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南
(吉林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吉林 吉林 132002)
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與完善,供應鏈管理下的企業(yè)和供應商間的關系已發(fā)生了巨大改變。傳統(tǒng)采購商與供應商之間的關系就是簡單的買賣關系,雙方均以價格最低為衡量標準,是一種“零和模式”。在這樣一種關系之下,采購方與供應商之間存在的是競爭關系。而隨著賣方市場的轉化以及顧客需求的變化等,買賣雙方之間不再是你死我活的競爭關系,而是建立在一定合作基礎上的“雙贏”關系,是一種合作模式。這種關系的轉變使得原來對供應商的管理辦法已不再適用。因為良好的供應商管理工作是提高企業(yè)利潤的源頭和提升企業(yè)產(chǎn)品質量的關鍵,也是確保企業(yè)競爭力的有力保障[1]。那么,如何選擇和管理供應商就成為了供應鏈管理的重要問題,而供應商評價作為企業(yè)進行供應商評價、管理、監(jiān)督和改善等一系列活動的基礎和標準[2],其地位則更為關鍵。
目前,已有學者對供應鏈下的供應商的評價體系進行了定量研究[3-5]。以往對供應商評價評估的定量研究中,采用層次分析法建立評價體系的研究較多。傳統(tǒng)的層次分析法的局限性表現(xiàn)為:判斷矩陣的一致性與人類思維的一致性有顯著差異;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人的主觀判斷,主觀性較強;當需要判斷矩陣的元素而使判斷矩陣具有一致性時,需要經(jīng)過若干反復調(diào)整、檢驗的過程等。為了弱化層次分析法的缺點,更好地對供應商進行評價,本文將層次分析法和灰色關聯(lián)度理論結合起來,即采用灰色層次分析法來對供應商進行評價。
在對供應商評價的研究中,供應商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評價指標應能夠全面、真實、客觀地反映供應商的情況。影響供應商評價的因素很多,故供應商評價指標的選取應根據(jù)具體情況有所側重。選擇、評價供應商的標準一般包括商品的質量、價格水平、交易費用、服務水平、交易及時性等幾個方面[6]。建立供應商評價指標體系應遵循以下原則[3,5]: (1)科學性原則。指標體系應準確地反映供應商的實際情況,適中實用。(2)目的性原則。設計供應商評價指標體系的目的應明確,應能夠衡量供應商的競爭力狀況。 (3)經(jīng)濟性原則。評價指標體系應當考慮到操作時的成本收益,因此建立指標體系時大小必須適宜。 (4)靈活可操作性原則。指標體系的設立應該有足夠的靈活性,使企業(yè)能夠根據(jù)自身特點和實際情況進行運用。可操作性主要是指指標項目有關數(shù)據(jù)收集的可行性以及指標體系本身的可行性,如過于詳細則會導致繁瑣等。 (5)全面性原則。評價指標體系必須全面反映供應商目前的綜合水平,并包括這些企業(yè)發(fā)展前景的各方面指標。
(1)利用層次分析法確定評價指標權重
根據(jù)供應商評價體系層次結構模型,采用“9標度法”建立目標層和準則層以及準則層、指標層間兩兩因素判斷表[7],如式(1)所示:
運用“方根法”[8]求取因素的相對權重,并經(jīng)歸一化后為:
其中,Wi表示第i個指標的權重,akj表示指標間的制約關系。
(2)對判斷矩陣作一致性檢驗
判斷矩陣一致性檢驗是檢驗專家對各指標評價意見的一致性,計算最大特征值λmax和一致性指標CI的公式如下:
(1)確定評價等級及評價樣本矩陣
根據(jù)評價對象建立相應的評價等級,供應商評價體系根據(jù)供應商提供的產(chǎn)品質量、供應能力和服務水平等,將其劃分為優(yōu)秀、良好、合格以及不合格4個評價等級。評價指標的評分等級采用4個評價灰類具體等級標準由專家根據(jù)經(jīng)驗確定。組織5位專家對各個評價指標進行打分,建立評價樣本矩陣D如式(4)所示:
其中,m為專家數(shù),n為評價指標數(shù),dij表示第j個專家對第i個指標的打分。
(2)確定評價灰類灰數(shù)及白化權函數(shù)
確立評價對象灰類。包括將評價對象分級,灰類的灰數(shù)和灰類的白化權函數(shù)。
根據(jù)供應商評價指標的評分等級,對應的評價灰類灰數(shù)分別設為:第一灰類“優(yōu)秀”二灰類“良好”第三灰類“合格”第四灰類“不合格”則對應的白化權函數(shù)分別具體函數(shù)形式如下:
(3)計算灰色評價權矩陣
