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復琴
江西省上饒縣人民醫(yī)院呼吸科,江西上饒 334100
慢性阻塞性肺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是指一種慢性氣道阻塞性疾病的統稱,主要包括不可逆性氣道阻塞的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兩種疾病[1]。 傳統的治療方法通常采用創(chuàng)機械通氣,然而因需要插管、費用高、家屬難以接受等因素缺陷影響降低了治療效果,亦延誤了患者治療的最佳時機[2]。 該院于2008年1月—2012年1月應用BiPAP 呼吸機行正壓通氣(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 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34 例,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選擇在該院呼吸科住院治療的COPD 患者34 例,所有病例均符合全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會議診斷標準[3]。 其中男28 例,女6 例,年齡56~74 歲,平均年齡(68.56±4.35)歲,病程4~20年,該組患者排除嚴重心臟疾病、 肺大皰及多種原因所致鼻腔阻塞等疾病。 隨機均分為對照組(17 例)和觀察組(17 例)。
1.2.1 對照組 常規(guī)給予低流量(1~2 L/min)吸氧,使用支氣管擴張劑,祛痰劑,糖皮質激素等藥物,經抗感染、解痙、祛痰、止咳、營養(yǎng)支持、糾正水電紊亂等對癥常規(guī)治療。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同時采用BiPAP 無創(chuàng)呼吸機面罩正壓通氣治療,設置呼吸模式(S/T),備用呼吸頻率12~18 次/min,吸氣壓8~20 mmHg,呼氣壓4~12 mmHg,氧流量5~8 L/min,氧濃度30%~50%,通氣時間2 h/次,3~4 次/d。 調整壓力從小到達的調節(jié),逐漸增加壓力,以患者耐受無不適為最佳,維持氧飽和度在90%以上,氧濃度<35%,最終使吸氣壓達8~12 mmHg,氣道峰壓≤30 mmHg。 觀察治療前后血氣分析的參數,包括pH、氧分壓(PaO2)、血氧飽和度(SpO2)、二氧化碳分壓(PaCO2)等指標變化,24 h 后呼吸頻率,氣管插管率及住院天數。
觀察組17 例經治療,24 h 后患者的呼吸頻率、血氣參數變化較治療前顯著下降(P<0.05)。 對照組17 例經治療,24 h 后的呼吸頻率、血氣參數變化與治療前比較無明顯改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24 h 前后血氣分析比較(±s)
表1 兩組治療24 h 前后血氣分析比較(±s)
注:兩組治療前后相比,P<0.05。
組別時間PH PaO2(mmHg)PaCO2(mmHg)SpO2 HR(次/min)觀察組對照組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7.2±0.03 7.4±0.05 7.3±0.03 7.3±0.02 52.3±2.2 65.5±2.3 51.4±2.3 55.2±2.1 75.1±6.5 50.2±7.8 74.2±5.7 70±4.8 0.74±0.02 0.95±0.02 0.75±0.03 0.80±0.04 126±10 82±9 121±10 108±10
觀察組治療的無創(chuàng)通氣時間3~8 d, 平均6.5 d, 通氣后PaO2、SpO2均顯著上升,PaCO2降低明顯,pH 值有所改善,而對照組無明顯變化,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治療結束后,兩組患者通氣功能都達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見表1。
觀察組行氣管插管術機械通氣者1 例,對照組5 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平均住院天數為(15.5±3.4) d,對照組平均住院天數(23.5±2.6) d,觀察組的住院天數明顯短于對照組。
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已成為一個世人所關注的全球性健康問題,其患病率和病死率仍呈上升趨勢。 COPD 患者由于氣道阻力增加,呼吸功增大,從而導致呼吸肌疲勞,通氣和換氣功能障礙,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引發(fā)呼吸衰竭發(fā)生,如不及時搶救則危及患者生命。COPD 的病因是因為患者長期大量吸入有害顆粒、煙霧或氣體(如吸煙),引起肺部異常炎癥反應,導致支氣管狹窄阻塞以及肺組織彈性回縮力降低從而使氣流受限有關。
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是指利用正壓通氣技術不經人工氣道(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的通氣方式,經面罩BiPAP 通氣作為連接方式而進行無創(chuàng)的機械通氣方法治療[4]。 雙水平氣道正壓(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呼吸機作為一種無創(chuàng)通氣的呼吸機在臨床上廣泛使用,它能克服氣道阻力,減輕患者的吸氣肌負壓,呼吸肌得到充分的休息[5], EPAP 則可對抗內源性呼氣末正壓,提高通氣量,使呼吸肌疲勞得到緩解,從而達到改善血氣參數,提高PaO2、降低PaCO2的治療目的[6]。 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還能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可使他們免于氣管插管還具有操作簡單靈活、使用方便,患者及其家屬均易于接受[7],另外對于老年COPD 患者,因為其身體機能減退,抵抗力弱,在上機后盡量安排人員定期對吸機管道消毒,以免發(fā)生交叉感染。 當患者的全身狀況得以改善,肺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時,氧分壓和血氧飽和度均穩(wěn)定在正常水平方可停機,一般采取間斷性停機,通常是白天停機,晚上再上機,并且逐漸縮短帶機時間,在停機前應向患者解釋說明。
該文結果顯示,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能明顯縮短住院時間,減少醫(yī)療費用,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 王玫紅.BiPAP 呼吸機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探討[J].中國科技信息,2005,21(14):78-79.
[2] 胡永瓊.機械通氣治療呼吸衰竭73 例觀察與護理[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15(12):56-57.
[3] 李秀,王同,丁震,等.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救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高碳酸血癥昏迷的療效觀察[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jiān)護雜志,2007,6(2):114-118.
[4] 唐小葵,王健.機械通氣對重癥慢性呼吸衰竭治療失敗的原因分析[J].重慶醫(yī)科大學學報,2001,26(3):279-281.
[5] 牟江,鄒智勝.BiPAP 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COPD 合并Ⅱ型呼衰50 例療效觀察[J].臨床肺科雜志,2007,12(1):29-30.
[6] 孫麗華,譚焰,喬巖,等.慢性阻塞型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實施無創(chuàng)通氣最佳時機的探討[J].中國急救醫(yī)學,2006,28(2):205-206.
[7] 梁月新,覃夢琳,劉金風.無創(chuàng)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監(jiān)護[J].廣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06,9(1):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