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娜娜
(天津市靜??h醫(yī)院 天津301600)
新生兒ABO 溶血?。ˋBO-HDN)是新生兒母嬰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是早期高膽紅素血癥的重要原因之一,嚴重病例可以出現(xiàn)重度黃疸、貧血及膽紅素腦病,甚至死亡,因此需早期積極治療。我院應(yīng)用靜脈注射大劑量丙種球蛋白(IVIG)進行治療,取得滿意療效?,F(xiàn)報告如下:
1.1 病例資料 選擇我院兒科2007 年1 月~2011年10 月收治的41 例新生兒ABO 溶血病患兒,其診斷符合《實用兒科學(xué)》第7 版新生兒ABO 溶血病診斷標(biāo)準(zhǔn)[1],且除外Rh 溶血及敗血癥、G6PD 缺乏癥、肝炎綜合征、膽道閉鎖、消化道畸形等有其他疾病的患兒。將其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20 例,男12例,女8 例;1~2 d 10 例,2~3 d 10 例;體重<2 500 g 8 例;>2 500 g 12 例;胎齡<37 周7 例,>37 周13例;24 h 內(nèi)出現(xiàn)黃疸8 例;48 h 內(nèi)出現(xiàn)6 例,48 h 后出現(xiàn)6 例。對照組21 例,男15 例,女6 例;1~2 d 9例,2~3 d 12 例;體重<2 500 g 7 例,>2 500 g 14 例;胎齡<37 周6 例,>37 周15 例;24 h 內(nèi)出現(xiàn)黃疸12例,48 h 內(nèi)出現(xiàn)6 例,48 h 后出現(xiàn)3 例。治療前血清總膽紅素(TBIL)治療組為(245.01±84.5)μmol/L,對照組為(242.05±80.0)μmol/L。兩組一般資料經(jīng)統(tǒng)計學(xué)處理差異均無顯著性(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入院后兩組均給予雙面藍光照射治療,口服思密達及貝飛達,調(diào)節(jié)腸道菌群,同時口服因藍光照射同時分解的核黃素,并給予補液,保證機體液量及能量的攝入,血膽紅素>257 μmol/L的患兒給予白蛋白治療。在此基礎(chǔ)上,治療組給予靜點IVIG 1 g/(kg·d),1 次/d,連用1~3 d。兩組患兒在治療前及治療后48 h、72 h 均采靜脈血測定血清總膽紅素,治療過程中均使用經(jīng)皮測膽儀監(jiān)測膽紅素水平,動態(tài)觀察黃疸消退情況及血清總膽紅素恢復(fù)正常所需時間。
1.3 統(tǒng)計學(xué)方法 采用t 檢驗及相關(guān)分析。
1.4 結(jié)果 見表1。治療組較對照組黃疸消退明顯,差異有顯著性(P <0.05)。治療組患兒皮膚黃疸消退時間為(3.64±1.4)d,對照組為(7.14±1.8)d,治療組較對照組明顯縮短,差異有顯著性(P <0.05)。兩組均未出現(xiàn)膽紅素腦病及需要換血治療者,但對照組有2 例患兒家屬自動轉(zhuǎn)至上級醫(yī)院治療。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總膽紅素水平比較 (±S) μmol/L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總膽紅素水平比較 (±S) μmol/L
組別n治療前治療后48 h治療后72 h治療組20 245.01±84.5170.01±64.5125.50±50.6對照組21 242.05±80.0180.03±75.0160.80±66.3
ABO-HDN 是由血型抗原免疫后引起的同族溶血性疾病,靶細胞為胎兒或新生兒紅細胞,致敏的紅細胞外覆蓋有IgG 抗體,其效應(yīng)細胞為大顆粒淋巴細胞中的殺傷細胞,殺傷細胞的Fc-IgG 受體與致敏紅細胞IgG 抗體結(jié)合可導(dǎo)致紅細胞死亡及溶血。由于新生兒膽紅素代謝功能不足,溶血后易出現(xiàn)高膽紅素血癥,甚至引起膽紅素腦病,因此,快速有效地控制溶血、降低血中膽紅素的濃度是治療ABO-HDN 的關(guān)鍵。靜注大劑量的丙種球蛋白可阻斷單核巨噬細胞系統(tǒng)的Fc 受體,使致敏紅細胞延遲破壞,且輸入的IgG 可與免疫性抗體競爭與紅細胞的結(jié)合,使紅細胞不被致敏,從而阻斷溶血過程,減少紅細胞破壞,使膽紅素產(chǎn)生減少[2~3]。盡管換血治療療效確切,但費用高,并發(fā)癥多,在大型搶救中心開展得比較好,但目前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進行換血治療的合理標(biāo)準(zhǔn)還存在爭議[4]。本研究中治療組病例經(jīng)過靜脈滴注大劑量丙種球蛋白治療后,48 h、72 h 血清總膽紅素水平較對照組明顯降低,皮膚黃疸消退時間比對照組明顯縮短,而且未發(fā)現(xiàn)不良反應(yīng)。所以大劑量靜脈滴注丙種球蛋白治療新生兒ABO 溶血病,能迅速降低血清膽紅素水平,縮短病程,療效肯定,值得臨床推廣應(yīng)用。
[1]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xué)[M].第7 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477-478
[2]李冬梅,劉晉華,蔡大偉,等.靜脈用免疫球蛋白在兒科臨床應(yīng)用進展[J].兒科藥學(xué)雜志,2004,10(1):14
[3]Alpay F,Sarici SU,Okutan V,et al.High dose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therapy in neonatal immune haemolytic jaundice[J].Acta Pediatr,1999,88:216-219
[4]李銳欽,鄧皓輝,鄺玉子,等.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量與膽紅素水平關(guān)系的研究[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1,16(11):660-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