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師大的同學們:
謝謝大家在遙遠的邊疆給我提供了這個師大的講臺,天下師大是一家。
我們今天在這里討論文化的發(fā)展,什么是真正的文化?文化其實就在你們呼吸的空氣里,在你們眼前的山、腳下的大地里,在你們自己的生活方式里。新疆這個地方的文化,真是夠大家去體會太多太多時間的。我為什么在二十四年前,就懷著一個夢想一定要來到這方土地上,就因為這里的文化是不可替代的。
大家知道“文化”這個詞最早出自哪里呢?是出自于《周易》?!吨芤住返囊讉魃嫌幸痪湓捊凶觯骸瓣P(guān)乎天文,以察時變;關(guān)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什么意思呢?關(guān)乎天文,就是我們要觀察四時的變化,這個季節(jié)為什么來新疆的人特別多呢?因為這里的秋色特別地純美。所以整個由熱轉(zhuǎn)涼的分別我們關(guān)注到了,人就能跟上天象的變化,這叫“關(guān)乎天文,以察時變”;“關(guān)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也就是說要觀察世間百態(tài),凝聚起來這種思想價值觀,再去氤氳入今,流化生命,這叫“文而化之”。所以文化這個詞大家估計都會認為是個名詞,但其實是從它本義上來講,你也可以把它理解為一個動詞。所謂“關(guān)乎人文,化成天下”,就是讓文明能夠化入我們的生命,讓我們自己的內(nèi)心有一種文化的根性去指導你當下的生活。在新疆這個地方,你們就能夠都體會到什么是“文而化之”。
大家為什么要學習中國文化?在年輕的時候,在可以成長的時候把自己養(yǎng)大,以后你才不怕小事。你們現(xiàn)在正處在曬太陽長身體的時候,瓜果蔬菜隨便吃點什么,鈣就挺充足的。但如果到了四五十歲,鈣不足、骨質(zhì)疏松,大把地吃鈣片補也不如你們現(xiàn)在。所以,不要等到自己的生命、人格有一天需要吃鈣片去補,趁自己能蓬勃成長的時候,靠自己的骨骼盡可能讓它擴大。《莊子》里有一個境界,叫做“乘物游心”,乘馬的“乘”,物質(zhì)的“物”,游心就是逍遙游的“游”,心游萬物。他說,在這個世界上學習、工作所有這一切其實都像搭乘車馬去某個目的地一樣,我們都是穿越了物質(zhì)生活,這就叫“乘物”。我們?nèi)诉@一輩子穿越所有的生活經(jīng)歷,只為唯一目標,就是兩個字叫做“游心”。怎么樣做到“心游萬仞”,這是一種境界,要往這個境界上去走。道家給了我們很多,是因為它有宇宙坐標。莊子有一句話叫“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碧斓氐淖畲蟮拿朗遣谎缘模揪筒谎哉f出來的,我在喀納斯的時候就深有此感。我站在禾木山頂?shù)臅r候,我留戀在喀納斯湖邊的時候,我在白哈巴哨卡的時候,我一遍一遍地講“朝暉夕陰,氣象萬千”,神奇的光影勾勒著一片一片細碎的樹葉,嘩啦啦地在風中跳舞,所有顏色融合在一起,跌宕成一個樂章,光影一轉(zhuǎn)的時候,柳暗花明,眼前突然又是一份不同的風景,這一切,哪是一張照片、一幅油畫概括得了的呢?天地的大美永遠沉默地張開它的懷抱,只要你投入進去,它就將你接納為它歡心的孩子。每個人在自然面前都是一個赤子,你愛它,它一定愛你。它的愛亙古不變,只是我們這些狂妄的孩子太久沒有回家了。你一次次的歸來,只為了一次次的出發(fā)。再走到這個世界闖千難萬險的時候,我們不積淀這種生命力量、我們不養(yǎng)氣的話,我們用什么去對抗蒼涼和不如意呢?這就是天地的大美無言。用這種眼光來看“四時有明法而不議”,春夏秋冬的流轉(zhuǎn),從來不曾改變,這是一種明明白白的法則,別老想著去改變它,遵循、順應(yīng)其實是最好的辦法。而最后一句說得更好,叫做“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萬事萬物有它已成的道理,不必言說。其實在建立社會坐標之外,再建立一種更為遼闊的宇宙坐標,我們的心打開了。
