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慧 王艷敏
(中國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山東青島)
20世紀60年代以前,我國外語教學的主要方法是語法翻譯教學法,在教授語法知識時通常采用顯性教學,注重語言的形式,強調(diào)語言結(jié)構(gòu)的訓練。70年代交際法的興起更使語法教學在外語教學中的地位幾乎喪失殆盡,交際法認為語言教學應該圍繞意義、內(nèi)容和語篇等語言功能來展開,而不是局限于語言的形式——語法上。但隨著對語言教學理論的進一步研究,人們對語法教學有了新的認識,同時交際法在教學實踐中也出現(xiàn)了無法培養(yǎng)語言使用中準確性的問題。我國學者對于二語語法教學方法的探索主要集中在最近十年左右,爭論焦點主要圍繞采用顯性語法教學還是隱性語法教學。本文對國內(nèi)近十年來關(guān)于二語語法教學的研究從語法教學的作用、二語語法理論探究和二語語法實驗研究三個方面進行總結(jié),以期對語法教學實踐提供參考與啟示。
要搞清在語法教學中應該使用顯性教學還是隱性教學的問題,需要對“顯性學習/隱性學習”這一組定義有個清醒的認識。顯性知識是指以系統(tǒng)化的符號形式保存在大腦中、能夠記錄并傳播的知識。因此,外顯知識能夠以文字、圖表和公式等符號形式加以表述,是常規(guī)課堂教學中傳授和學習的知識。隱性知識是指偶爾習得、隱性儲存、自動使用的知識。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實質(zhì)是同一語言知識在不同階段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1]實際上,在執(zhí)行不同的語言任務時,學習者一般會區(qū)分性地從兩種知識源中提取所需要的語言知識。[2]
任何二語習得理論都旨在解釋二語習得者如何發(fā)展隱性知識而不是顯性知識,[3][4]從而使語言處理由控制處理(controlled process)向自動處理(auto?matic process)轉(zhuǎn)變,以便在輸出任務中實現(xiàn)無負荷運算[5]。從這個意義上說,二語習得過程就是隱性知識的發(fā)展過程,或者說是知識表征的變化過程。知識表征的變化意味著學習者形成新的知識結(jié)構(gòu),或者重構(gòu)與確認已有的知識結(jié)構(gòu)。核心問題是二語習得是否能在顯性或隱性語言輸入的作用下完成,隱性或顯性的語言教學能在多大程度上幫助造就成功的二語習得者。
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能否轉(zhuǎn)化可以解決這一問題,但是這也一直是二語習得研究領(lǐng)域爭論的一個焦點。對于這一問題主要有三種看法:無接口觀點(non-interface)、弱接口觀點(weak-interface)以及強接口觀點(strong-interface)。無接口觀點認為顯性知識不能轉(zhuǎn)化為隱性知識,因此課堂教學無益于真正的語言能力發(fā)展;弱接口觀點認為只有學習者在心理和生理上做好準備,顯性知識才能轉(zhuǎn)化為隱性知識;強接口觀點認為顯性知識經(jīng)過大量不斷的操練可以轉(zhuǎn)化為隱性知識。大部分中國學者贊成有接口假說,例如我國的英語學習者即使英語達到較高水平也會誤用英語代詞he和she,這是因為說話者未能注意區(qū)分二者的區(qū)別,如果在教學中加以強化意識加以區(qū)別的話,就會降低誤用現(xiàn)象。[6]在針對中國二語習得者出現(xiàn)的石化以及語言磨蝕現(xiàn)象提出的對策中,我國學者提出了強化課堂的促進功能[7]、教師應進行清晰明確的課堂陳述、及時或適當糾正學習者的錯誤[8]、充分重視課堂明示式教學[9]觀點等。
在二語語法教學實踐中,我國英語教師對語法學習的意義看法基本一致,根據(jù)楊賢棟,趙繼光[10]對全國具有代表性的區(qū)域的英語教研員和教師的調(diào)查,我們看到課堂語法教學對語法學習的意義,51%的教師認為“比較重要”,40%的教師認為“非常重要”,兩者合計達到了總數(shù)的91%,沒有一位受試教師認為語法教學不重要。由此看來我國對于語法教學的重視程度普遍較高,關(guān)鍵是教學方法的選擇問題。
傳統(tǒng)的外語語法教學集中講授語法知識,采用母語授課,講述過程中使用語法術(shù)語。這種教學方法能使學生容易理解并掌握語法規(guī)則,而且在語法知識測試中取得好分數(shù)。但是在實際的語言交際中這些語法知識很難轉(zhuǎn)換成語言使用能力。[11]然而這種顯性教學方法并非一無是處,顯性教學方法使學習者明確需要掌握的語法知識,對語法學習有促進作用。當前在交際法引入語法教學過程中,通過可理解的語言輸入使學習者理解語言使用規(guī)則,再通過語言交際活動使學習者通過使用語言掌握這些規(guī)則,這樣可以培養(yǎng)語言使用能力。然而接受交際法的學生在實際表達中缺乏語法準確性,這主要是由于對顯性語法教學方法的完全舍棄。事實上許多學者呼吁對顯性語法教學進行重視,例如滕云[12]通過一系列的調(diào)查和研究,提出了“語法意識提升”的必要性,同時呼吁要注重對學生語法知識的灌輸以及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
