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蘭
體育教育專業(yè)羽毛球專項大學生運動損傷的流行病學特征
李志蘭
(廣州體育學院小球教研室,廣東廣州 510500)
采用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對廣州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學系62名羽毛球專修大學生進行了運動損傷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受試者運動損傷情況嚴重,總體損傷率達到91.67%,人均損傷次數1.75次;常見損傷部位依次為:踝關節(jié)(24.76%)、膝關節(jié)(23.81%)、肘關節(jié)(19.05%)、腰部(12.38%)、肩關節(jié)(11.43%)、腕關節(jié)(6.67%)、眼部(1.90%);損傷發(fā)生的主要原因是:準備活動不合理、技術動作錯誤、違背運動原則、身體狀態(tài)不佳等。
體育教育專業(yè);羽毛球專修大學生;運動損傷;流行病學特征
新中國成立后,羽毛球在我國的普及程度一直比較高。尤其是隨著全民健身運動的全面鋪開,國內群眾性羽毛球運動的開展日益增多,并受到越來越多的高校大學生的喜愛。毫無疑問,羽毛球項目會給人帶來身心愉悅,但若運動不當,常會導致身體各部位出現運動損傷,進而影響生活、工作和學習。為此,不少專家學者對羽毛球運動損傷問題進行了不少研究,在羽毛球運動損傷的性質、原因、發(fā)生機制、預防等方面取得一些研究成果。然而,有關體育教育專業(yè)羽毛球專修大學生運動損傷方面的研究甚少??梢姡矫黧w育教育專業(yè)羽毛球專修大學生運動損傷的流行病學特征,對減少羽毛球專修大學生運動損傷發(fā)生率等均有重要的意義。
1.1 研究對象
廣州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學系2008級、2009級、2010級羽毛球專修大學生62人。其中,男生44名、女生18名。羽毛球訓練年限3~5年。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2000~2011年期間有關羽毛球運動損傷方面的主要文獻以及運動生理學、運動醫(yī)學方面的書籍,為研究羽毛球專修大學生運動損傷的成因、機理以及如何預防損傷提供理論依據。
1.2.2 問卷調查法
面向廣州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學系2008級、2009級、2010級羽毛球專修大學生,共發(fā)放問卷62份,收回有效問卷60份,有效回收率為96.77%,問卷程序和結果符合社會學調查問卷要求。調查時間為2010年3月~2011年3月。
1.2.3 訪談法
通過面對面的交談訪問對參與問卷調查者當中各類損傷的狀況、發(fā)生原因做進一步了解。
1.2.4 數理統計法
運用Microsoft Excel對所收集到的全部調研資料進行一般統計學處理與分析。
2.1 損傷總體發(fā)生率和人均損傷次數
在平時訓練中,筆者發(fā)現羽毛球專修學生的專業(yè)特點決定了每堂訓練課都會進行大量的身體練習和技術動作學習,期間常常會因技術動作不正確、準備活動不當、場地設施、身體狀況不佳、過度疲勞等原因而誘發(fā)運動損傷。本調查結果(見表1)驗證了筆者的觀點:體育教育專業(yè)羽毛球專修大學生運動損傷情況嚴重,男生損傷更為嚴重??傮w損傷率為91.67%,其中男生損傷率為95.24%,女生損傷率為83.33%。人均損傷次數1.75次,其中男生為1.79次、女生為1.67次。這表明羽毛球專修大學生的運動損傷十分嚴重,且男生運動損傷程度高于女生。
表1 體育教育專業(yè)羽毛球專項大學生運動損傷的總體情況
2.2 損傷部位
表2顯示,羽毛球專修大學生常見損傷部位依次為:踝關節(jié)(24.76%)、膝關節(jié)(23.81%)、肘關節(jié)(19.05%)、腰部(12.38%)、肩關節(jié)(11.43%)、腕關節(jié)(6.67%)、眼部(1.90%)。對表2進一步分析可知,羽毛球專修學生運動損傷中85.72%發(fā)生在上下肢體的關節(jié)部位,而且上肢各部位受傷幾率顯著高于下肢。這提示:關節(jié)是羽毛球運動中較易受傷的部位,在羽毛球訓練中應注重做好各關節(jié)的準備活動。身體處于疲勞狀態(tài)時仍堅持羽毛球活動,容易造成下肢各部位損傷,技術動作不規(guī)范是造成上肢各部位損傷的直接原因。
表2 體育教育專業(yè)羽毛球專項大學生常見損傷部位分布情況統計
2.3 引發(fā)損傷的動作技術
表3是羽毛球專修大學生在練習中引發(fā)損傷的動作技術調查。由表3可知,發(fā)生損傷的技術動作依次是:變向動作 28次(26.67%),急停動作 22次(20.95%),擊球發(fā)力動作18次(17.14%),起動動作14次(13.33%),提肘動作(11.43%),彎腰動作11次(10.48%)。這表明,羽毛球專修大學生在急停、變向、擊球發(fā)力這三個技術動作時發(fā)生運動損傷的概率較高,損傷次數達到68次,占總損傷次數的64.76%。
表3 體育教育專業(yè)羽毛球專項大學生在練習中引發(fā)損傷的動作技術調查
2.4 損傷發(fā)生的原因
表4顯示,體育教育專業(yè)羽毛球專修大學生發(fā)生運動損傷的原因從比率大小順序排列依次為:準備活動不合理、技術動作錯誤、違背運動原則、身體及競技狀態(tài)不佳、場地器械不合適、其他。
2.4.1 準備活動不合理 主要體現在:①準備活動不到位,使內臟器官的活動機能與神經系統的反應不同步,動作節(jié)奏跟不上運動所需的基本速度,動作不協調;②準備活動內容與羽毛球專項內容結合不好,導致運動時動作不合理而受傷。
