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燕華
家父楊國霖(1917—1998,字雨三,號妙霖居士,河北霸縣人)的一生酷求書畫藝術,他以書畫廣交朋友。家父幼承庭訓,聰慧好學,13歲時即能畫得一手漂亮的山水花鳥畫,名聞鄉(xiāng)里。他曾拜書法家王恩熙(王曾任徐世昌總統(tǒng)府秘書)為師,深得王的賞識。來滬后,他又師從上海寶山袁氏三杰之一的袁希濂及當時畫壇有“張虎熊獅”之譽的熊松泉,并得到前清太子少保的金梁指教。從此,家父潛心專研,刻苦臨摹,打下了扎實的書法、繪畫基礎。1978年家父退休,皈依佛門,在明旸師尊的法座下,仍不忘與金石、書畫、詩詞藝術相親,與大江南北名人學士相交,發(fā)揚我國書畫藝術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用作品奉獻于社會。
上海的靜安寺蜚聲中外,是一座千年古剎,歷史上曾遭多次興廢,“文革”動亂中徹底破壞。1983年,靜安古寺被國務院列為全國佛教重點寺院。1984年3月,在市政府領導下,市佛教協(xié)會成立了靜安寺修復委員會。中國佛教協(xié)會副會長,龍華寺方丈明旸法師要求重現(xiàn)“靜安八景”。于是,他找家父商量,盡快繪制出古雅神奇的“靜安八景”,讓上海的著名勝景世代相傳。
家父領受師命后,立即尋找史料,熟悉寺院變遷,潛心研究歷代詩人題詠靜安八景的《靜安八詠集》。家父憑借前人的記載,精心構思,創(chuàng)新手法,采用詩畫結合,以寫實的手法,終于繪制出生動逼真的《靜安八景圖》,于1984年底,靜安寺還未修復之前,獻給了寺院珍藏。此八景圖分別為“赤烏碑”、“陳朝檜”、“蝦子潭”、“講經臺”、“涌泉”、“綠云洞”、“蘆子渡”、“滬瀆壘”。后靜安寺將《靜安八景圖》用漢白玉雕刻,立于玉佛殿回廊壁,供中外信眾、游客瞻仰。
家父為《靜安八景圖》,付出巨大努力和辛勞,從中可看出他對佛教事業(yè)的一顆頂禮膜拜的赤誠之心。友人萬鴻章老人看了畫作后,題詩贊賞:“楊翁妙筆自傳神,逾越當年龍吳情。馳譽畫壇洵美異,靜安八景足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