當前關(guān)于國內(nèi)語法教學的研究呈現(xiàn)出多角度狀態(tài),研究范圍有從對語法本身[13]、語法教學的宏觀策略[14]、對語法教學的地位加以重視[15]并進行研究的;有從語法教學的某個側(cè)面加以探討的[16];研究的對象涉及到中學英語語法學習[17][18][19]、大學英語語法教學[20]、非英語專業(yè)[21]、英語專業(yè)[22]、英語教育專業(yè)教學[23]、師范生英語教學[24]以及成人英語語法學習[25];研究的因素有教師語法教學信念[26]、語法教學的結(jié)構(gòu)性研究[27]、授課內(nèi)容[28]、語法變化[29]等等;其中也不乏教學方法的探究,如交際法[30]、意識喚起法[31]、情境教學[32]、外顯任務增強式任務模式[33]等。
通過以上研究發(fā)現(xiàn),學者們普遍認同以下觀點:1)語法學習是語言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語法知識是語言交際能力的一個方面,只有熟練掌握語法,學生才能為自己聽說讀寫的語言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礎(chǔ),進而真正獲得交際能力,因此語法教學在外語教學中占據(jù)重要地位。正如胡壯麟[34]所說,“學習者根據(jù)一定的語言知識,學習和使用更為自覺,更為踏實”;(2)單獨采用傳統(tǒng)的語法教學方法,即注重語法規(guī)則的講解,無法有效地促進語法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與隱性教學結(jié)合將顯性知識轉(zhuǎn)化為隱性知識。正如戴煒棟,陳麗萍[35]所說,近年來的研究表明理想的語法教學應該是向?qū)W習者提供大量的機會,讓他們一方面接觸各種形式,一方面能運用。
與此同時,研究者對于單獨的隱性語法教學還是顯性教學與隱性教學相結(jié)合的方法各執(zhí)一詞。少數(shù)學者如田金平[36]認為在外語教學中,教師不能進行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而應通過可理解的語言輸入使學習者理解語言使用規(guī)則。大多數(shù)學者認為語法教學融入非語言活動時,學習者掌握得最好。使用任務型(task-based)、雙語教學(bilingualism)、情景語言教學(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等語言教學途徑將顯性教學與隱性教學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結(jié)合語篇情景教授語法勝過孤立地教授語法形式。這樣使學習者在學習語言形式的過程中學會語言的使用,充分發(fā)揮兩種教學方法的長處,語法講授更利于學習者在交際中應用語言。事實上,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交際法并不能完全做到不講規(guī)則。[37]
針對不同年齡段的二語習得者,我國學者基于上述理論相繼提出了多種具體的語法教學模式和方法。羅明禮,劉麗萍[38]針對高中學生語言能力薄弱問題,提出了顯性與隱性語法教學、任務型教法教學和交互式語法教學的策略,以期更有效地構(gòu)建語言形式和語言意義相結(jié)合的語法教學多元模式;杜小紅[39]針對當前高校英語語法教學中普遍存在的重顯性語法規(guī)則的灌輸、輕隱性語法能力培養(yǎng)的現(xiàn)象,提出了內(nèi)化語法知識與提高語法能力相結(jié)合的高效英語語法教學模式;黃和斌[40]針對高校英語專業(yè)獨立語法課提出了認知式語法教學。另外還有諸如情境教學[41]、外顯互動任務法[42]、培養(yǎng)以多種語言形式表達同一語法功能的語法意識[43]等對教學方法的探究。另外我國學者針對當前語法教學現(xiàn)狀,對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Computer-assisting languagelearning,CALL)進行了研究和推廣,提出了使用網(wǎng)絡教學輔助平臺[44]、多媒體環(huán)境下語法教學等方法[45],這為豐富我國外語語法教學注入了新鮮血液。
從上面對教學模式和方法的探究中可以看出,在語法教學方法的選擇上,學者們認為單獨使用語法翻譯法或交際法都不是最佳方法。教學實踐應該在吸收多年來的語法教學經(jīng)驗、肯定傳統(tǒng)語法講授價值的同時,克服傳統(tǒng)語法教學的弊端,注重語法的實用性,將語法教學融入到一定的語篇和語境中,在以交際為目的的外語課堂教學中講授語法知識,將顯性語法教學和隱性語法教學兩種模式結(jié)合起來[46]。高中、大學或成年人的二語語法教學中可適當增加顯性教學的成分。還有的學者建議根據(jù)語法規(guī)則的難易程度來決定采取何種方法:簡單的可采取隱性教學法以求得學生的積極參與;較難的則可采取顯性法,教師直接講解,學生更容易接受些[47]。