計算灰色評價權矩陣。建立評價指標、灰類的白化權函數(shù),進而計算灰色評價權矩陣R如式(5)所示:
其中,t為灰類等級數(shù)。
評價對象的評價指標對各灰類的灰色評價權向量為:
根據(jù)灰色評價權矩陣R以及各指標權重W',計算綜合評價集:
圖1 供應商評價指標體系的層次結構模型
本文針對某企業(yè)的一個供應商,根據(jù)供應商的整體運營情況對其進行評價。供應商評價是一個高度綜合的評價體系,在具體指標選取上會因項目側重點不同而有差異,但一般都會包含供應商評價的幾個最基本的方面[6]。依據(jù)供應商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原則,結合供應商評價指標選取的基本方面,利用層次分析法建立該供應商評價指標體系如圖1所示。第一層是目標層;第二層是準則層,包括質量指標、供應指標、經(jīng)濟指標和支持合作與服務指標;第三層是指標層,包括來料批次合格率、來料抽檢合格率、交貨準時率、訂單變化接受率、價格水平、降低成本態(tài)度和行動、投訴敏感度、合作態(tài)度以及售后服務9個指標。
根據(jù)圖1所示供應商評價指標層次結構模型,以目標層和準則層為例,建立各層間兩兩指標因素判斷表(如式(6)所示)。根據(jù)公式(2)、 (3),計算A-Bi,B1-Ci,B2-Ci,B3-Ci,B4-Ci各層次的權重、計算指標值、一致性檢驗值,如表1所示:
組織5位專家對各個評價指標進行打分,然后根據(jù)2.2節(jié)介紹,計算其灰色評價權矩陣,如表2所示。
表1 各層指標權重及檢驗結果
表2 指標的評分總表及灰色權向量
根據(jù)3.2~3.3節(jié)已經(jīng)求出的各指標權重W'和灰色評價權矩陣R,計算出的綜合評價集為:
根據(jù)綜合評價集B,按照綜合評價值S=B·C=3.1088可確定該供應商評價體系所屬灰類等級為“良好”。
通過以上算例不難看出,灰色層次分析法可以有效避免評估者對供應商評價時的主觀性和片面性,有利于全面真實地反映供應商的整體情況。該方法在實際運用中具有一定的普適性,如可以推廣到某些安全體系的評估當中。該方法在實際系統(tǒng)的應用,可以對供應商的運營情況進行有效評價。通過評價,把結果反饋給供應商,和供應商共同探討問題出現(xiàn)的原因并提出改進措施,有利于企業(yè)和供應商建立及維持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從而達到“雙贏”的目的。
[1]梁世翔.采購實務[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2]王學群.基于網(wǎng)絡層次分析法的供應鏈核心企業(yè)供應商評價研究[D].合肥:合肥工業(yè)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3]程紅彥.供應商管理績效綜合評價模型研究[J].物流科技,2012(1):74-78.
[4]李杰.DT科技有限公司供應商評價和選擇研究[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論文),2011.
[5]劉志勇.汽車零部件供應商評價體系研究——以神龍公司搖窗機供應商評價為例[D].西安:西安理工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 2006.
[6]桑套剛.工程機械零配件供應商評價研究[D].長沙:長沙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7]儲敏.層次分析法中判斷矩陣的構造問題[D].江蘇:南京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8]SAATY T L..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M].New York:McGraw-Hill,1980.
[9]包龍生,劉克同,于玲,等.基于灰色層次分析法的橋梁施工方案多目標風險分析及評價[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25(4):663-669.
[10]王起全.灰色層次分析法在航空工業(yè)企業(yè)事故中的分析運用[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0,2(9):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