外人的可能性,晚上是不是有可能呢?我隨即調(diào)查了早晨第一個進教室的李振同學,據(jù)他反映,教室的門窗沒有被打開過,窗戶是學生們進到教室后才打開的。
調(diào)查無果??粗鴮W生們焦灼的神情,我深知,如果不盡快查處實情,他們會人人自危,既怕個人財務丟失,又怕自己被同學和老師懷疑。可是怎么查呢?竟然沒有一絲頭緒,難道這臺復讀機化作空氣了?內(nèi)外勾結合伙作案有無可能呢?腦海里我把幾十名學生過了一遍,在自己眼中他們都沒有這種作案可能性,初中三年相處,對每個人我都清楚:沒有這種毛病的學生?。∥野嗟慕淌椅挥谝粯?,窗戶如果沒有及時關好,有可能從這里下手。想到這里,我仔細詢問了課代表,據(jù)她反映,平時復讀機放在角落里老師專用的櫥子里,很難從外面下手拿到,可是那一天復讀機可能……好像在窗臺上看到過,不知道誰放在那兒的!
晚上熄燈后,班IuMlYxZjPhTAKGEe5CQh1lKaZwfizz1uSxMzBA5lw9Y=長來報告,李振一反常態(tài)地關心起窗戶的情況,把窗戶全部插上了安全栓。他是復讀機失竊那天早晨第一個來教室的,素有“小懶蟲”和“大馬虎”之稱的他,極少很早起床,那天還叫上一個同學早早地來教室,這是不是有問題呢?
班內(nèi)學生們私下議論著失竊的種種版本,表明這起失竊案對正常的教學產(chǎn)生了嚴重影響。但我們不能毫無根據(jù)地懷疑任何一個學生,這是教師調(diào)查此類案件必須遵循的常識。班主任不能在班里做任何具有特指意義的表態(tài),規(guī)避學生對號入座帶來心理負擔,我還是抓緊買了一臺復讀機,對教室和宿舍的安全措施進一步完善,亡羊補牢未嘗不晚吧!
如果復讀機被偷走,是不是被轉移了呢?我調(diào)閱了門衛(wèi)這兩天返家的學生名單記錄,并且和他們的班主任了解請假原因,進一步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小剛請假有疑點。我們即和那天送小剛回家的小強進行了交流。
小剛班主任:小強,那天早晨你們回家,小剛情緒怎樣呢?
小強:他沒有什么??!有說有笑的,很高興的樣子,至于家里去世的那個爺爺,血緣關系很遠的了,他沒有必要回家的。他媽媽還數(shù)落他呢?
小剛班主任:他帶什么東西回家了嗎,比如課本什么的?
小強:好像帶了吧!看到他馱著一個小包呢?感覺是幾本書的樣子!我還問過他呢!他說是語文、數(shù)學、英語課本呢!
……
小剛班主任私下到了教室,發(fā)現(xiàn)他的書本都在,據(jù)同桌講,那天早晨他回家沒有拿書,只是五班的李振來找過他,好像給他什么東西。
小剛在撒謊,這是我的第一感覺,他在遮掩什么,李振和小剛是什么關系呢?真的他們倆之間有……
我隨即和小剛的班主任對李振和小剛的關系進行了私下調(diào)查,得知他倆關系很好,經(jīng)常在一起打球,來往非常密切,并且他們還是小學的同桌。
至此,雖然有了較為明確的懷疑對象,但是還沒有任何證據(jù)指向失竊的復讀機。我把新買的復讀機和失竊的復讀機進行比較,雖然牌子不一樣,但是基本一樣,尤其是外形、大小。我用布包把復讀機裹了起來,讓小強看看,是不是和小剛回家時帶的包一般大呢?
從小剛的表情上,我們得出了答案。
于是,我們分工,我負責對李振進行談話攻破,小剛班主任繼續(xù)通過電話和他母親進行試探性地溝通。
通過談話,沒有發(fā)現(xiàn)李振任何可疑情況,他告訴我復讀機失竊的前一天晚上,小剛找過他,讓他明天早一點來教室,把才買的《小王子》借給他看看,他說回家?guī)滋?,正好看看這本書。
看著李振回去的背影,我感到了這件事情的水很深。李振的表情絕不是裝出來的,可是一系列行為把他和失竊案聯(lián)系在一起了,這怎么解釋呢?
小剛班主任那邊有了重大發(fā)現(xiàn),小剛媽媽反映孩子近日有輟學的念頭,還說,不知道花了多少壓歲錢買了一臺復讀機。小剛媽媽顯然被蒙在鼓里,并在不知道兒子偷了學校的財物。
我和小剛班主任都不想讓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因此輟學,如果輟學,他的心理上始終走不出“小偷”的陰影。他平時表現(xiàn)雖為一般,但是并沒有輟學的念頭,這次的偷竊是他輟學的緣由,可能是感到事情的嚴重性,因為害怕不敢返校。
經(jīng)商討后決定由我直接打電話,電話接通后,我和小剛談了起來。
我:小剛??!我是五班的班主任,聽你班主任說你準備輟學,為什么呢?