除了理論探究以外,學者們還對學習者的英語語法學習情況作了實證研究[48]-[55]。例如高海英、戴曼純[56]對高中生學習英語關(guān)系從句外置結(jié)構(gòu)進行教學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接受顯性教學的實驗組成績顯著高于接受隱性教學的對照組;田金平[57]對高中一年級兩個班學習英語關(guān)系從句的學習情況作了實驗研究,結(jié)果表明以考察語法知識為主的選擇題測試中,接受顯性教學的對比班比接受隱性教學的實驗班的成績更高,而在寫作和口試中實驗班成績高于對比班;夏章洪等[58]對74名中國二年級文秘專業(yè)高職大專生學習分裂句或稱強調(diào)句、倒裝句和that-間接引語的情況作了實證研究,發(fā)現(xiàn)兩種教學方法(顯性教學和隱性教學)下的學習結(jié)果總體上沒有顯著差別。三個實驗的不同結(jié)果可能由于實驗方法、學習目標內(nèi)容、被試等因素不同而引起的。
通過實證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顯性語法教學對二語習得者掌握語法結(jié)構(gòu)有顯著提高作用[59]-[61];隱性語法教學能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在以考察使用為目的的產(chǎn)出任務中作用顯著,但在傳統(tǒng)以考察語法知識為主的測試中無任何作用[62][63];而研究證實顯性教學與隱性教學相結(jié)合的方法在語法習得和交際能力提升方面作用更為顯著[64]-[66]。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既要擺脫完全講授語法的做法,又要重視傳統(tǒng)語法教學的重要性和優(yōu)點,不能矯枉過正。
另外,聶晶,周楚[67]從認知心理學角度使用復雜系統(tǒng)控制范式對顯性學習和隱性學習的相互關(guān)系作了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在簡單任務中,個體同時進行隱性和顯性學習,并且顯性學習的比重大;任務復雜程度增加時隱性學習貢獻率上升,中等難度任務最有利于隱性學習;高難度任務中隱性學習的比重大,并且難度阻礙了練習的促進作用。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在兩種教學方法作用下產(chǎn)生了不同的學習結(jié)果,同時也為針對不同語法內(nèi)容的教學方法選擇提供了參考。
通過總結(jié)和討論近十年來國內(nèi)關(guān)于顯性和隱性語法教學方面的理論和實證研究,我們可以看到,國內(nèi)有少數(shù)學者推崇隱性語法教學,大部分學者支持并有實驗證實了顯性教學的重要作用,當前最主要的觀點是顯性語法教學與隱性語法教學有機結(jié)合對于二語語法教學有更大的促進作用。
不過研究中仍存在不足:首先,研究中沒有考慮到學習者個體因素,比如年齡、語言能力和性格等,這也是實驗結(jié)果不一致的原因之一;其次,研究中的語法內(nèi)容的選擇以及測試內(nèi)容的選擇沒有統(tǒng)一標準,這同時也是影響學習結(jié)果的因素之一;最后,顯性教學法與隱性教學法的結(jié)合依據(jù)以及結(jié)合方法需要做進一步研究。
[1]李可夫.外語教學中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接口理論研究[J].學理論,2011,(26):147-148.
[2]孫炬.第二語言內(nèi)隱學習和外顯學習研究的新進展[J].外語界,2006,116(6):39-45.
[3]Hulstijn,J.Towards a unified account of the representation,processing and acquisition of second language knowledge[J].Second Language Research,2002,18(3):193-223.
[4]Ellis,R.Modeling learning difficulty and second language proficiency:The differential contributions of im plicit and explicit knowledge[J].Applied Linguistics,2006,27(3):431-463.
[5]Segalowitz,N.Automaticity and second language[A].In C.J.Doughty&M.H.Long(eds.),Handbook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Oxford:Blackwell Publishing,2003,382-408.
[6]陶文好.中國人英語口語中he和she誤用認知分析[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167(2):44-48.
