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穎
柳河醫(yī)院神經內科,吉林通化 135300
高血壓腦出血是臨床上神經外科的急重疾病,死亡率和致殘率都很高,并且近年來發(fā)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趨勢。 臨床上的保守治療方法效果不佳,而傳統(tǒng)的外科開顱手術雖然具有明確的治療效果,但對患者的損傷很大,對于耐受性比較差的患者,術后的恢復不佳。 微創(chuàng)顱內血腫清除術是近年來快速發(fā)展的一種策創(chuàng)手術技術,以立體定向技術為基礎,可以快速有效的清除患者的顱內血腫,并且手術的創(chuàng)傷很少、術中定位準確、效果確切、術后患者恢復較快,是越來越多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法[1]。 筆者采用微創(chuàng)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該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急診收治并進行外科治療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45例,取得了滿意的治療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該院收治并進行外科治療的高血壓腦出患者90 例,均符合高血壓腦出血的診斷標準[2],經頭部CT 檢查確診為腦出血,發(fā)病后均在3 h 內入院,入院時所有患者收縮壓均在180 mmhg 以上。 將所有患者采用隨機分組法分為微創(chuàng)組和開顱組各45 例。微創(chuàng)組:其中男性患者28 例,女性患者17 例,年齡39~79 歲,平均年齡(59.37±11.69)歲,高血壓病史1~20年,平均(8.64±1.28)年;血腫體積:30~200 mL,平均(77.34±15.96)mL;出血部位:基底節(jié)區(qū)35 例、顳葉6 例、頂葉4 例;血壓170~230/100~160 mmHg;治療前患者的意識為:6 例意識清醒、5 例嗜睡10 例淺昏迷、14例深昏迷。 開顱組:其中男性患者27 例,女性患者18 例,年齡40~81 歲,平均年齡(59.68±13.56)歲,高血壓病史1~19年,平均(8.37±1.52)年;血腫體積:30~190 mL,平均(76.86±14.83)mL;出血部位:34 例為基底節(jié)區(qū)、8 例為顳葉、3 例為頂葉; 血壓180~230/100~150 mmHg; 治療前患者的意識為:5 例意識清醒、14 例嗜睡、11 例淺昏迷、15 例深昏迷。
所有患者發(fā)病時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均為突發(fā)性的頭痛、失語以及肢體運動障礙等癥狀,并且短時間內有進行性的意識障礙。
排除標準:排除有嚴重失血性休克的患者;排除出血量30 mL以下的患者;排除已經形成腦疝的患者;排除瞳孔散大的患者;排除其他顱內病變造成的腦出血患者;排除不愿參加此項研究的患者。
對兩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腦出血常規(guī)治療,如吸氧、維持水電解質平衡、降顱壓、監(jiān)測生命體征等。
微創(chuàng)組患者均采用微創(chuàng)顱內血腫清除術進行治療:首先通過CT 對患者顱血腫進行定位,選擇血腫最大面積與顱骨的最小距離處作為穿刺點。 采用小顱錐于穿刺點穿透患者的顱骨,然后使用顱內硅膠軟管穿入到血腫中,然后采用10 mL 注射器對血腫進行緩慢的抽吸,當感覺到有負壓時停止抽吸,然后留置引流管與引流器相連。 術后24 h 進行顱腦CT 復檢,根據(jù)患者顱內血腫的殘留量注入尿激酶2 萬~3 萬U,以及5 mL 生理鹽水,2 次/d,注謝后夾管3 h。術后7~10 d,如果患者無不良反應,則可以將引流管拔出。
開顱組患者采用開顱手術清除顱內血腫。 于開顱手術后,在直視下清除患者的顱內血腫,術后在血腫腔內留置硅膠引流管。
依據(jù)患者的意識清醒程度及生活自理情況將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基本治愈、好轉和無效三個等級。 基本治愈:患者意識清醒,日常生活可自理,肢體肌力評測為Ⅲ級或以上;好轉:患者意識清醒或稍有意識模糊,肢體肌力評測為Ⅲ級以下;無效:患者意識模糊或死亡。
使用SPSS17.0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分析,數(shù)據(jù)資料采用t 檢驗, 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
所有患者均術后隨訪6~12 個月。 兩組患者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n(%)]
2 組患者入院時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經過治療后,術后6 和12 個月時,2 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均明顯優(yōu)于治療前(P<0.05),并且微創(chuàng)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的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開顱組患者(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的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的比較(±s)
組別例數(shù)入院時術后6 個月 術后12 個月微創(chuàng)組開顱組P 45 45 34.63±5.86 35.24±6.13>0.05 22.37±8.37 28.58±7.96<0.05 17.62±5.31 23.78±7.82<0.05
高血壓腦出血是臨床上神經內科常見病種,往往引發(fā)患者產生腦卒中,而高血壓腦卒中在所有腦卒中里又是致死和致殘率最高的。 造成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神經功能損傷的主要原因是顱內血腫的形成。 因此,有效清除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顱內血腫,可顯著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及預后[3]。
傳統(tǒng)的開顱手術雖然可以有效的清除患者顱內的血腫,但是手術過程中患者的創(chuàng)傷較大,而且對患者的神經損傷也較大,患者的預后不佳[4]。 而微創(chuàng)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與開顱手術相比,具有十分明顯的優(yōu)勢,包括:手術操作簡單,無需特殊的設備,具有CT 機可以對血腫進行定位的基層醫(yī)院即可開展;術前準備簡單,手術操作簡單,可以迅速清除血腫;穿刺使用的軟管為圓頭,整個操作對患者的腦組織損傷較小,術后神經功能恢復良好;術后引流方便[5]。 該組研究中,微創(chuàng)組患者的總有效率以及神經功能的恢復均明顯高優(yōu)于對開顱組患者。
綜上所述,微創(chuàng)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與開顱手術具有相同的良好治療效果,同時具有創(chuàng)傷小、操作簡單、恢復快等優(yōu)點,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戴芹.微創(chuàng)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的臨床觀察[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0,17(35):178-179.
[2] 易振恒.微創(chuàng)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95 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1,14(23):78-80.
[3] 繆立功.微創(chuàng)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分析[J].安徽醫(yī)學,2011,32(5):599-600.
[4] 聶衛(wèi)霞.微創(chuàng)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66 例臨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1,8(33):73-74.
[5] 戴加勇,尹紹文.微創(chuàng)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腦出血41 例臨床分析[J].心腦血管病防治,2010,10(3):2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