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明俊
(作者系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智慧老人蔡厚示先生,是當代享有國際知名度的詩人和學者,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事跡載 《東方之子》等書刊,名列 《中國社會科學名人大辭典》。他的學生、當代著名文藝理論家劉再復在給蔡先生所著 《詩詞拾翠》所作的序中,稱贊老師 “是一個最富有詩人氣質(zhì)的學者”。
蔡先生是才華橫溢的詩人。他的生命充滿了詩情,始終是青春的。他新舊詩體兼工,曾任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是當代中華詩詞創(chuàng)作界的名家。蔡先生有一支生花妙筆,創(chuàng)作了許多古典詩詞,結集的有《獨柳居詩詞稿》、《雙柳居詩詞》、《雙柳居自選詩詞》、《玉雪軒近吟》,還有新詩集 《艾特自選詩——蔡厚示新詩選》等,獨抒性靈,情趣盎然,贏得廣泛贊譽。他的詩詞是沙漠中的綠洲,久旱的甘霖,滋潤人們干枯的心靈,融化世人冷漠的心。
蔡先生是詩詞鑒賞專家。他以詩人特有的才氣、靈性和敏銳的藝術感悟力,撰寫古典詩詞鑒賞著作多部,如 《詩詞拾翠》(一、二、三集)、《唐宋詞鑒賞舉隅》,并主編 《李璟李煜詞賞析集》,還是多部影響廣泛的詩詞鑒賞辭典的主要撰稿人。他的詩詞鑒賞是真正內(nèi)行的藝術欣賞,文筆優(yōu)美,令人陶醉,愛不釋手。蔡先生是美的使者,善于研究美,欣賞美,挖掘美,表現(xiàn)美,傳播美。
蔡先生是著名的文藝理論研究專家。上世紀五十年代初,他在北京大學中文系文藝理論進修班,跟蘇聯(lián)文藝理論界權威畢達可夫研習文藝理論,同學中有著名美學家蔣孔陽、文學史研究專家胡國瑞、古代文論研究專家王文生、張文勛、邱世友等先生。蔡先生長期在廈門大學中文系和福建省社科院文學研究所從事文藝理論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他的許多觀點在文藝理論界和古代文論界都產(chǎn)生過很大影響。他將歷年有關文藝理論 (以古代文論為主)的論文結成專集出版,名 《玉雪軒文論集》(日本名家社2005年6月版),是對自己文藝理論研究方面成果的總結,也是獻給學界的一份厚禮。蔡先生堅持理論探索,關注現(xiàn)實,充滿當下關懷和人文關懷,所論必有己見,不媚俗,不偏私,維護學術尊嚴。具有詩人氣質(zhì)的蔡先生寫的論文,是美的論文。
學生眼中,蔡先生是非常出色的老師,如嚴父慈母。蔡先生是廈門大學當年的“名講”,他博覽群書,學富五車,出口成章,講課時旁征博引,深入淺出,繪聲繪色,妙語連珠,精彩紛呈,又風度翩翩。他的上課博得學子無數(shù)的熱烈掌聲。蔡先生愛生如子,深受學生敬重愛戴,桃李滿天下。當年學生劉再復在 《詩詞拾翠》序中說自己 “著意遺忘時,有的老師的名字和他們的心,卻總是遺忘不了”。蔡先生就是劉再復永遠忘不了的好老師。廈門大學90周年校慶展覽,中文系成就卓著的學者,蔡厚示先生的名字與魯迅、林語堂、沈兼士等大師并列。
蔡先生才思敏捷,幽默智慧,錦心繡口,咳珠唾玉。他走到哪里,就將智慧和笑聲帶到哪里。聽蔡先生說話,是一種精神享受,且是享受精神的饕餮大餐。學界朋友經(jīng)常稱引他的語錄、格言。他提出創(chuàng)造詩歌意境的 “十六字訣”,即 “情景交融、聲色兼?zhèn)?、時空流轉、虛實相生”,他以 “情真、味厚、格高、韻遠”八字為標準論古典詩詞,可謂至理名言。他說:偉人有偉大的功績,也會犯偉大的錯誤。蔡先生自稱 “二八佳人”,因為他出身于1928年。蔡先生儀表堂堂,原住福州白馬路上海新村,友人戲稱他 “白馬王子”,蔡先生卻改稱 “白馬王爺”。世上 “白馬王子”有許多, “白馬王爺”只有蔡先生一個。
蔡先生還將智慧帶到國外。他到美國看外孫,他的外孫已入美國籍,美國小朋友問他:美國人優(yōu)秀,還是中國人優(yōu)秀?蔡先生回答:美國人優(yōu)秀,中國人也優(yōu)秀。小朋友問:為什么?蔡先生答:我孫子是優(yōu)秀的美國人,我是美國人的爺爺。蔡先生到劍橋大學訪問,倫敦大英圖書館的守門人以為他是日本人。蔡先生說:我是中國人,并教守門人如何區(qū)別中國人和日本人。蔡先生個頭高,就說:你們看見個頭高的就是中國人,矮的就是日本人。守門人說中國人也有矮的,比如鄧小平。蔡先生回答:鄧小平思想高,他是巨人。
蔡先生經(jīng)常自嘲,比如說自己 “三不如”:上不如老師錢鐘書,下不如學生劉再復,中不如妻子劉慶云。敢于并善于自嘲是大智慧,自信的人才敢于自嘲,智慧的人才善于自嘲。自嘲是一種幽默,一種豁達和坦然,但絕不是自輕自賤。
