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周日,中華世紀壇大展幕廳早早就座無虛席。一襲黑色衣裙的她出場了,挺拔的身材,略高的顴骨,有些細長的眼睛,原來她有著一張蒙古族人的臉。她說:“席慕蓉其實是蒙古族名字,因為要在中原生活,我的祖先為了方便一點,用了‘席做自己的姓;‘慕蓉就是大的江河的意思。我簽名的時候也許該簽個‘席大江,那樣筆劃少一點?!比绻l想從講座中來聽席慕蓉談她的詩,一定會大失所望的,她眉飛色舞或痛心疾首于她心中的圣地——內蒙古高原。“我是1989年第一次踏上內蒙古高原,我是46歲那一年真正踏上了我自己的故鄉(xiāng)——內蒙古高原?!蹦谴沃v座她整整講了三個小時,為的是把她眼中、心中、血液中的內蒙古草原痛快淋漓地表達給世人,直到聲音嘶啞,其間大廳內回蕩過數不清多少次的掌聲。更有三次,她與臺下的人相對拭淚,良久無語。席慕蓉還講到了一個故事,在初中時曾拒絕和她本來喜愛的一位女地理老理講話,理由是講到蒙古族那一章時那位老師講了很多道聽途說來的蒙古族的生活習俗。她說:“我最討厭別人說一句話,說蒙古民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我心想豈止能歌善舞呢,其中還有內在的精神特質?!?/p>
【多維解讀】
1.心系故鄉(xiāng)。她成長在海峽的彼岸,但在她的心里,故鄉(xiāng)永遠是最美的精神家園。無論是談論故鄉(xiāng)時的那種眉飛色舞,還是面對老師道聽途說時的本能拒絕,無不淋漓盡致地展示出了一位臺灣作家的赤子之情。
2.文化傳承。一位作者的魅力,絕不是簡單地緣自其精彩的筆墨,其文字背后的深刻思考與文化情懷往往更為重要。想一想,如果離開了底蘊豐厚的傳統(tǒng)文化,離開了情牽夢繞的蒙古家園,也許席慕蓉的作品也就無法走進億萬讀者的內心。
【名句】
1.曾是江南采蓮的女子,我必是你皓腕下錯過的那一條。(席慕蓉)
2.愛原來就為的是相聚,為的是不再分離。(席慕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