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曉萍
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IA)是缺血性卒中最重要的危險因素,近期頻繁發(fā)作的TIA是腦梗死的特級警報,約1/3的病例發(fā)展為腦梗死。我們將TIA患者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30例應用注射用低分子肝素鈣聯合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療,并與30例傳統療法治療的患者進行對比研究,以探討其臨床療效和安全性,現總結資料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患者60例,其中男46例,女14例,年齡35~75歲,平均年齡60.5歲。均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疾病學術會議制定的標準[1]確診;發(fā)作時間30 min~18 h,發(fā)作次數1~5次/d合并基礎疾病: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冠心病。隨機將患者分為兩組:治療組與對照組。兩組患者基本情況無明顯差異。凡有近期大手術及活動性出血,未能控制的嚴重高血壓(>180/120 mm Hg),嚴重的全身疾病以及已用過抗血小板、抗凝、纖溶劑、有出血傾向者均不入選。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5%葡萄糖液或氯化鈉溶液加川芎嗪靜脈滴注、腸溶阿司匹林100 mg,1次/d,共7 d: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尼莫地平30 mg/次,3次/d口服,聯合低分子肝素4250 IU腹壁皮下注射,12 h一次,連用5~7 d。治療期間對合并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給予相應治療,隨訪至治療后6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觀察兩組治療前后發(fā)作頻度、持續(xù)時間。②腦梗死、死亡發(fā)生率。③ 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④ 治療前后所有病例均測定血小板計數(PLT)、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APT T)。
1.4 療效評定標準[2]①基本治愈:治療后3 d內TIA得到控制。②有效:發(fā)作在3~7 d內控制。③無效:治療后10 d內未控制。④惡化:發(fā)展為腦梗死。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1.0軟件對數據進行χ2檢驗。
2.1 臨床療效 治療組:治愈21例,有效7例,無效2例,無惡化,總有效率93.3%。對照組:治愈8例,有效8例,無效12例,惡化2例總有效率53.3%。兩組療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出凝血指標的影響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小板計數(PLT)、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APT T)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出凝血指標的影響(±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出凝血指標的影響(±s)
2.3 不良反應兩組均未見皮膚、黏膜及消化道出血現象。治療組有2例在口服尼莫地平出顏面潮紅、頭痛,未予特殊治療癥狀逐漸緩解。
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IA)是指頸內動脈或椎基底動脈系統的短暫性血液供應不足,臨床特征為起病突然、歷時短暫,一次發(fā)作常持續(xù)5~20 min;有供血區(qū)的局灶性神經功能障礙;最長不超過24 h,但可反復發(fā)作[3]。其發(fā)病機制包括:①微栓塞:頸動脈或椎動脈系統動脈硬化狹窄處的附壁血栓和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脫落、膽固醇結晶等,阻塞腦部小動脈后出現相應的缺血癥狀,當栓子破碎或溶解移向遠端時血流恢復,癥狀消失。②腦血管痙攣:頸內動脈或椎一基底動脈系統動脈硬化斑塊使血管腔狹窄,該處產生血流旋渦流,當渦流加速時,刺激血管壁導致血管痙攣,出現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旋渦減速時,癥狀消失。低分子肝素具有以下特點[4,5]:①分子量小,抗凝血因子Xa作用較強而抗Ⅱa作用較弱,半衰期短,生物利用度高。②有促進纖溶作用。③增強血管內皮細胞的抗血栓作用而不干擾血管內皮細胞的其他功能。④對血小板數量和聚集影響較弱,無需連續(xù)的實驗室監(jiān)測。⑤低分子肝素具有保護動脈內皮作用[6]。低分子肝素對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的微栓子起到很好干預作用,且不良反應少,臨床應用較安全尼莫地平通過有效地阻止Ca2+進入細胞內、抑制平滑肌收縮,對腦動脈的作用遠較全身其他部位動脈的作用強許多,并且由于它具有很高的親脂性特點,易透過血腦屏障??蛇x擇性地作用于腦血管平滑肌,擴張腦血管,增加腦血流量,顯著減少血管痙攣引起的缺血性腦損傷。
低分子肝素與尼莫地平聯合應用,可有效抑制血栓形成,促進纖溶系統活性,解除腦血管痙攣,從不同途徑控制TIA的發(fā)生。兩藥聯用療效顯著,總有效率93.3%明顯高于對照組63.3%(P<0.01)。無明顯皮膚、黏膜出血現象,表明不增加出血的危險性??傊?,低分子肝素聯合尼莫地平治療TIA,具有高效、安全等優(yōu)點,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組.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
[2]李有忠,陳韶穎,靳梅小劑量尿激酶聯合低分子肝素治療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臨床觀察.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02,(4):245.
[3]張立新,武紅斌,趙俞平.低分子肝素鈣治療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IA)36例臨床觀察.長治醫(yī)學院學報,2006,19(2):95-96.
[4]Barrowcliffe TW.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Br JHaematol,1995,90(1):17.
[5]Green D,Hirsh J,Heit J,et al.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acritical analysis of clinical trials.Pharmacol Rew,1994,46(1):89.
[6]李京,范慧紅,徐康森.低分子肝素藥用現狀及質量標準概況.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04,2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