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英 莊震 王恩平
[關鍵詞]輿論導向;正確把握;方法
目前,極少數(shù)媒體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為了所謂“吸引眼球”、“擴大賣點”而追低逐俗,大肆炒作明星隱私緋聞,渲染色情暴力,編造虛假新聞,褻瀆先賢經典,迎合低級趣味。這種現(xiàn)象,不僅嚴重損害了新聞媒體的公信力和新聞工作者的形象,而且貽害人民,誤導公眾。對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堅持“三貼近”原則,采取有力措施,抵制低俗之風。
我們應該看到,新聞媒體和新聞工作者在構建和諧社會中扮演者重要角色。當前,國際風云變幻,金融風暴席卷全球,我國改革開放正處在完善市場經濟的關鍵時期,對此,新聞媒體承擔著重要的職責。
牢牢把握輿論導向、杜絕低估之風,必須始終堅持黨管媒體的原則,強化陣地意識。我們黨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保證了黨和政府的喉舌作用,人民的喉舌作用也在其中了。那種割裂這種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只強調所謂“人民性”,只強調“迎合”,不強調“引導”的做法,是片面的,是不利于改革發(fā)展的,是不能推動社會和諧進步的。新聞媒體必須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這是黨和人民對新聞媒體和新聞工作者的根本要求。新聞工作者在新聞報道中,要體現(xiàn)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培育積極向上的民族精神,營造健康有益的文化氛圍,倡導科學精神,弘揚社會正氣,塑造美好心靈。要以對社會負責,對人民負責的精神,認真審核新聞來源和事實,正確判斷其價值并決定取舍,決不迎合低級趣味,決不給低俗之風提供傳播渠道。在思想上,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指導,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在政治上,必須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在工作上,必須自覺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兩為”方針,努力為全黨全國工作大局服務;在組織上,必須堅持黨對新聞工作的領導,確保各級各類新聞機構的領導權牢牢掌握在忠于馬克思主義、忠于黨和人民的人手里。
牢牢把握輿論導向,抵制低俗之風,必須建設一支過得硬的新聞工作者隊伍。過硬的新聞工作者隊伍要靠新聞工作者來體現(xiàn)。每個新聞工作者要不斷加強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加強文化修養(yǎng),自覺接受群眾監(jiān)督,切實接受群眾監(jiān)督,切實解決職業(yè)道德、工作作風、精神狀態(tài)和格調品位方面存在的問題。我們黨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這就是決定了新聞工作對黨負責為人民服務的一致性,要求我們準確、鮮明地宣傳黨的主張,如實、充分地反映人民的心聲、要使廣大新聞工作者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掌握精神實質,掌握唯物辯證法,運用科學發(fā)展觀,提高分析問題、明辨是非的敏銳洞察力,在大千世界繁雜的信息中選取有益于推動社會進步的內容。當前,許多新聞媒體即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又辦得紅紅火火,實現(xiàn)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tǒng)一。我們要大力推廣他們的成功經驗,促進少數(shù)新聞媒體端正辦報思想,堅決杜絕低俗之風。
牢牢把握輿論向導,抵制低俗之風,必須切實改進報刊、廣播、電視的宣傳,不斷增強主流媒體宣傳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按照“三貼近”的實質,不能把低級趣味當通俗易懂、把迎合媚俗當喜聞樂見、把嘩眾取寵當生動活潑?!叭N近”是貼近實際的本質、生活的主流、人民的愿望,是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如果我們的新聞報道能夠貼近實際,能夠真實反映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實際,能夠貼近社會生活的主流,使報道入情入理,充滿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氣息,能夠貼近群眾,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幫群眾之所需、說群眾想說的話、講群眾能懂的話,這樣的新聞就能產生巨大的影響。同時,要完善新聞發(fā)布制度和突發(fā)事件新聞報道快速反應機制,按照有利于黨和政府開展工作,有利于組織社會力量共同行動,有利于人民群眾自我保護,有利于保持社會穩(wěn)定的原則,及時準確發(fā)布有關信息,保證群眾的信息需求和知情權。要重視對社會熱點問題的引導,從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出發(fā),對各種熱點問題進行正確分析、準確判斷、妥善引導,促進改革發(fā)展,維護社會穩(wěn)定。要積極開展輿論監(jiān)督,按照事實準確、客觀公正、以理服人的要求,揭露問題,扶正祛邪,弘揚正氣。
牢牢把握輿論導向,抵制低俗之風,還必須在發(fā)揮傳統(tǒng)媒體作用的同時,著力抓好互聯(lián)網、手機短信等新興媒體的運用和管理,搶占思想輿論陣地的制高點??茖W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是網絡和手機傳播得到迅速發(fā)展,IPTV以其互動性、個性化正在崛起。目前,互聯(lián)網和手機被稱為第四第五媒體,已在一定范圍形成了新的輿論場。人們有理由相信,用不了多久,互聯(lián)網和手機的影響將超過其他媒體,特別是對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來說,將會成為他們的第一信息來源,因此,要清醒認識新興媒體對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深刻影響,科學把握這些媒體的特點和信息傳播規(guī)律,采取有效措施,積極引導網上輿論,主動提供優(yōu)秀的服務內容,使新興媒體成為做好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新平臺。□
(編輯/穆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