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麗琴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我國殘疾人體育基本公共服務研究
肖麗琴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為推進和完善我國的殘疾人體育基本公共服務,采用文獻法、調查法和比較法等研究方法,對殘疾人體育基本公共服務理論、國外殘疾人體育基本公共服務的有益經驗等進行了探討。研究認為,殘疾人體育活動屬于基本公共服務范疇,其發(fā)展應當以基本公共服務的相關理論作指導,并適當借鑒國外的有益經驗。最后對改進我國殘疾人體育基本公共服務的現狀提出了針對性的措施和建議。
殘疾人;體育基本公共服務;建議
關心殘疾人,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殘疾人體育是殘疾人事業(yè)和群眾體育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的殘疾人體育取得了巨大成就,殘疾人競技體育舉世矚目,2010年亞殘會和2008年殘奧會,中國金牌總數均位居亞洲及世界第一。但我國的殘疾人群眾體育現狀卻不容樂觀。殘疾人體育人口城市為21.9%,農村為6.5%。浙江省的視殘、聽殘、肢殘三類殘疾人的體育人口僅為8.5%,與美國殘疾人體育人口35%、日本殘疾人體育人口30%相比有較大差距。目前我國的殘疾人群眾體育活動缺乏統一規(guī)范、經費投入嚴重不足,場館設施缺乏,動員宣傳力度不夠等。[1]另有調查顯示,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體系不健全,體育公共服務供給不足,體育公共產品短缺,資源配置不均等問題較為突出,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提供遠不能滿足其公共需求現狀。[2]與國外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在服務能力和服務保障等方面存在差距。殘疾人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有著特殊的社會需求,國家應當為殘疾人提供適合其特殊需求的基本公共服務,營造殘疾人平等參與共享的群眾體育活動的社會環(huán)境。
2011年國務院頒布了《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提出了“大力推進殘疾人體育”;國家“十二五”規(guī)劃綱要明確提出了“要加快殘疾人事業(yè)發(fā)展,健全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币虼?,基于這些重要的政策和背景,進一步認識殘疾人體育的價值,弄清殘疾人體育基本公共服務的相關理論,了解國外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的發(fā)展現狀,探討如何完善我國的殘疾人體育基本公共服務問題,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殘疾人體育既是殘疾人康復健身、平等參與社會、實現自身價值的重要途徑,也是促進社會文明進步、弘揚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重要推動力量,具有獨特的魅力和感染力以及特殊的人文價值和社會使命。
在我國,群眾體育屬于基本公共服務范疇,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也已被納入國家基本公共服務范疇。因此,殘疾人群眾性體育活動屬于基本公共服務范疇。那么,有必要對“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殘疾人體育基本公共服務”等相關理論進行探討。
基本公共服務是指建立在一定社會共識基礎上,根據一國經濟社會發(fā)展階段和總體水平,由政府主導提供的,為保障全體公民生存和發(fā)展最基本需求的公共服務?;竟卜諆群S富,涉及面廣,根據政府提供服務的性質和類型來看,一般包括四個領域:一是底線生存服務,包括就業(yè)服務、社會保障、社會福利及社會救助,主要目標是保障公民的生存權;二是公眾發(fā)展服務,包括義務教育、公共衛(wèi)生及基本醫(yī)療、公共文化體育,主要目標是保障公民的發(fā)展權;三是基本環(huán)境服務,包括居住服務、公共交通、公共通信、公用設施及環(huán)境保護,主要目標是保障公民基本的日常生活和自由;四是基本安全服務,包括公共安全、消費安全及國防安全等領域,主要目標是保障公民的生命財產安全。[3]
在殘疾人基本服務方面,首先要完善康復服務網絡,健全以專業(yè)康復機構為骨干、社區(qū)為基礎、家庭為依托的社會化殘疾人康復服務體系,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基本目標。其次要完善殘疾人教育體系,健全殘疾人教育保障機制。完善殘疾學生助學政策,保障殘疾學生和殘疾人家庭子女免費接受義務教育,逐步實行殘疾學生高中階段免費教育,推進特殊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三是要加大職業(yè)技能培訓和崗位開發(fā)力度,加大殘疾人就業(yè)促進和保護力度,基層勞動就業(yè)服務機構要設立殘疾人服務窗口,加強殘疾人基本職業(yè)技能培訓,落實殘疾人按比例就業(yè)、安置殘疾人單位稅收優(yōu)惠、殘疾人個體就業(yè)扶持等政策。四是要加強殘疾人扶貧開發(fā),將住房困難的城鄉(xiāng)低收入殘疾人家庭優(yōu)先納入住房保障制度。五是要建立殘疾人托養(yǎng)服務體系,為智力、精神和重度殘疾人托養(yǎng)服務提供補助。六是加強殘疾人公共文化和體育健身服務,尤其加強針對盲人和聾人特殊需求的公共文化體育服務,實行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對殘疾人優(yōu)惠開放。七是要加快無障礙建設和改造,推進公共設施設備和信息交流無障礙,為有需求的貧困殘疾人家庭住宅無障礙改造提供資助。八是建立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協調機制,加快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建設,為符合規(guī)定的殘疾人法律援助案件提供支持。[4]
