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旺虎,朱海燕,任波
(1.陜西省榆林市榆陽區(qū)動物疫病控制中心,陜西榆林 719000;2.陜西省榆林市佳縣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陜西榆林 719200)
(一)發(fā)病情況 一般豬只引進后4~30 d發(fā)病,病初采食量迅速下降或廢絕,體溫可達40.5℃~41.5℃,部分病豬迅速消瘦,呼吸困難,排軟糞或稀便,隨即變?yōu)樗疄a,糞便為油脂樣或膠凍狀,呈棕色、紅色或黑色,隨病程發(fā)展糞便中混有黏膜或纖維素滲出物的碎片,味腥臭。從鼻部、耳朵到全身皮膚發(fā)紅或出現(xiàn)紅斑,后期發(fā)紫。病程達7 d以上死亡率猛增,如治療不當,死亡率可達90%以上。
(二)臨床癥狀 不同豬群發(fā)病后癥狀表現(xiàn)不同,多數(shù)呈急性經(jīng)過,1~3 d波及全群,多數(shù)病例厭食,劇烈下痢或便秘。糞中含粘液、血液或血塊,急性死亡者全身發(fā)紫或無明顯變化。病豬精神沉郁呈高度脫水狀態(tài),排便失禁,弓腰、腹痛,耳尖、腹下、四肢末端發(fā)紫,耳邊緣變干并向上卷起,個別豬只出現(xiàn)呼吸急促,呈腹式呼吸、干咳,眼結膜發(fā)炎,尿液呈咖啡色或深黃色。慢性豬胸腹部、會陰有出血點,行走搖擺,用后肢踢腹,被毛粗亂無光,迅速消瘦,后期排糞失禁,肛門周圍及尾根部被糞便玷污,起立無力,極度衰弱死亡。
(三)剖檢變化 體表可見耳、鼻及四肢末端、胸部、腹部有針狀出血點和紫斑,血液凝固不良。頜下、肺門、腸系膜、腹股溝淋巴結高度腫大,不同程度出血,咽喉部有綠豆大小的出血性潰瘍灶。氣管內充滿泡沫樣粘液,肺部大面積淤血或有點狀出血,心肌變性如開水燙過。胃潰瘍或胃底部潮紅,胃底幽門紅腫或出血。急性死亡的豬營養(yǎng)良好,可見卡他性或出血性腸炎。結腸及盲腸黏膜腫脹、出血,腸內容物稀薄,其中混有粘液、血液,呈醬油色或咖啡色。直腸黏膜增厚,嚴重的見有出血點。病變主要集中在盲腸和結腸,腸壁和腸系膜充血、水腫,有的出現(xiàn)粘液性出血性炎癥,表層黏膜壞死,形成灰色或黃色粘液纖維蛋白偽膜,呈麩皮樣,剝去偽膜可見潛在的糜爛面。肝臟瘀血、腫大、質脆,有的重達5 kg,表面有區(qū)域性壞死灶,膽囊充盈,膽汁似米湯狀,膽囊黏膜出血。有的腎腫大,包膜易剝離,有彌散性小出血點,膀胱內膜充血、出血。
(四)診斷 根據(jù)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剖檢變化和實驗室檢查可診斷為豬痢疾與附紅細胞體混合感染。
(五)治療 病豬每千克體重肌肉注射痢菌凈針5 mg,每天2次,連用5 d;強力附紅消(鹽酸多西環(huán)素)每千克體重肌注0.1 ml,每天1次,連用4 d。待豬群采食后,飼料中加入氟苯尼考200 g/噸飼料,痢菌凈100 g/噸飼料,強力霉素200 g/噸飼料,連用一周。病豬及時淘汰,另外治療過程中應注意對癥治療,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K3。心臟衰弱者注射強心劑(安鈉咖等)。采用上述方法治療,一般第3 d病情即有好轉,食欲開始增加。持續(xù)用藥5 d后,大群基本可恢復,治愈率可達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