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芬,劉 煒,李 泌,張永暉,李佳琦
(1.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公司采油工藝研究院,新疆 克拉瑪依 834000;2.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公司石西油田作業(yè)區(qū))
烏16井區(qū)位于烏爾禾油田東南,其主力儲層為三疊系克拉瑪依組。油藏中部埋深1335.75 m,儲層平均孔隙度16.4%,平均滲透率3.41×10-3μm2,地層平均溫度38.56℃,地層壓力系數0.94。巖性以礫巖為主,其次為綠灰色砂礫巖和灰色細中粒巖屑砂巖。粘土礦物成分以高嶺石為主(40.3%),其次為伊蒙混層(30.5%)、綠泥石(15%)和伊利石(14.3%)。50℃下,平均原油粘度為39.9~49.8 mPa·s,凝固點平均為-5~-7℃,含蠟量平均為2.4%~4.3%,屬于粘度高、凝固點低的含蠟原油。
近年來本區(qū)的壓裂改造效果不明顯,主要原因是低壓、低滲及地層能量偏低,原油粘度高,壓裂改造后返排能力差,壓裂液在地層滯留時間長,對地層造成了二次傷害,另外,儲層屬中強水敏、極強酸敏,壓裂施工時,注入地層的冷流體使井底周圍的原油冷卻,粘度進一步增高,堵塞了部分流動通道。
烏16井區(qū)儲層的地質特征表明,壓裂工藝技術要想取得好的改造效果,低傷害的壓裂液是關鍵。要使其在水敏、低溫、高粘原油的條件下,快速破膠并快速排液。通過研究,形成了低滲低溫水敏高粘油藏壓裂優(yōu)化技術。
自生熱清潔壓裂液是在表面活性劑壓裂液中加入了生熱劑NaNO2、NH4Cl以及催化劑,其基本配方為:NaNO2+NH4Cl+APV+WT-60。生熱劑和催化劑混合后發(fā)生化學反應,放出大量的熱能和氣體。熱能通過徑向的傳導作用,加熱油層的近井地帶,使其溫度大幅度升高,解除油層的有機物堵、水堵、高界面張力堵,同時也能解除因低溫壓裂液進入油層后造成的原油析出蠟質堵塞,從而降低原油的粘度,提高裂縫的導流能力。惰性氣體N2可均勻地分散在己交聯的壓裂液中,形成類似泡沫壓裂液,可以降低壓裂液的濾失性,氣舉井筒內的壓裂液,有利于油氣井壓裂后壓裂液的返排,同時,N2能夠進入液體無法進入的孔隙,沖散“架橋”,破壞毛細管阻力,解放出油孔隙,從而提高滲流能力[1]。
表1是不同壓裂液配方下的黏彈性能,其中,NaNO2和NH4Cl是生熱劑,APV和WT-60是增稠劑。配方3的儲能模量大于2.0Pa,耗能模量大于0.3 Pa,符合SY/T6376-2008黏彈性表面活性劑壓裂液通用技術指標。因此,確定配方3為烏16井區(qū)三疊系克拉瑪依組壓裂液基本配方。
表1 不同壓裂液配方下的黏彈性能
實驗表明,生熱劑量越大,濃度越高,反應產生的熱量和氣體越多。
圖1是配方3在剪切速率為170 s-1(60 min內),以HAAKE MARS旋轉粘度儀測定的壓裂液,粘度為40~65 mPa·s。在40℃條件下,加入一定量的原油,2~3 h后完全破膠,破膠液表觀粘度為2.14 mPa·s,符合SY/T6376-2008黏彈性表面活性劑壓裂液通用技術指標。
圖1 配方3的剪切性能
根據軟件計算,烏16井區(qū)三疊系克拉瑪依組儲層巖石楊氏模量在(1.215~2.1)×104MPa之間,小于3.3×104MPa,此時,需考慮支撐劑嵌入對人工裂縫的影響[2-3]。對于相同的支撐劑,地層巖石越軟,閉合壓力越高,鋪砂濃度越小,嵌入越嚴重。支撐劑嵌入會降低壓裂充填后的裂縫寬度,同時,嵌入區(qū)地層碎屑也會使支撐劑充填層的導流能力下降。根據三維模擬軟件(FracPrPT)模擬20~40目石英砂支撐劑嵌入值為0.21,16~30目石英砂支撐劑嵌入值為0.14,可見大粒徑的支撐劑嵌入程度較低。在不同閉合壓力下,將20~40目石英砂和16~30目石英砂的導流能力進行對比(圖2)。從中可看出,在25 MPa的閉合壓力下,16~30目石英砂導流能力為148μm2·cm,20~40目石英砂導流能力為93μm2·cm,采用16~30目石英砂具有較高的導流能力。另外,組合支撐劑的承壓能力比單一大粒徑支撐劑強,組合支撐劑導流能力的下降幅度比單一大粒徑支撐劑更小[4];20~40目石英砂尾追16~30目石英砂,在平均砂液比達到40%時,裂縫導流能力為34.7μm2·cm,這時可滿足儲層對導流能力的需要。
圖2 不同粒徑支撐劑導流能力對比
為檢驗上述技術成果,選擇W8705井開展了先導性壓裂試驗。W8705井加砂壓裂施工排量為3.5 m3/min,井口施工壓力為20~25 MPa,入井壓裂液368.0m3,加石英砂62.0m3,其中,20~40目石英砂50.0m3,16~30目大粒徑石英砂12.0m3,平均砂液比為23.2%,最高砂液比40.0%。W8705井壓前不出液,壓后平均日產液9.7 m3,日產油8.2 m3,含水15.4%,壓裂液返排率74.6%,壓裂增產效果十分明顯。
(1)自生熱壓裂液適用于地層原油粘度高、原始地層溫度低、目的層壓力較低和地層返排能力較弱的油藏。
(2)大粒徑支撐劑尾追技術,提高了裂縫的導流能力,適應淺層油藏儲層改造與生產的需要。
(3)壓裂取得了良好增產效果,為低滲、低溫、水敏和高粘淺層油藏的經濟開發(fā)提供了技術保障。
[1]宋永芳.自生熱壓裂技術在中原油田胡慶區(qū)塊的應用[J].內蒙古石油化工,2009,(2):81-82.
[2]孫海成.支撐劑嵌入對水力壓裂裂縫導流能力的影響[J].油氣井測試,2009,18(3):8-10.
[3]朱文.地層溫度、巖石楊氏模量對支撐劑導流能力影響的定量評估[J].石油鉆采工藝,1998,20(4):59-61.
[4]盧聰.支撐劑嵌入及對裂縫導流能力損害的實驗[J].天然氣工業(yè),2008,28(2):99-101.
[5]王艷芬.新疆油田百110井區(qū)佳木河組壓裂優(yōu)化技術研究[J].石油地質與工程,2010,24(3):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