根據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內涵,殘疾人公共體育應當納入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范疇。殘疾人體育作為殘疾人事業(yè)的一部分和體育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應當為殘疾人參加體育活動創(chuàng)造條件,重點提供以下基本公共服務:一是改善公共體育場所無障礙設施,推動公共體育設施免費向殘疾人開放;二是社區(qū)和社會福利機構、特殊教育學校、康復機構、托養(yǎng)服務機構等殘疾人相對集中的地方,配置適宜的殘疾人體育器材器械,建設一批群眾體育活動示范點;三是組織多層次、多類別、小型多樣的殘疾人體育健身活動,營造濃厚的體育健身氛圍,感召、激勵廣大殘疾人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重視農村殘疾人體育工作,引導農村殘疾人因地制宜參加健身活動;四是普及殘疾人科學健身知識,積極做好殘疾人體育健身服務,培養(yǎng)殘疾人社會體育健身指導員,指導、組織殘疾人科學健身,并加強各級殘疾人體育協會的組織建設,發(fā)揮殘疾人體育協會在指導、組織殘疾人參加體育健身方面的積極作用;五是要建立殘疾人健康檔案,加強殘疾人體質和康復狀況監(jiān)測,定期評估。
國外發(fā)達國家的殘疾人體育基本公共服務發(fā)展較為完善。無論是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質量、服務水平、還是服務內容和服務形式基本都能滿足所有殘疾人對體育健身的需求。為了保障殘疾人的體育權利,美國、加拿大、日本、德國、澳大利亞等發(fā)達國家先后在有關法律中做了明文規(guī)定。如美國公法第94-142條規(guī)定:必須建立專門體育服務機構,為每個殘疾兒童提供參加一般體育活動的機會。美國對特殊體育師資培養(yǎng)服務有著悠久的歷史,1967年美國90-170公法第五款明確提出為特殊體育師資的培養(yǎng)和研究提供資金保障。[5]日本的殘疾人體育組織管理機構也相對成熟和完善,日本障害者體育協會加盟到了日本體育協會,通過建立大型的地域性綜合體育俱樂部,使殘疾人體育融入到了大眾體育之中。[6]英國自上世紀60年代體育有效需求思想提出后,注重為特殊人群提供體育休閑服務。英國的民間殘疾人公益組織較為普及,如“Optua”所屬的薩??说貐^(qū)1981年成立的民間殘疾人公益組織其名取自拉丁語“你是最好的”之意,即鼓勵殘疾人要樂觀自信的生活并參加社會活動。德國實施了一系列體育康復工程,開展了白內障復明、聾兒康復、精神病防治康復、肢體和智力殘疾人體育康復訓練與服務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和寶貴的經驗。另外還制定了殘疾人社會保障計劃,其中包括保障殘疾人參加體育運動的計劃,設置無障礙的人性化體育場館和設施等。荷蘭的《荷蘭健康鍛煉標準》對特殊群體采用個性化的實施方法,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對殘疾人人性內涵的深層理解,便民化、親民化、科學化的體育設施、設備日漸增多。
在我國,雖然殘疾人體育工作不斷發(fā)展,殘疾人群眾體育活動日趨活躍,在“十二五”期間重點提出了兩個保障體系的建設,但如何將“服務”的理念落實到具體的各級部門,真正實現服務型政府的職能,確保殘疾人平等參與體育健身活動,與國外發(fā)達國家相比還有差距,應引起各級政府及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因此將全民健身計劃與國家基本公共服務“十二五”規(guī)劃精神相結合,加強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創(chuàng)新體制機制,改善殘疾人參加體育健身活動的條件,才能保障殘疾人參加體育健身活動的基本權益,確保殘疾人能夠共享社會發(fā)展和體育公共服務的成果。
制度性的法律文件規(guī)定了體育公共服務的基本方向,為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提供了法律依據,可以促進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管理的法制化和規(guī)范化。目前國家及地方性法規(guī)、文件中,內容過于寬泛,以指導性、綱領性為主,較少涉及為殘疾人提供基本體育公共服務的內容及相應的具體措施和實施細則,沒有明確界定各級政府的殘疾人體育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責任、問責機制、公共財政投入制度和投資體制等等。為此,要推進殘疾人群眾性體育公共服務的立法進程,制定和完善具體的法規(guī)、政策,加強宏觀管理,規(guī)范市場秩序,促進殘疾人體育事業(yè)發(fā)展的法律法規(guī)的制度保障。
