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岳軍
前列腺增生是臨床常見的疾病,其往往伴有下尿路癥狀,且主要表現(xiàn)為尿急、尿頻和排尿困難等[1]。如果選擇有效的治療方法對患者進行治療,減少其臨床癥狀是臨床研究的重點。我院在臨床工作中,采用超選擇性α1受體阻滯劑哈樂對良性前列腺增生伴有下尿路癥狀的患者給予治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9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伴有下尿路癥狀患者作為本次實驗的研究對象。將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46例,年齡最大82歲,最小55歲,平均(64.88±7.91)歲?;颊卟∈吩?~19年,平均(5.84±4.02)年。其中3例合并心腦血管疾病,4例合并糖尿病。實驗組患者46例,年齡最大81歲,最小53歲,平均(64.35±7.66)歲?;颊卟∈吩?~20年,平均(5.56±4.13)年。其中4例合并心腦血管疾病,5例合并糖尿病。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史和合并癥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我院常規(guī)治療方法,為患者給予5α還原酶抑制劑等藥物治療。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給予超選擇性α1受體阻滯劑哈樂治療,藥物劑量為每日一次,每次0.2 mg。兩組患者均治療3個月,比較患者治療前后前列腺癥狀評分和患者的膀胱殘余尿量。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將我院的實驗數(shù)據(jù)均錄入SPSS 18.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檢驗水準ɑ=0.05。當P<0.05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經(jīng)過治療后,其前列腺癥狀評分更低,膀胱殘余尿量減少,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細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
前列腺增生引起下尿路癥狀是臨床常見疾病,其主要是由于患者逼尿肌的穩(wěn)定性和順應性改變,其收縮功能變化?;颊叱霈F(xiàn)尿意改變,導致各種不適癥狀發(fā)生,部分患者還會出現(xiàn)膀胱的順應性降低,引起不自主的排尿[2.3]。
超選擇性α1受體阻滯劑哈樂經(jīng)過大量研究證實能夠對前列腺癥狀起到較好的改善。良性增生的前列腺內(nèi)往外存在有較多的α1受體,并分布到前列腺包膜及膀胱頸內(nèi),進而導致二酰基甘油和三磷酸肌醇增加[4],使鈣離子內(nèi)流,并與肌鈣蛋白結合,使平滑肌收縮。而哈樂能夠將超選擇性α1受體阻滯劑的影響途徑切斷,進而松弛其尿道和前列腺的平滑肌,使其動力性因素明顯降低,進而有效地解除梗阻,使患者的下尿路癥狀消除。
從本次實驗結果也可以看出,兩組前列腺癥狀評分與膀胱殘余尿量無明顯差異的患者,給予哈樂組患者治療者,其治療后前列腺癥狀評分降低更多,膀胱殘余尿量減少更多,與對照組患者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且患者在治療期間無明顯的不良反應出現(xiàn),耐受性較好。
總之,采用超選擇性α1受體阻滯劑哈樂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伴下尿路癥狀具有較好的效果,值得在臨床應用。
[1]王翔,陳忠,盧慕峻,等.特拉唑嗪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及下尿路癥狀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11,32(3):206-208.
[2]鄭旭東,俞斌,葉敏,等.伴有下尿路癥狀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癥治療選擇的探討.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2010,33(11):7-9.
[3]陸鴻海.鹽酸坦索羅辛治療前列腺增生51例療效觀察.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08,23(9):719-719.
[4]張越,王明珠.哈樂治療10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臨床對照研究.現(xiàn)代泌尿外科雜志,2009,14(5):379-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