2.4.2 技術動作錯誤 部分學生基本技術動作掌握得不好,產生違反人體結構功能和力學原理的錯誤動作,引發(fā)運動損傷。
2.4.3 違背運動原則 在練習時未遵循循序漸進原則,而是急于求成,造成機體反應跟不上神經系統的反應速度而致損傷。
2.4.4 身體狀態(tài)不佳 生病未愈、體能不足等會使身體出現競技狀態(tài)不佳,身體生理機能低下。在身體沒有恢復到最佳狀態(tài)時,就提前進入運動或參與劇烈運動容易使舊病復發(fā)或受損加劇。
2.4.5 場地器械不合適 在場地狀況不明,裝備不好的情況下盲目運動,會使學生自我保護的功能下降,引起損傷。
表4 體育教育專業(yè)羽毛球專項大學生發(fā)生運動損傷的原因
3.1 羽毛球專項學生運動損傷率較高,應引起高度重視。損傷的主要部位是踝關節(jié)(24.76%)、膝關節(jié)(23.81%)、肘關節(jié)(19.05%)、腰部(12.38%)、肩關節(jié)(11.43%)、腕關節(jié)(6.67%)。
3.2 準備活動不合理、技術動作錯誤、違背運動原則、身體及競技狀態(tài)不佳等是引起運動損傷發(fā)生的主要原因。應高度重視做好準備活動和合理運用正確的技術動作,使學生真正意識到充分做好準備活動和運用正確技術動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應對容易發(fā)生損傷的技術動作反復強調和正確示范,并要求學生必須在完全掌握正確技術動作的前提下方能進行技術練習和比賽。
3.3 因人而異,科學掌握運動負荷。還應使學生了解和掌握運動損傷急救措施和康復訓練手段,以有效防止運動損傷的惡化,積極促進損傷部位的恢復。
[1]曲綿域,于長隆.實用運動醫(yī)學[M].第4版.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03:532-533
[2]李鶴洲.長期從事羽毛球運動的業(yè)余愛好者運動損傷調查與分析[J].溫州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7(2):103-107
[3]秦宇陽.安徽省普通醫(yī)學院校大學生羽毛球運動損傷的調查與分析[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08,10(5):59-61
[4]余曉,徐國強.廣州地區(qū)羽毛球運動員損傷調查分析[J].解放軍體育學院學報,2005,24(2):100-102
[5]雷慧,鄧羅平.羽毛球業(yè)余愛好者運動損傷的調查研究[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8(1):107-109
[6]闞麗萍.對中青年羽毛球愛好者的運動損傷調查及健康教育[J]. 中國健康教育,2006,22(7):563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ports Injuries for Badminton Maj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Physical Education Specialty
LI Zhi-lan
(Guangzhou Sport University,Guangzhou 510500,China)
By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this study made a sports injury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62 badminton maj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Faculty of Physical Education,Guangzhou Sport University.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articipants'sports injury situation was serious,the overall injury rate 91.67%,the per capita number of injury 1.75 times,and common injury parts were in the ankle(24.76%),the knee(23.81%),the elbow(19.05%),the waist(12.38%),the shoulder(11.43%),the wrist(6.67%),the eye(1.90).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injuries were unreasonable warming-up exercise,incorrect technical movement,against movement principle,and poor health condition,etc.
physical education specialty;badminton majors undergraduate students;sports injuries;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G847
A
1007-323X(2012)03-0092-03
2012-02-01
李志蘭(1969-),女,廣東韶關人,講師
研究方向:羽毛球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