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馬 [香港]
湄南河畔,再一次故址重游。
我極力追尋故址的音容舊貌,那是一個烽火連三月的年代,一群熱血的追夢人,在這里留下了不屈的呼號,留下了艱辛的足跡,留下了青春的壯志與激懷……
這就是我夢中的故址么?已不見了昔日故址前的小橋流水,已不見了昔口的木樓庭舍,只剩余那棵仍然青綠的龍眼樹,見證故址曾經(jīng)有過的熾烈的年華。
暮色蒼茫中,我佇立故址前,癡癡地緬懷遠去的歲月,緬懷隨遠去的歲月,而漸漸淡去了的歡聲和笑語。
我悄悄地告別了故址,猶如悄悄地告別了過去。
……
一個甲子的韶光逝去了,我們又有幸在湄南河畔,再次歡聚。
不老的湄南河,濤聲依舊。拍岸的浪花,曾經(jīng)為游子離去而哀鳴,如今,時過景遷,又為游子故地重游,而奏起了歡快序曲。
憶當(dāng)年,風(fēng)華正茂,在湄南河畔,中流激水,為追求理想,為祖國的光明前程,而慷慨高歌。
看今朝,兩鬢掛白,容顏已老,唯赤子之心不老,仍老驥伏櫪,馳騁于大江南北,繼續(xù)抒寫昔日壯麗詩篇。
人生苦短,歲月如流,驚回首,已是六十年后。
世人都“慕長江之無窮,嘆吾生之須臾”,唯不食人間煙火、坦坦蕩蕩之浪子,卻視死如歸,把生與死置之度外。
在前來聚首的蕓蕓人影中,我發(fā)現(xiàn)又有幾個我們熟悉的影子,在我們的眼前消失。
他們已帶著未竟的理想,悄悄地駕鶴西歸。
他們走得如此瀟灑:
那位掛名的“老總”,為追求真理坐牢一輩子,出獄后,已是步履艱難,垂垂老去。卻無怨無悔,亦不拖累故友,獨個兒躲進庵廟,在與青煙相伴中,孤獨地走完人生最后路程。
還有那位為理想,獻出了全部家財?shù)摹袄先恕?,臨終前,仍在為追討進步事業(yè)當(dāng)年在佛都的財產(chǎn)而操勞;這位一生為公,為理想獻出了一切的長者,最后亦是在少有人知的平淡寂寞氛圍中,撒手寰塵。
還有,還……
他們都如飽和天地正氣的清風(fēng),輕輕地來,又輕輕地去,不為個人留下半丁點痕跡。
如此真誠的人,純粹的人,高居廟堂者,可知否?知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