堅持基本公共服務水平與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相適應的原則,建立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財政支出增長的長效機制,切實增強各級財政提供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的保障能力。要把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納入殘疾人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和群眾性體育發(fā)展規(guī)劃,并使兩者有機銜接,每年列入財政預算,給予經費保障,逐步健全政府主導、財政投入穩(wěn)定增長、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的體育公共服務投入機制。加大縣級財政保障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的能力,按照縣域內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要求,逐步提高縣級財政在省以下財力分配中的比重,幫助困難縣(市、區(qū))彌補基本財力缺口??h級政府要強化自我約束,科學統籌財力,規(guī)范預算管理。完善激勵約束機制,根據基層工作實績實施獎勵。另外要加快形成統一、規(guī)范、透明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特別是均衡性轉移支付規(guī)模和比例,同時確保經費的合理分配和使用,充分發(fā)揮專項轉移支付資金促進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積極作用。
根據殘疾人的公共需求偏好,無障礙場地、設施、特殊體育指導員、殘疾人體育經費投入等是滿足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的主體需求。但從殘疾人體育活動需求調查來看,現行供給尚不能完全滿足需求,主要體現在殘疾人體育公共場館不足,設施缺乏,體育活動項目數量不夠;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經費短缺,結構失衡;殘疾人體育指導員數量欠缺,志愿者匱乏;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組織不完善,制度不健全;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宣傳滯后,信息資源閉塞[7];殘疾人體育活動的參與率較低,殘疾人體育活動質量和效率有待提高。為此,可以根據殘疾人的特點并按照各類殘疾人康復和健身的需求,以及當地的歷史文化及體育傳統,設置適合各類殘疾人參與的體育項目。如盲人,可以參加游泳、田徑、舞蹈、體操、雙人自行車、鈴球,摔跤等體育活動,也需要設置針對盲人的功能性訓練項目,如觸覺訓練、聽覺訓練、定向行走訓練等。聾人需要設置反應動作的練習、協調性練習、節(jié)奏感練習、平衡練習等。要積極創(chuàng)造有利于殘疾人參加體育活動的條件,如改善公共體育設施無障礙條件,推動公共體育設施為殘疾人免費開放,在殘疾人集中的活動場所,配備殘疾人體育健身器材等。還要加強殘疾人體育運動的指導和組織,充分發(fā)揮現有社會體育指導員的作用,建立一支殘疾人體育運動指導員隊伍,提高殘疾人體育運動的科學性和運動效果。
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不僅要由政府部門及公共財政支持的事業(yè)單位提供,而且要由政府和社會共同提供體育產品和體育服務。在政府實施有效監(jiān)管、機構嚴格自律、社會加強監(jiān)督的基礎上,要擴大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面向社會資本開放的領域,充分發(fā)揮市場、非營利社會組織、私人部門的作用。要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投資建立非營利性殘疾人體育公益服務機構,探索體育公共服務項目經營權轉讓機制和民間投資體育公共服務的財政資助機制,逐步擴大采取財政直接補需方的模式,增強殘疾人享受服務的選擇權和靈活性。還要推動社會資本參與開發(fā)建設殘疾人公共體育設施,大力發(fā)展慈善事業(yè)和公益募捐,積極發(fā)揮社會捐助在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資金籌集和服務提供等方面的作用。
當前我國在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建設方面,供給疲軟、資源配置不均、效率不高等現象突出。按照政府提出的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目標,要建立健全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有效的工作機制,著力解決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在城鄉(xiāng)之間、地域之間、不同殘疾人群之間的不均等問題。要順應城鄉(xiāng)區(qū)域經濟社會發(fā)展一體化趨勢,破除城鄉(xiāng)區(qū)域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體制性障礙,促進體育公共服務資源在城鄉(xiāng)區(qū)域之間的均衡配置,逐步建立城鄉(xiāng)區(qū)域一體化的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體制,縮小城鄉(xiāng)區(qū)域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水平的差距。同時,也要根據人人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務的原則,破除制度壁壘,逐步縮小殘疾群體間體育公共服務的待遇差別。
