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85歲的老婦人被問道:“如果人生可以重來一次,你要怎么生活?”
老婦人說:“如果我能再活一次,我一定對更少的事情采取嚴(yán)肅的態(tài)度,一定要更放松,讓自己更柔軟、靈活;我一定敢去犯更多的錯誤、冒更多的險;我一定要去更多的地方旅行,爬更多的山、渡更多的河;我一定要吃更多的冰激凌,吃更少的豆子……”
她說起自己的現(xiàn)在:“我是一個去每個地方都要帶溫度計、熱水瓶和雨衣的人,如果可以重來一次,我一定要攜帶更輕的裝備去旅行……我要在初春開始就打赤腳,而且一直到深秋。我要跳更多舞,坐更多次旋轉(zhuǎn)木馬,摘更多雛菊?!?br/> 這是印度修行者奧修在《般若心經(jīng)》里講的一個故事,接著他做了這樣的評述:“人要盡心盡力地過好當(dāng)下這個片刻,不要太理智,因為太理智會讓自己不正常。要讓一些瘋狂存在于自己心里,那會給予你生命的熱情,讓生活更朝氣蓬勃;要讓一些無理性一直存在于生活里,那會使你隨心所欲地玩游戲,也能讓你有看游戲的好心情。有那么多人覺得生活太累、沒趣味,就是因為太理智地生活,也太壓抑自己在某一刻的感覺?!?br/> 一個理智的人很容易完全停留在自己頭腦里想象的生活中,沒辦法從設(shè)想的美好中出來。如果用一棟房子來比喻人生,那么他們的目標(biāo)就是攀登到樓頂,因此,從地下室開始,他們就鉚足了勁,不停地往上攀登。以至于到了樓頂,地下室和各個樓層的樣子,他們都不太清楚。能享受陽光的地方,他告訴自己不能停留;能美美睡上一覺的地方,他告訴自己還不是享受的時候?!∪吮仨氃谌松@個房子里的各處都生活一遍,才能把房子變成自己的家。樓頂上,很好!一樓,非常好!地下室,也不錯!在每一處都認(rèn)真生活過,才知道每一處妙在哪里,才能讓房子里有屬于你的痕跡。誰愿意一輩子只擁有一個樓頂而已呢?
因此,我要告訴那個85歲的老婦人:不要等到下一次,因為下一次永遠(yuǎn)不會來臨。
生活里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類似的問題:“如果能再活一次,你會怎么過?”大部分人對過去的生活,多少都會有些遺憾,希望能在下輩子彌補。其實多數(shù)人都知道,下輩子是渺茫的寄托,所以不如從此刻做起。
我認(rèn)識好幾位到了老年才立志做藝術(shù)家的朋友,也認(rèn)識幾位70歲才到小學(xué)讀書的老人。最近,我遇到一位75歲的老人,他熱愛旅行,但朋友們時常勸阻他,因為怕他在路上離開人世。他卻淡然地說:“死在路上也是很好的事?!辈痪们?,他在內(nèi)地旅行時,生了一場大病,上吐下瀉,這時又有人來勸告他,他則回答:“陌生的旅途總有不可預(yù)料的事,在那里生病總比沒去過好!”這樣用心生活在當(dāng)下的人,讓我自嘆不如。
生命是由許多片刻組成的,但是我們?nèi)菀自谇嗌倌陼r活在未來,在中老年時沉迷于過去。真正融入當(dāng)下的片刻,天真無偽生活的只有童年時代了。
因此,我們對生命如果還有未完成的期盼,此刻就要去實現(xiàn),活在一個又一個片刻里,到死都保有向前的姿勢。有很多人活在過去與未來的交錯、預(yù)期和煩惱中,從來沒有真正進(jìn)入過當(dāng)下那個片刻。
我們來看奧修對片刻的理解:“你不要等到下一次,現(xiàn)在這個片刻對你來說,是唯一存在的時間,你能擁有的只有它了。即便你已經(jīng)85歲,也能開始新的生活。春天打赤腳踩在沙灘上,在山野間采雛菊,即便在這一刻死去,也沒什么不好,至少你充分享受過那一刻的美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