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奕
目前,中國話劇市場比較好的兩個城市是北京和上海。作為江蘇話劇的一員在這里我也談談自己對于這方面的一些想法。
自2001年江蘇演藝集團吹響文藝改革的號角,江蘇話劇院也經(jīng)歷了前所未有的變革,一批活躍在舞臺上的中年演員離開了舞臺,演員結構出現(xiàn)了明顯的斷檔。演出機制也發(fā)生了質(zhì)的變化,“變舞臺經(jīng)營為經(jīng)營舞臺”這對江蘇話劇院提出了非常嚴峻的挑戰(zhàn)。自話劇《世紀彩虹》以來,江蘇話劇院已經(jīng)有八年左右的時間沒有屬于自己的大型原創(chuàng)話劇,江蘇話劇人的期盼,市場的嚴峻,讓我不得不思索,我們的路在哪里,該去向何方?從另一方面來看,這同樣給青年話劇工作者提供了施展自我的空間,是等待還是奮進,我選擇了后者,拓展思路,廣聽意見,齊心協(xié)力,在逆境中打開市場,創(chuàng)造江蘇的話劇品牌、話劇市場。
2008年以來,江蘇話劇院創(chuàng)作了話劇 《左手溫暖右手》、《危機逼近》、《老虎斷案》、《最后的堡壘》,引進劇目《辦公室有鬼1》、《辦公室有鬼2》、《情圣》。率先施行無贈票承諾。開始,每場觀眾雖然只有七十多人,但是這種嘗試卻徹底打破以往的機制。不僅給予年輕的演員、編劇、導演提供了平臺,更是打開了江蘇商業(yè)演出的大門。
然而一個劇目的形成到呈現(xiàn)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需要諸多因素,從幾個方面淺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自江蘇演藝集團成立以來,對于劇目生產(chǎn)打破以前的慣例,給敢于挑戰(zhàn)的員工以最大化的支持,從經(jīng)濟,到各部門通力協(xié)調(diào),縮短無謂的程序,讓新劇目在有序健康的環(huán)境中快速成長,并不惜重金請來業(yè)內(nèi)有影響力的專家對項目進行指導。比如請來先鋒話劇著名導演張廣天,話劇金牌經(jīng)紀人李東,打造前所未有的理想主義三部曲;演員競爭上崗。通過北京,上海,深圳,重慶以及維也納的演出,獲得了很好的經(jīng)濟和社會效益。邀請了著名話劇導演査明哲為江蘇話劇院排演話劇 《青春萬歲》。大大鍛煉了演員隊伍。雖然就眼前看,我們還有諸多不足之處,尤其是年輕演員還有許多稚嫩的痕跡;但是,我相信這是一種崛起的信號,一種落在實處的奮進,它必將會吸引更多優(yōu)秀的人才進入我們的團隊,也相信我們自身的隊伍會得到充分的鍛煉。“十年磨一劍”,但是不磨,就是一堆廢鐵!所以,通過好的機制我們可以和更多的藝術家進行合作,不再是坐井觀天,孤芳自賞。
劇本是一劇之本,我認為編劇是在一個主題下,把自己對于這個主題的理解,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感受等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很多地方或多或少會留下自我的痕跡。而這會在某種程度上約束了導演,演員,舞美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但其實在我們的實際工作中,各個部門對藝術的呈現(xiàn)只是方式,手段不同,但都是在努力地豐富著最終的舞臺呈現(xiàn)。尤其是年輕演員,他們的心靈敏感,單純,對事件的表現(xiàn)力充滿激情,充滿靈動,充滿火花,文字里無法描繪的東西在他們舉手投足的瞬間就可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因此排練場同樣也是劇目創(chuàng)作的最佳場所。話劇《左手溫暖右手》排演尤為明顯,邀請來的天津兒藝副院長馬路導演,帶領全體演員,把排練場作為試驗田,導演和演員一起商量,互相刺激,從細微之處捕捉人性最美的一面,大大豐富了原作的情感點,最終演員演的得心應手,情感細膩,打動人心。由此可見,一個真正意義的話劇劇目,不是劇作家在家里閉門造出來的。而是全體同仁共同鑄就的。
記得巴西足球隊在一次痛失世界冠軍回國時,機場上有一位球迷打出一條標語讓我至今難忘:“和勝利同樣重要的是失敗了也要昂首挺胸”。這句話豪邁且深藏哲理。改革允許失敗,那是因為前所未有,就必須有摸索的過程。話劇這種藝術形式本來就是一個爭議的載體,無論其思想內(nèi)涵,敘事方法,表演狀態(tài),舞美呈現(xiàn),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它的不朽就在于它是在爭議聲中行進,因此它就算是步履蹣跚,也絕不會消亡。失敗其實是一種階段性的沉默,是為了更好的崛起而形成的鋪墊。就像左手和右手的關系,當他們分離的時候是一種尋找,一種探索,當他們緊握的時候是一種匯聚,是一種打不破的勝利。
每一位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時都會用一種方法,就是把自己當作一位普通的觀眾來檢驗自己的作品。有時候為了加大,加重所謂的藝術呈現(xiàn),我們苦思冥想,甚至進入死胡同。但我們忽略了真正的要素:觀眾。觀眾來到劇場觀看話劇并不是來和你探討學術問題的,他們是來完成100分鐘快樂體驗的。無論你在細節(jié)上如何論證的合情合理,但如果你沒有豐富的表現(xiàn)形式,觀眾是不會認可的。所以觀眾是鑒證作品成敗的最大因素。當全場觀眾和劇中人物同喜同悲的時候,就是對于你的作品最大的認可。最有力的支持。
藝術作品來源于生活,植根于民眾。這個社會的進步更多是通過我們與他人交往過程中尋找的一種感動,這種感動會照亮我們自己,在這種感動的牽引下不斷進步。這種感動也同樣能夠召喚更多的觀眾進入劇場,和我們一起體味藝術帶來的快樂,這不是我們藝術工作者最想要的嗎?省委省政府近期對文化大力扶持政策的出臺,給我們劇院呈現(xiàn)了一個新的平臺。我們年輕的編導演將充滿豪情登上屬于他們的舞臺。中國話劇百年的大幕緩緩關閉,新百年的大幕才剛剛拉開,我相信那些遠去的大師們正站在天際看著我們,看著我們?nèi)绾吻靶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