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慧 馬果豐 劉學彬 袁 莉 楊 姣 朱冬梅 鄒 玲 曾 艷 賈 莉 岳 紅
四川省南充市中心醫(yī)院超聲科 637000
慢性闌尾炎臨床常見,大多數(shù)由急性轉變而來,亦可一開始即呈慢性炎癥,或因血吸蟲卵沉積于闌尾壁而引起慢性炎癥。隨著超聲技術的發(fā)展、儀器質(zhì)量的提高及工作者經(jīng)驗的累積,改變了臨床主要依靠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檢查的局限性,極大的提高了慢性闌尾炎的診斷準確率?,F(xiàn)對我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超聲診斷為慢性闌尾炎并經(jīng)手術及病理證實的40例病例總結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0年1月-2012年6月,具有反復發(fā)作的右下腹疼痛伴右下腹有局限的、固定的壓痛癥狀,臨床擬診慢性闌尾炎而申請超聲檢查的患者共4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齡6~65歲,平均年齡35歲。
1.2 儀器與方法 應用GE Vouluson730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使用腹部3.5MHz凸陣和7.5~11MHz線陣高頻探頭。檢查前囑患者適度充盈膀胱,取患者平臥位或左側臥位,用腹部探頭常規(guī)進行雙腎及輸尿管、膀胱檢查,以排除泌尿系結石,女性患者還應檢查子宮、附件排除婦科疾患,男性患者還應全面檢查前列腺及男性生殖系統(tǒng)。在排除其他方面疾患后,用高頻探頭以右下腹麥氏點或疼痛敏感點為中心掃查,并局部加壓以排除腸氣干擾,并適當擴大掃查范圍,以免某些異位闌尾的漏診。二維超聲觀察闌尾管徑、長度、管壁的厚度及有無黏液囊腫形成。
本組40例患者均經(jīng)手術治愈,40例疑似病例中,超聲診斷慢性闌尾炎35例,慢性闌尾炎合并黏液囊腫2例,診斷符合率為92.5%,1例回盲部憩室伴感染誤診為慢性闌尾炎[1],2例腹膜外位及高位(肝下)闌尾炎漏診,誤漏診率為7.5%。
慢性闌尾炎是外科常見病,但其缺乏典型的臨床表現(xiàn),引起右下腹疼痛和壓痛的病因很多,尤其是女性患者常被誤診為慢性附件炎等而延誤治療[2],回顧本組患者超聲聲像圖表現(xiàn)為:闌尾形態(tài)增粗、失常,管壁不規(guī)則增厚,厚度在0.3cm以上,回聲減低;管腔相對變窄,回聲較強且不均勻,和周圍組織有粘連,活動度差。少部分患者可在闌尾尖部或全部顯示囊性包塊,即形成黏液囊腫。超聲表現(xiàn)與臨床癥狀和麥氏點壓痛相結合,更有助于診斷。病史詢問中有急性闌尾炎[3]發(fā)作史,如曾并發(fā)闌尾炎膿腫或炎性包塊史者,診斷價值更大。本組病例中,2例漏診,漏診原因包括:(1)對異位闌尾、高位(肝下)闌尾、腹膜后位闌尾[4]認識不足,檢查時局限于常規(guī)部位的掃查。(2)患者肥胖、腸腔明顯積氣等因素導致闌尾顯示不清。因此在掃查闌尾時應采用壓痛點掃查法,通過探頭加壓以明確患者的壓痛點,并以此中心多切面、大范圍多次重復掃查,以提高檢查率。誤診1例,回盲部憩室炎誤診為慢性闌尾炎,總結誤診原因,對回盲部及正常闌尾聲像圖認識不夠,滿足于觀察到的部分影像,綜合分析能力不足,因此檢查時需注意準確辨認回盲部,并與含液腸管(特別是回腸末端)鑒別,病變闌尾為一端是盲端的結構,管壁缺乏蠕動,無壓縮性,而腸管連續(xù)觀察可見蠕動。因此加強對正常闌尾的認識和操作技術的規(guī)范及提高對診斷準確率也十分重要。超聲檢查可發(fā)現(xiàn)部分患者闌尾形態(tài)學的改變,包括管徑增粗、管壁增厚,并可發(fā)現(xiàn)有無黏液囊腫形成,對臨床診斷慢性闌尾炎有重要輔助診斷價值,但闌尾是很小的器官,超聲檢查對其顯示率有其局限性,檢查醫(yī)師的技術、儀器分辨率的高低、肥胖或腹腔脹氣干擾、闌尾位置異常等是闌尾炎漏誤診的主要原因,因此對闌尾顯示不清時不應隨意否定或診斷慢性闌尾炎[5]。
[1] 王光霞,主編.腹部外科超聲診斷圖譜〔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254-264.
[2] 王賢明,賀袆,劉建新,等.呈節(jié)段腫大的急性闌尾炎超聲聲像圖特征探討〔J〕.臨床誤診誤治,2010,(5):431-432.
[3] 李年令,王秀珍,趙慶紅.超聲診斷急性闌尾炎的分析〔J〕.中國超聲診斷雜志,2003,4(6):441-442.
[4] 盧伊澗,歐靜,梁雪珍,等.56例急性單純性不典型闌尾炎的超聲診斷體會〔J〕.當代醫(yī)學,2011,17(28):119-120.
[5] 陸文明.臨床胃腸疾病超聲診斷學〔M〕.西安:第四軍醫(yī)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