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科技名詞對照工作是全國科技名詞委近20年來持續(xù)開展并取得豐碩成果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全國科技名詞委目前已經(jīng)在30多個學科領域開展了名詞對照工作。海峽兩岸科技名詞對照工作所具有的深遠意義,日益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和認同。
2012年2月8日,兩岸合編中華語文工具書新聞發(fā)布會在北京召開。全國科技名詞委作為《中華科學與技術大詞典》《兩岸科學與技術常用詞典》編纂任務的承擔者,其所取得的工作進展在會上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據(jù)悉,擬于2015年出版的《中華科學與技術大詞典》,計劃收錄約100個學科的對照名詞,已完成25個學科16萬條名詞的對照工作;《兩岸科學與技術常用詞典》擬收錄兩岸科學與技術領域常用名詞約2萬條,現(xiàn)已完成6個學科8000余條專業(yè)名詞的比對,并上傳至“中華語文知識庫”網(wǎng)站(http://www.zhonghuayuwen.org)。
全國科技名詞委專職副主任、兩岸合作編纂中華語文工具書大陸編委會科技名詞組組長劉青在發(fā)布會后接受了《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多家主流媒體的采訪。他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全國科技名詞委在以路甬祥副委員長為主任的常委會領導下,海峽兩岸科技名詞交流對照統(tǒng)一工作在近年來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海峽兩岸各領域專家通過日益增多的科技名詞交流活動,也進一步加深了對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一致認同。
2012年4月6日,《人民日報》發(fā)表了題為《兩岸合編詞典背后鮮為人知的故事》的大篇幅采編文章。記者孫立極在文章中一方面通過一系列生動的實例記述了在海峽兩岸交流中因為科技名詞的差異所引起交流不暢的趣談,深刻地闡述了開展海峽兩岸科技名詞交流的重大意義,另一方面,還用生動的史料回顧了在消除海峽兩岸詞語差異的過程中,諸多有識之士所付出的近20年的辛苦努力。文中多次引述了全國科技名詞委相關專家的重要經(jīng)歷,并刊發(fā)了全國科技名詞委組織機械工程專家開展機械名詞交流對照工作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