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楓
分娩過程對于產婦而言屬于一種比較強烈的應激源,能夠對產婦的生理方面帶來影響,而且對其精神與心理也將帶來一定的應激[1]。產婦的精神與心理變化將對機體內的各方面平衡以及適應能力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其分娩結局。保證產婦在分娩過程中有良好的心態(tài),消除分娩痛苦并確保母嬰的安全是產科醫(yī)護人員所追求的最終目標[2]。故而在助產過程中做好心理護理至關重要。
1.1 一般資料 我院產科門診自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間共收治550例產科檢查并住院分娩的單胎頭位初產婦,患者年齡21~36歲,孕周36~40周;測量胎兒體重約2500~4000 g;全部產婦均無引產史,無陰道分娩禁忌證,且無心、肝、腎等臟器病史,對于堅決要求實施剖宮產的產婦也予以排除;在產婦知情且同意的情況下,采取自主選擇的方式將550例產婦分成實驗組與對照組各275例;兩組產婦在年齡、身高、胎兒大小、孕周、受教育程度以及從事職業(yè)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產婦給予常規(guī)護理,入院后先行一般性的講解,入待產室后無家屬陪伴,安排當班護士給予處理,并進行交接班工作。在第一產程時,每隔4~6 h對產婦的脈搏、體溫、血壓進行測量并檢查呼吸機;提倡產婦攝取清淡且營養(yǎng)豐富的飲食,做到少食多餐,指導其排空膀胱和直腸,在臨產后應2~4 h主動排小便1次,避免對子宮收縮與胎頭下降產生影響;在第二產程時應關注其一般狀況與生命體征,要求產婦屏氣,準備好接產工作;嚴密監(jiān)測其胎心音,記錄胎心率與基線改變情況,如有異常即行陰道檢查盡快結束分娩;在第三產程時,在胎兒娩出后嚴密監(jiān)測產婦的陰道出血量、子宮收縮以及胎盤剝離等狀況;新生兒娩出后及時對呼吸道進行清理,將新生兒口腔與鼻腔中的黏液以及羊水予以清除,避免出現(xiàn)吸入性肺炎;處理臍帶;做好胎盤胎膜娩出工作;避免發(fā)生產后出血;實驗組產婦在進行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認真講解分娩的過程,詳細解答其提出的各種問題,詳細說明分娩過程的注意事項,取得其理解和支持,形成良好的護患關系;在生產中護士應陪伴產婦,提供產婦安慰及支持,并協(xié)助其完成擦汗與飲水等需求,盡量緩解并消除其緊張與恐懼感[3];使其在最大程度上與助產士配合,保存體力,有利于產婦順利分娩[4]。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兩組產婦的分娩方式與產程時間,分析統(tǒng)計兩組的產程宮縮乏力、胎兒窘迫以及新生兒窒息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5]。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對于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對于計量資料采用均值±標準差(±s)形式表示并進行χ2檢驗。對于P<0.05代表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產婦分娩方式對比結果 實驗組有255例產婦采用陰式分娩,其中248例為順產,7例為陰道助產;20例選擇剖宮產;對照組207例選擇陰式分娩,其中180例為順產,27例為陰道助產;48例選擇剖宮產。實驗組的剖宮產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產婦產程時間對比結果 實驗組產婦的第一產程與第二產程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但兩組產婦的第三產程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產婦產時并發(fā)癥對比結果 實驗組發(fā)生產婦宮縮乏力、胎兒窘迫以及新生兒窒息人數(shù)均少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產婦分娩方式對比結果(例)
表2 兩組產婦產程時間對比結果(±s)
表2 兩組產婦產程時間對比結果(±s)
組別 例數(shù) 第一產程(h) 第二產程(min) 第三產程(min)275 6.4±1.4 37.6±11.3 6.2±3.2對照組 275 8.6±2.1 56.7±16.8 6.8±3.5 P值實驗組<0.05 <0.05 >0.05
表3 兩組產婦產時并發(fā)癥對比結果(例,%)
在整個的分娩過程中,除了產力、產道以及胎兒方面的因素對分娩結局產生影響以外,孕產婦的心理因素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6]。心理護理是現(xiàn)代護理模式中的重要組成之一,應將心理護理應用于臨床護理的始終,涵蓋護理實踐過程的方方面面;護理人員應正確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并采取多種途徑,做好產婦的心理護理工作[7]。有針對性地對不同產程的產婦給予不同的心理護理方式,能夠有效減低產婦的心理應激,減少對疼痛的敏感性,明顯縮短產程時間,加快產婦的產后恢復[8]。本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組產婦的剖宮產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產婦的第一產程與第二產程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產婦的第三產程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發(fā)生產婦宮縮乏力、胎兒窘迫以及新生兒窒息人數(shù)均少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將心理護理過程應用到助產工作中,能夠給產婦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持與鼓舞,使產婦的情緒更加穩(wěn)定,能夠對自然分娩過程充滿自信,提高了產婦及其家屬的滿意度,同時也體現(xiàn)出醫(yī)院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
[1]易靈敏.健康教育對初產婦分娩結局影響的研究.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07,18(2):111.
[2]范志紅.產前健康教育與行為指導對孕婦分娩結局的影響.中國婦幼保健,2006,21(1):22-23.
[3]張玉貴.心理護理在助產中的應用效果分析.中外醫(yī)療,2010,17(5):25-26.
[4]朱敏.心理護理干預助產效果觀察.中外醫(yī)療,2010,17(14):162.
[5]任秀蘭.孕產婦心理護理干預及其結果分析.大同醫(yī)學??茖W校學報,2006,26(1):17.
[6]樂杰.婦產科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64.
[7]陳曉菲,陳瑤,廖曉瓊.正常分娩產婦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干預.當代醫(yī)學,2008(9):100.
[8]曾凡敏.心理干預在初產婦分娩過程中的效果觀察.全科護理,2009,7(12):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