小剛:我……
我感到他的語無倫次和震驚,冤有頭債有主,我直接找他談話,顯然他預感到了事情已經(jīng)敗露了。
我:回來吧!任何事情都不是你輟學的理由,你們的年齡決定了你們的任何錯誤都是可以原諒的。
小剛無語。
我:好了,什么都別說了,班主任對你的印象很好,為你的輟學很著急。我什么都不說了,你愿意到我這兒來一趟嗎?我絕對做到保密的,你放心就好了。
第二天晚上,小剛獨自一人來到了我家里(我在學校里?。掷锬弥粋€包,我的眼睛告訴我,那是失竊的復讀機。
我們的談話很輕松,我雖然不是他的班主任但也是他的科任老師。我沒有把話題指向失竊事件,只是從關心的角度對他的成長和學習提出了新的要求。他走后,我把包打開,失竊的復讀機靜靜地躺在那里,上面有一封書信。信的內(nèi)容是:
劉老師好:
我是個壞孩子,是一個小偷,你一定這么認為吧!我很喜歡英語,一直夢想著有自己的一臺復讀機。所以我就萌生了這個可恥的念頭。和你班李振的交往中,我了解到你們班里的窗戶經(jīng)常不插安全栓,所以我就……
我讓李振晚上把復讀機放到窗臺上,讓我在外面看看,說準備買一個一模一樣的復讀機。就這樣……
劉老師,我在家里好害怕,也對自己的行為感到不恥。如果讓同學們都知道了,我……
原諒我吧!
你的壞學生
事情已經(jīng)再也明白不過了,因為喜歡英語,想提高成績便有了這個想法。作為老師,可能對他的行為感到憤怒甚至憎恨,可他還是個孩子??!
我和他班主任有了這樣的約定,把小剛這次的犯錯爛在肚子里。
這個案例,我們應從中有所感悟和觸動。
1.班中失竊案是學校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尤其是新的班級建立之初。班主任面對此類問題不能盲目下定論,凡定論要有據(jù)。比如我班的李振便一度被列為懷疑重點,如果我在班里有所指,李振興許也就成為了“竇娥”。我們面對的決不是罪大惡極的慣犯,而是自己一手教育而成的學生,他們的錯誤可以理解為我們的失誤和教育缺失而致。從這個角度講,發(fā)現(xiàn)問題應及時做到自查自糾。如果自己平時對班級工作嚴格要求,教室窗戶安全關好,就不會使小剛產(chǎn)生這樣的念頭。
2.語言技巧和藝術是解決問題的有效載體。在我和小剛的電話交流中,我始終沒有談及“失竊”和“復讀機”的字眼,而是留下足夠的回旋余地。這里的回旋可以理解為我的,也可以是小剛的。如果我冒失地把事情挑明,小剛思維和行為走向極端,堅持輟學,也有可能催生他母親片面地認為老師給孩子扣帽子的想法,如果那樣,不但無助于事情的解決,也有可能使我們自己處于被動。這種留足思考和遐想空間的交談,是一種“盡在不言中”的藝術技巧。
3.育人的目的和手段要符合教育原則,避免為教育而懲罰。在事情解決后,我在班里向?qū)W生是這樣說的:“你們回憶一下,你們拿過別人的鉛筆和橡皮嗎?看到同學那里有自己喜歡的,是不是有拿過來自己先玩玩用用的欲望呢?”學生們都笑了?!皬妥x機的‘失’是因為喜歡,玩兩天,‘復得’是因為主人還要用,所以不是自己的就不要占有?!卑嗬餂]有對此事再議論,大家看到了原來的復讀機,顯得那樣的自然和釋然。感化一個人遠比懲罰一個人難,感化是愛的力量;任何懲罰都有暴力的元素,容易造成一個人價值觀的動搖,能不用則不用。
4.不要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判斷。其實從調(diào)查那刻起,學生們首先相信了自己的眼睛,認為門窗都是完好的,其次我也相信了學生的反饋,班長報告李振的舉動,又差一點讓我把方向偏離。自己的主觀判斷往往會蒙蔽我們的眼睛,沒有親躬得來的信息往往不全面和不真實。調(diào)查中,那天李振為什么第一個到校?為什么事后積極給窗戶插上安全栓?又為什么在失竊的第二天早晨給小剛送書。如果不深入調(diào)查,一味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判斷,那必然將是另一個結局。
【劉洪華,山東省臨邑縣第二中學,中學一級教師;徐紅,山東省臨邑縣第二中學,中學高級教師】
責任編輯/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