[8][33]戴煒棟,任慶梅.語法教學的新視角:外顯意識增強式任務模式[J].外語界,2006,111(1):7-15.
[9]竇瑋.基于語言磨蝕的大學英語教學策略研究[J].學理論,2010,(9):153-154.
[10]楊賢棟,趙繼光.新課改后英語語法教學觀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啟示[J].教育月刊(中學版),2011,(8):7-9.
[11][36][50][57][63]田金平.英語語法隱性教學實證研究[J].山西師大學報,2005,32(3):137-139.
[12]滕云“.語法意識提升”的必要性——從語法角度調(diào)查師范院校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專業(yè)需求[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1999,(2):89-93.
[13]黃和斌.英語語法的宏觀思考[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6):96-101.
[14]王發(fā)懷.論新課程條件下語法教學的定位及應對策略[J].教育與職業(yè),2007,541(9):131-133.
[15][37]高遠.增強語法意識加強語法教學[J].外語界,2007,123(6):15-24.
[16]浦惠紅.淺析英語語法教學中的銜接與連貫[J].教學與管理,2009,(30):80-81.
[17]陳艷華.高中英語語法教學設計的思考[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1,(3):132-133.
[18][38]羅明禮,劉麗萍.論高中英語新課改的語法教學[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7(6):81-84.
[19]馬平恩.中學英語語法教學探析[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38(S1):139-140.
[20]吳蘇蘇,張淑琴.新形勢下對大學英語語法教學的重新認識[J].教育探索,2010,226(4):45-46.
[21]常芳.從認知理論的視角看外語顯性教學的必要性[J].語文學刊,2007,(9):164-166.
[22][40]黃和斌.認知式英語語法教學——談高校英語專業(yè)獨立語法課的教學[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155(2):30-34.
[23][39][45]杜小紅.高校英語教育專業(yè)語法教學模式研究[J].山東外語教學,2009,132(5):26-28.
[24]徐夢野.淺談師范生英語教學中顯——隱性語法教學模式的應用[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124(6):142-144.
[25]張國,劉璐,許薇薇.如何通過語法教學來提高成人的語法能力[J].中國成人教育,2011,(22):169-170.
[26]高強,秦俊紅.大學英語教師語法教學信念與課堂教學實踐關(guān)系探究[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0,(3):50-56.
[27]張春玲.大學英語語法教學的結(jié)構(gòu)性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204(4):161-162.
[28]杜敏.大學英語語法教學新模式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1,(12):138-139.
[29]戴秀華,黃和斌.英語語法新論[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171(6):6-11.
[30]馬振民.談交際法在大學英語語法教學中的體現(xiàn)[J].外語界,1998,69(1):44-46.
[31]薛平.意識喚起法在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例析[J].教學與管理,2010,(33):130-131.
[32][41]范曉慧.英語語法教學——從規(guī)則到情境[J].中國大學教學,2009,(10):94-96.
[34]胡壯麟.中國英語教學中的“低效”問題[J].國外外語教學,2002,(4):3-7.
[35]戴煒棟,陳麗萍.二語語法教學理論綜述[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37(2):96.
[43]牛強,馬文影.論語法知識和語法能力[J].山東外語教學,2008,126(5):13-18.
[44]尹莉.網(wǎng)絡教學手段下的隱性教學與顯性教學[J].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104(2):70-71.
[46]曾玲.對語法教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地位的再認識[J].中國大學教學,2011,(8):42-43.
[47]王佳麗,劉寬平.語法教學與第二語言習得[J].山東外語教學,2006,113(4):64-67.
[48][56][61]高海英,戴曼純.中國學生英語關(guān)系從句外置結(jié)構(gòu)的習得[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36(6):444-450.
[49][62]齊標.隱性課程在英語教學中的開發(fā)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5,(6):73-74.
[51][59]雷蕾.顯性反饋、隱性反饋與二語習得——針對一般現(xiàn)在時單數(shù)第三人稱動詞詞素變體的實證研究[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0(4):63-68.
[52][64][67]聶晶,周楚.內(nèi)隱與外顯學習的交互關(guān)系——基于復雜系統(tǒng)控制的實驗研究[J].心理科學,2009,32(4):792-795.
[53][60]徐曉燕.顯性語法教學與中國大學生對英語非限定分居的使用——一項基于單組實驗的探索性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0,(3):93-100.
[54][65]盛仁澤.二語閱讀中附帶詞匯習得的顯性度研究[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13(3):117-121.
[55][66]劉婭.顯性和隱性超級鏈接對第二語言詞匯無意識習得的作用[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1,(51):114-115.
[58]夏章洪,顧月秋,何培芬.不同英語語法教學效果對比[J].國外外語教學,2005,(1):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