公共服務績效評估是一種以服務質量和公共需求滿意度為第一評價標準,蘊涵了公共責任和顧客至上管理理念的綜合評估機制。要建立健全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績效評估監(jiān)督機制,將其納入政府考核問責體系,規(guī)范并引導政府和相關部門的職責行為。要實施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目標和均等化實現度評價制度,合理確定評價辦法、指標體系及權重、目標值。如確立一級指標:殘疾人體育基本公共服務的發(fā)展規(guī)模、政府投入、社會參與、公眾滿意度等,再將一級指標細分為二級指標確定權重等等。各級政府要建立年度評價工作機制,鼓勵多方參與評估,積極引入第三方評估。要完善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評估報告制度,并定期發(fā)布,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注、合力推進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及其均等化的良好氛圍。要加強對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規(guī)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實施情況進行監(jiān)督和檢查,形成各負其責、逐層逐級抓落實的推進機制。
[1]吳燕丹.融合視野下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構建與完善[C].第三屆全國殘疾人體育科學報告會論文集,2011:13-20.
[2]肖麗琴.基于公共供求理論的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體系調查[C].第三屆全國殘疾人體育科學報告會論文集,2011:47-53.
[3]李梅香,王永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研究述評[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09,29(6):82-86.
[4]中國殘疾人事業(yè)“十二五”發(fā)展綱要[S].2011.
[5]Lytle K.R.,Hutchinson,E.G.Adapted Physical Educators: the Multiple Roles of Consultants[J].Adapted physical activity quarterly,2004,21:34-49.
[6]張龍.中日殘疾人體育組織管理體系比較[J].體育學刊,2009,16(4):34-36.
[7]王才興.上海市體育公共服務的實踐與探索[J].體育科研,2008,29(2):1-15.
Research on the Basic Public Sports Services For China's Disabled People
XIAO Li-qin
(Hangzhou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ngzhou Zhejiang China 310018)
The paper,depending on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questionnaires and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s,discusses the disabled people's sports value,the theory of the basic public sports services for the disabled,the experience of foreign countries in the basic public sports services and the suggestions of strengthening China's basic public sports services for the disabled.The research believes that disabled people are of great value both to individuals and society.Disabled people's sports activities fall into the category of public services,so its development should be guided by the concerning theories of public services and foreign experience should be properly borrowed to boom its development.Finally the paper suggests the concerning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basic public sports services for Chinese disabled people
disabled;basic public sports service;suggestion
G80-051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1-9154(2012)02-0010-04
G80-051
A
1001-9154(2012)02-0010-04
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成果(10BC03YB);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之江青年學者計劃資助課題成果(ZJQN2011G034)
肖麗琴(1974-),女,浙江嘉興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殘疾人體育、體育健康教育。
2011-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