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梅,李德瓊
(云南省中醫(yī)醫(yī)院腫瘤科,云南 昆明 650021)
癌性疼痛是中晚期癌癥患者主要癥狀之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存期。癌性疼痛一方面是由于腫瘤局部浸潤、壓迫、轉移和代謝產(chǎn)物的刺激等產(chǎn)生;另一方面是因情志內傷、飲食勞倦引起人體正氣虧虛、陰陽失調、臟腑功能低下,導致氣滯、血瘀、痰凝而產(chǎn)生。癌性疼痛多為實證,因為氣滯、血瘀、痰凝閉阻臟腑、經(jīng)絡,導致氣血運行不暢,故稱“不通則痛”;少部分由于久病正氣虛,臟腑功能進一步下降,氣血不足、陰精虧損,血行遲緩,臟腑、經(jīng)絡失養(yǎng)所致,此為“不榮則痛”?,F(xiàn)代醫(yī)學主要是采用WHO提倡的“三階梯”鎮(zhèn)痛藥物治療,疼痛能得到控制,但有一定的毒副反應。有效的辨證施治和辨證施護,特別是生活起居護理、情志護理、飲食調護、服藥指導及中醫(yī)藥特色治療如中藥封包、熱奄包、穴位貼敷、隔姜灸、耳穴壓籽等綜合治療和護理,能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現(xiàn)將腫瘤患者疼痛的辨證施護體會介紹如下。
1.1 生活起居施護 做好基礎護理,保持病區(qū)環(huán)境安靜、整潔、空氣流通,溫度適宜,利于患者休息,舒適體位能減輕疼痛。吸氧患者保證有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暢。發(fā)熱患者,臥床休息,多飲溫開水,忌汗出后吹風。
1.2 情志施護 情志不暢、憂愁思慮可致肝氣郁結,氣滯則血瘀,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久病正氣虛,氣血不足、血行遲緩,“不榮則痛”。關心、體貼和安慰患者,幫助患者消除思想顧慮,使其保持樂觀情緒,積極配合治療,氣行則血行,“通則不痛”、“榮則痛減”。
1.3 服藥施護 遵醫(yī)囑按時準確給藥,中藥濃煎,飯后1h溫少量頻服,高熱時宜稍涼服,服藥后2h內忌食生冷、辛辣、油膩之品。疼痛原因不明確者忌用或慎用止痛藥。鎮(zhèn)痛藥最佳給藥時間是疼痛發(fā)生前,頑固性疼痛要采取綜合性止痛措施。
1.4 疾病康復施護 (1)鼓勵患者學會松弛療法,如聽音樂、看電視、種植花草、練氣功、深呼吸等方法以減輕疼痛。(2)飲食有節(jié),如飲食不節(jié),損傷脾胃,運化失調,氣機不暢,加重疼痛,故飲食宜清淡易消化,營養(yǎng)豐富。忌食辛辣、香燥、生冷之品,戒煙酒,忌牛、羊肉等,做到飲食宜忌。(3)定期復查和隨訪。(4)及時處理疼痛的誘因,如治療劇烈的咳嗽和嘔吐,保持大便通暢,隨時更換舒適的體位。(5)鍛煉身體量力而行,可在床上、床旁、病區(qū)、室外適當行肢體的功能鍛煉,如活動關節(jié)、按摩肌肉等,達到氣機調暢,增強機體免疫力及恢復肢體功能,以減輕疼痛。(6)睡前熱水泡足或喝熱飲料,促進血液循環(huán),調暢氣機,促進睡眠,減輕疼痛。
2.1 飲食施護 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富營養(yǎng),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忌煙酒、辛辣、油膩、濃茶,以免濕邪內生。據(jù)病因辨證,給予患者止痛食療,如脊肉粳米粥、冰糖燉銀耳。
2.1.1 氣虛證 疼痛多為脹痛或按之痛減,伴乏力、便溏、少氣懶言,舌淡胖,脈虛。予益氣健脾利濕之品,如黃芪、人參、山藥、大棗之山藥粥、茯苓粥、大棗粥等。
2.1.2 氣滯證 攻竄脹痛,痛無定處,可伴胸悶、脅肋脹滿等,苔薄,脈滑或弦滑。食用疏肝理氣,活血止痛之品,如胡蘿卜、卷心菜、橘皮粥、海帶紫菜湯、素炒絲瓜等。
2.1.3 血瘀證 疼痛劇烈或如針刺,痛處固定,拒按,入夜更甚,伴面色黧黑、肌膚甲錯、舌紫暗或有瘀斑,脈弦細或澀。進食活血化瘀止痛之桃仁粥、當歸粥、山楂粥等。
2.1.4 痰濁證 痛而重著,伴見目眩、嗜睡,脈濡滑,苔厚膩??墒郴抵雇粗?,如白果、杏仁、蘿卜、蓮子、山藥、百合、白木耳、藕、梨、生姜橘紅粥、絲瓜鯽魚湯。
2.1.5 郁熱證 局部灼熱疼痛,觸之加劇,身熱,口渴,多汗,舌紅,苔白膩。用清熱理氣,養(yǎng)陰生津的西瓜、蘋果、梨、苦瓜、絲瓜鯽魚湯、槐花粥等。
2.2 中醫(yī)藥特色治療施護 (1)中藥封包痛處止痛治療。(2)中藥熱奄包痛處止痛治療。(3)耳穴壓籽神門、皮質下等催眠止痛治療。(4)隔姜灸神闕穴、內關、足三里、三陰交等止痛治療。(5)中藥穴位貼敷神闕穴、內關、足三里、三陰交等止痛。(6)韓氏疼痛治療儀通過穴位經(jīng)絡止痛治療。(7)直流電藥物離子導入止痛治療。
癌性疼痛多見于中晚期癌癥患者,患者體質較弱,情緒低落,自理能力差,起居、情志、飲食及服藥指導很重要,由于脾胃功能低下,口服止痛藥吸收、利用率低,止痛效果不理想,臨床上以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為主,如加用中藥抗癌止痛制劑靜脈滴注,中醫(yī)特色治療如中藥封包、熱奄包、穴位貼敷、隔姜灸、耳穴壓籽、穴位經(jīng)絡治療儀等止痛效果顯著,能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
上述操作方法簡便易行、安全有效,在家庭和社區(qū)有較大的實用性和推廣性。
[1]劉虹 .中醫(yī)護理學基礎[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5:11.
[2]陳銳深 .現(xiàn)代中醫(yī)腫瘤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
[3]楊金坤 .現(xiàn)代中醫(yī)腫瘤學[M].上海: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出版社,2004:7.
[4]畢桂蘭 .臨床中醫(yī)護理細節(jié)[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