蔡先生外出或在家接待客人,總是穿戴整齊,修飾得體,以示對朋友客人的尊敬,更是自信自愛的表現(xiàn)。蔡先生追求花一樣的絢爛美,常穿紅色、花色衣服。他最不能容忍的是碌碌無為,平庸無奇。
蔡先生生于農(nóng)歷四月初八,與佛同生日,所以字 “佛生”。他有佛一樣的慈悲情懷,寬容大度,古道熱腸,關心他人,同情弱者,與人為善,助人為樂,成人之美,“到處逢人說項斯”,不遺余力提攜后進,從不損人害人。與他交往的人,無不感受到他的熱情,無不得到他的無私幫助,年輕人更是有幸得到他的栽培提攜。
蔡先生是社會良心的代表,熱愛學術事業(yè),視學術是天下之公器,為了學術甘愿犧牲自己許多利益。他戲稱自己是福建學術界的 “丐幫頭子”,為了舉辦學術會議,四處討錢。他近年來在武夷山先后三次主持召開柳永、辛棄疾、陸游國際學術研討會,出版了會議論文集,學界同仁無不為他的精神所感動。
蔡先生依然保持書生本色,視文學和學術為純粹高尚的事業(yè),為生命的升華,為精神的寄托,堅守學者之 “道”,享受寫作和做學問的樂趣。這是一種學術境界,也是一種人生境界。
蔡先生真誠坦蕩,胸襟博大,正氣堂堂,清雅脫俗,瀟灑豁達,頗有風神氣度,人格魅力。先生和善溫情,如蘇東坡,眼中無一個不是好人。蔡先生如潤物雨露,是和煦陽光,與蔡先生在一起,才真正感受到什么叫 “如沐春風”。
蔡先生經(jīng)歷人生許多坎坷磨難,建工棚、挑土方、送木排、拉板車、養(yǎng)肥豬、關牛棚,什么雜活、累活、臟活都干過。他卻一直豁達樂觀,坦然面對。人生百味,蔡先生是酸亦吃得,甜亦吃得,苦亦吃得,辣亦吃得,正如蔡元培夫人說蔡元培先生“飯硬他亦吃,飯爛他亦吃,飯焦他亦吃”。人生觀有幾種:權力人生,金錢人生,快樂人生,智慧人生。蔡先生的人生觀是快樂人生、智慧人生?!睹献印ち夯萃跸隆吩唬骸蔼殬窐罚c人樂樂,孰樂?”意在強調(diào)要與人同樂,不要只圖自己快樂。蔡先生是獨樂樂,與人樂更樂,快樂著自己的快樂,更使他人快樂著。
蔡先生情鐘武夷山,先后40多次到武夷山,做武夷山最忠實的 “抬轎夫”。1984年至1987年,美籍華人黃忠良先生與蔡先生的學生張木良合作開辦了武夷山國際蘭亭學院 (現(xiàn)柳永紀念館),開辟了蔡厚示講學處,蔡先生便常來武夷山。來自英國、美國、意大利、德國、法國等國家的學者不遠萬里前來聆聽蔡先生的課。他們問蔡先生可否用英語授課?蔡先生回答說:“你們來學習,我很歡迎,不過詩詞是我們的國粹,它只能而且必須用中文來傳播?!辈毯袷镜闹钦唢L采征服了所有的聽眾,他們報以經(jīng)久不息的掌聲。他們蜂擁而上,和蔡先生擁抱,合影留念。美國南西·克耐普教授動情地說:“中國的詩詞怎么和我的心如此相通,真是太美了!”有的外國友人寫詩表達對蔡厚示的熱愛:“如花瓣在微風中飄拂,在大地感受到上天的觸及。芳香,永遠繚繞在我心的記憶?!?992年,中央電視臺特邀蔡先生為嘉賓,連續(xù)4次在央視4套 《中國風》節(jié)目中全面而系統(tǒng)地講解九曲溪的方方面面。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蔡先生都做到了。他暢游了除西藏以外的全國各地,以詩詞表達觀感。全國絕大多數(shù)名山勝水、名勝古跡都因他的歌詠而更加生輝。蔡先生常出國講學,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還遠至英國、美國。1992年7月,劍橋大學圣約翰院長特邀請蔡先生作為英國女王的客人赴劍橋大學訪問。1995,他訪問美國,為科羅拉多州立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博士生講授中國古典詩詞。為傳播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蔡先生辛苦并快樂著。蔡先生是福州一道亮麗的文化風景,許多到福州來的學者,少不了的行程安排,就是登門拜訪蔡先生。有些學者到福建來,甚至放棄游覽名勝古跡的時間,專門繞道福州看望蔡先生。
蔡先生家庭十分圓滿,自己優(yōu)秀,兒孫也個個優(yōu)秀,他的四個女兒林祈、蔡琳、蔡彬、林紅都是博士。兒孫中有美國籍,有日本籍,他的家庭是一個小的 “聯(lián)合國”。蔡先生知足樂觀,珍愛自己的幸福,他的新居在福州金山新城金山明珠16座801,他說:“西旗山,東鼓山,近臨閩江,俯瞰新城,有紅袖添香,有兒孫繞膝,夫復何求?”
智者樂,仁者壽。蔡先生年老心不老,仍醉心學問,筆耕不輟,健朗達觀,享受智慧的快樂,更享受健康的快樂。當年的“畢氏老門生”,還能經(jīng)常到全國各地參加學術會議的只有蔡先生一人,耄耋之年的蔡先生風采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