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滿樓
1874年9月19日上午,一艘日本輪船拉響汽笛,緩緩離開了上海碼頭。船上有一位名叫祁兆熙的官員,他身邊還有一群十一二歲的孩子,這就是第三批派往美國的“留美幼童”。從1872年開始,在李鴻章、容閎等人的努力下,清廷共派出四批幼童赴美求學,每批30名,共計120人。
按慣例,祁兆熙等人先要到日本橫濱,之后換乘大海輪橫渡太平洋前往舊金山。據(jù)其日記記載,祁兆熙一行人換乘的海輪名“日本”號,一些幼童在出洋不久就開始暈船,“嘔吐大作,俱睡而不能起”,晚上則艙間“多啼哭聲,不得安睡”。暈船還不是最可怕的,數(shù)日后,“遇橫風,如山巨浪,排闥飛來,聲沸萬鼎”,祁兆熙自覺“昏昏然坐立不安,寢食不穩(wěn),船上行走兩腳如醉人,東搖西擲”,所幸此時幼童們多已適應,因為免其課讀而嬉戲自得。
近一個月的海上航行結束后,輪船抵達舊金山。從古老的帝國來到年輕的共和國,新大陸給幼童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多年后,幼童之一溫秉忠還記得舊金山大橋下輪船來往穿梭,樹蔭草地間大廈高聳,而他們入住的皇宮大飯店有9層高,是當時舊金山最高的建筑。同批來美的李恩富也回憶說,“這里有煤氣,有自來水,有電鈴,還有一種‘升降梯’,這些極大地滿足了我們到一個新地方的好奇。”
稍作休整后,幼童們開始了橫跨美洲大陸的火車旅行。第一次見火車,孩子們都為之瞠目結舌,驚嘆不已,“我實在不明白,什么樣的車可以在那上面行走,而且據(jù)說是被‘火’推進著?!辈贿^數(shù)年后,有一位男孩進入了耶魯大學工程學院,后來他主持修建了聞名遐邇的京張鐵路,他就是詹天佑。
祁兆熙也是第一次乘坐火車,據(jù)其記述,“車輪一發(fā),山川、田地、樹木,恍如電光過目。忽進山洞,比夜更黑,不見天日”;在幼童們的喧鬧聲中,他“急令諸生,勿探頭出,恐有撞擊”。那時的火車沒有餐車,吃飯都在停車時解決。作為幼童的保護者,祁兆熙既要“保護諸生下車,點諸生上車”,又要“保護公司銀箱”,因而他從未下車而始終吃著幼童帶回的面包并就著冷水解渴。
去國兩萬三千里,涉履艱難,波濤危險,曠古所未聞,……所冀者偕偕士子,自天佑之,他日濯足扶桑,不失為國儲才之意耳。
——祁兆熙
在橫穿美國大陸的旅程中,幼童們看到了插著鷹羽毛、臉上涂有油彩而像是京劇演員般的印第安人,看到了成群的野牛在一望無垠的草原上奔跑。第二批幼童還遇到了美國歷史上著名的火車劫匪杰西·詹姆斯兄弟,劫匪不但搶走了車上運載的金條,而且殺死了機車司機并搗毀了火車引擎。
幼童們的終點站,是康涅狄格河畔的Springfield(有人給它起了一個充滿詩意的名字叫“春田”)。按計劃,幼童們將分別安排在春田城和哈特福德的美國接待家庭中,留學計劃發(fā)起者容閎的私人關系在此起到了重要作用,接待家庭多為當?shù)氐慕處?、醫(yī)生或教會成員等。在容閎拜托一切后,幼童們兩人或四人一組隨美國“家長”乘上馬車,返回住處。作為最后的職責,祁兆熙“奔走其間”,對幼童們一一訓勉,他不免感到有些黯然神傷,而一些孩子也在告別時落下了眼淚。
完成護送任務后,祁兆熙在當?shù)乇P桓兩日即踏上返程。他在日記中稱:“去國兩萬三千里,涉履艱難,波濤危險,曠古所未聞,……所冀者偕偕士子,自天佑之,他日濯足扶桑,不失為國儲才之意耳!”
按計劃,幼童們將在當?shù)毓プx小學、初中和高中的課程,之后進入大學學習機械、兵器、造船、鐵路和電報等,應在美國學習15年,并計劃送入西點軍校和海軍學院深造。但后來由于美國政府拒絕執(zhí)行既定計劃,西海岸“排華”浪潮也愈演愈烈,大多數(shù)人便未能完成大學學業(yè)而相繼撤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