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濤 萬 璐 西安市中醫(yī)醫(yī)院兒科(西安710001)
化膿性扁桃體炎是小兒常見病、多發(fā)病。筆者自2006年1月至2010年11月,采用五味消毒飲加減治療本病60例,取得較好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臨床資料 90例均為本院兒科門診患兒。均符合《耳鼻咽喉頭頸部感染性疾病》中有關(guān)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的診斷標準[1]。治療組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平均年齡(4.81±1.29)歲;平均病程為(2.28±0.97)d。對照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齡(4.96±1.24)歲;平均病程為(2.2±0.96)d。臨床表現(xiàn):患兒均有不同程度的發(fā)熱、咽痛、吞咽困難,扁桃體上有膿點或膿苔。其中伴有大便干者58例,鼻塞流涕者23例,食納差者36例,咳嗽有痰者12例,舌質(zhì)紅苔厚膩者23例。扁桃體Ⅱ度腫大62例,扁桃體Ⅲ度腫大28例。實驗室檢查:周圍血像WBC<10×109/L15例,WBC 在10~15×109/L 之間59例,WBC 在16~20×109/L 之間16 例。兩組一般資料、臨床表現(xiàn)、周圍血像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治療方法 采用五味消毒飲加減治療?;痉剑航疸y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牛蒡子各8g,黃芩、射干、皂角刺、生甘草各6g,生石膏10g,馬勃4g,山豆根5g。隨癥加減,若咳嗽加杏仁、浙貝母各8g;大便干加生大黃(后下)、芒硝各5g 沖服;鼻塞流涕加辛夷花8g,蒼耳子6g;食納差者加炒三仙各10g。服藥5d判斷療效。對照組以0.9%氯化鈉注射液150mL加入青霉素20萬U/kg靜滴,每天1次。青霉素過敏改用克林霉素25mg/kg,每天1次。兩組均治療5d后觀察療效。發(fā)熱(T>38.5℃)服布洛芬混懸液。
療效標準 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yī)病癥診斷治療標準》。治愈:咽痛、發(fā)熱癥狀消失,扁桃體檢查無膿點、無充血;好轉(zhuǎn):咽痛及咽部癥狀明顯減輕,扁桃體上膿點消除;無效:咽喉部癥狀無明顯變化。
治療結(jié)果 治療組治愈41例,好轉(zhuǎn)17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6.6%;對照組治愈17例,好轉(zhuǎn)8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83.3%。兩組總有效率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組平均退熱時間和咽痛好轉(zhuǎn)時間均較對照組縮短。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表1 2組臨床癥狀、體征改善比較(±s)
表1 2組臨床癥狀、體征改善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 別 n平均退熱時間(h)膿苔消退時間(h)治療組 60 32.8±21.17△63.2±18.2△對照組30 51.46±23.07 86.4±16.94
典型病例 張某,女,5歲。2010年12月8日初診。患兒以發(fā)熱、咽痛1d為主訴就診。1d前患兒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發(fā)熱體溫為39℃,伴咽痛。自服泰諾林體溫降至正常。過后體溫又升高?,F(xiàn)癥:發(fā)熱、咽痛、吞咽困難、頭痛、食納差、大便3d未解。查體:舌質(zhì)紅苔黃厚,咽部充血、雙扁桃體Ⅱ度重大,右側(cè)表面布滿有膿苔,心肺腹(-)脈滑數(shù)。周圍血像WBC16×109/L,中性82%,淋巴18%。西醫(yī)診斷: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中醫(yī)診斷:急性乳蛾。處方:五味消毒飲加生大黃后下、芒硝各5g沖服。3劑。二診:家長訴服1 劑后,患兒排除大量宿便,體溫降至正常,咽痛明顯減輕。去大黃和芒硝繼服兩劑,癥狀消失。查體:舌淡紅苔薄白,咽部無充血,雙扁桃體Ⅰ度重大,表面無膿苔。
討 論 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是兒童常見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是腭扁桃體的急性感染性炎癥。以氣候多變的春冬季多見。具有發(fā)病率高、并發(fā)癥多,復發(fā)率高等特點。嚴重的威脅到兒童的身體健康。本病屬祖國醫(yī)學急乳蛾的范疇,病因多為風熱外邪直侵喉核,或胃火熾盛上犯咽喉。咽喉不僅是經(jīng)脈循行交匯之處,還是呼吸和飲食之門戶,與五臟六腑關(guān)系密切,尤其與肺、脾胃密切相關(guān)。《諸病源候論·咽喉心胸病諸候》云:“咽喉者,脾胃之候,氣所上下。脾胃有熱,熱氣上沖,則喉炎腫痛。”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易于感受外邪。又具有肺脾氣虛的生理特點。加之現(xiàn)在小兒多為獨生子女,家長過分溺愛,予以膏粱厚味,及辛辣炙煿之品,小兒脾胃虛弱無力運化,陽熱之品蘊積化熱,脾胃火熱循經(jīng)上炎,內(nèi)外合邪搏結(jié)咽喉,氣血瘀滯,肌膜受灼而致喉核紅腫疼痛,熱盛肉腐則化為癰膿。故治療應以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為主。五味消毒飲為《醫(yī)宗金鑒》外科的一則要方。雖為治療外科體表的瘡瘍癰癤之方。但因其與急乳蛾病機相同。均為風熱邪毒與氣血相搏,或臟腑蘊熱,火毒結(jié)聚。故用此方加減后也能治療發(fā)生在咽喉部的癰腫。方中金銀花、野菊花功擅清熱解毒散結(jié),金銀花入肺胃,可解中、上焦之熱結(jié),野菊花入肝經(jīng),專清肝膽之火,二藥相配善清氣分熱結(jié);蒲公英、紫花地丁均具有清熱解毒之功,為癰、瘡、癤毒之圣藥。蒲公英能利水通淋,瀉下焦?jié)駸?,與紫花地丁相配善清血分之熱結(jié);紫背天葵子能入三焦,善除三焦之火。五藥同用,氣血同清,三焦同治,兼能開三焦熱結(jié),利濕消腫[2]。山豆根、射干、馬勃具有清熱解毒,利咽喉的作用。其中山豆根為治咽喉腫痛的要藥。牛蒡子有利咽散腫的功效。皂角刺具有托毒排膿、活血消癰之功。生石膏清肺胃之大熱。黃芩清熱燥濕,清氣分實熱。甘草清熱解毒,調(diào)和諸藥。全方共奏清熱解毒,利咽消腫排膿之功?,F(xiàn)代藥理研究:金銀花、野菊花、馬勃具有廣譜的抗菌作用。特別是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有增強細胞吞噬的作用[3]。
[1] 黃選兆,旺吉寶.實用耳鼻咽喉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8,361-364.
[2] 許耀恒.五味消毒飲臨床應用案例介紹[J].中醫(yī)雜志,1984,32(4):52-53.
[3] 趙建奎,魏秀芳.九味解毒退熱飲治療小兒急性扁桃體炎104例[J].山東中醫(yī),2008,27(3):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