我說我們大家只談方法,我們不論這里面具體的、很多的解釋,我們只給大家一個起點,但沒有標準答案。中國文化的標準答案,在乎每個人的人性。
文化是什么?開始我就說了是文而化之。在大西北,在新疆這樣一個英雄豪情與柔美浪漫并重的地方,我們還不能文而化之嗎?我們把這個地方的風情文化跟中國的傳統(tǒng)經(jīng)驗都融入到自己生命的時候,在大學完成一件大事,給自己生命一個大承諾,讓自己有眼界、有胸懷、有擔當、有自己的道義。這樣的一種大忠、大勇、大德、大義是在大學里應(yīng)該培養(yǎng)起來的。所有文化之間,只要一個人能夠融會貫通,你就會發(fā)現(xiàn)它們都不沖突。你說西部的這種風情文化跟中國的傳統(tǒng)經(jīng)驗就沖突嗎?有些沖突是人為的一種隔閡。當你以生命融入作為載體的時候,這一切都融注到你的心里了。
我很喜歡蘇東坡的詞,“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我覺得這應(yīng)該是中國人的素描像。所謂“一點浩然氣”,指的是人安靜的時候,心中有浩然正氣,眉宇軒昂;所謂“千里快哉風”,是人動起來,在行動的時候,快意人生,馳走千里。也就是我們不要在靜的時候嘀嘀咕咕、動的時候拖泥帶水。怎樣才能做這樣一種靜含一點浩然氣、動如千里快哉風的中國人呢?這靠文化入心、入懷,滋養(yǎng)生命。
儒釋道融合在一個人的生命中之后,它能給我們什么承諾呢?它不能改變地震、海嘯、泥石流這些自然災(zāi)害,也不能拯救金融危機、誠信危機,其實文化是讓我們面對這一切的時候,內(nèi)心有一個信念,從我們自己開始,讓不如意的現(xiàn)實一點一點變好。
文化最終的承諾是給我們每個人生命。我曾經(jīng)看到這樣一個故事,說有一個年輕的小伙子不服自己的老酋長,他覺得這個人很神奇,說任何事情從來就不帶出錯,他想這怎么可能呢?他就想:“我跟你打個賭,非讓你錯一次不可?!本妥チ艘恢恍▲B。背在身后,胸有成竹地問老酋長:“你說我手里的小鳥是生是死?”他想,如果你說小鳥是活的,我手指一捻,就掐死它;如果你說小鳥是死的,我手心一張它就飛了。那個睿智的老人很寬容地一笑,說了一句話:“生命就在你的手中。”我今天在這里,以中國文化為引,把這句話送給大家,文化其實就在你的心中。
今天坐在這個屋檐下的有很多是我們新疆師大的同學們,也有來自政府機關(guān)和各行各業(yè)的朋友,不管我們現(xiàn)在是20歲、40歲,還是60歲,我一直希望中國文化能夠給我們一個依據(jù),不管面對一個如意或不如意的現(xiàn)實,不管面對未來多少有限年華,我們都能夠活得從容不迫,都能夠活得眉宇軒昂,能夠在這樣的長天大地之間,確立一個文化人格的自我,有承諾、有擔當。
現(xiàn)在我們的窗外是一片寬斕的秋色,風光正好,年華正好,讓文化成全我們每個人的心,特別是在座的孩子們,讓你們都能夠從此刻出發(fā),一生都能夠經(jīng)常想起:有文化在心,生命就在自己的手中。
祝福在座的各位朋友!祝福新疆師大!
編輯 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