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丹丹 錢俊秋
(1.南京農業(yè)大學 ,江蘇 南京 210095; 2.江蘇經貿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 南京210007)
近幾年來國內地質災害頻發(fā),建筑物發(fā)生倒塌事故,很多生命因此消逝。地基和基礎是建筑物的根本,它的勘探、設計和施工直接關系到建筑物的安危。我國地域遼闊,自然地理環(huán)境復雜,土類分布多種多樣,有些土類具有具有其特殊性質,作為地基必須針對其特殊性采取合適的工程措施,保證基礎的穩(wěn)定性和承載力。長江流域許多地區(qū)的地質特征存在著埋深比較厚的砂性土層并且液化指數相當高,具有明顯的流變性,在外力尤其是地震作用下很容易引發(fā)地基失效,導致建筑物或結構的不均勻沉降甚至整體移動,使局部結構損壞,全毀或喪失使用功能,因此在該類地基上建造建筑物,必須考慮其液化性,對地基進行處理。
近年來城市不斷擴張,房地產事業(yè)蓬勃發(fā)展,寸土寸金,許多重要的工程和工業(yè)廠房在軟弱土地基上興建,工程的要求推動軟土地基的處理技術迅速發(fā)展,老的方法不斷改進,新的方法不斷涌現(xiàn)。本文以實際工程為研究背景,從碎石樁的作用原理、設計方法和施工方案、檢測方法等幾方面,介紹其在處理液化地基的應用情況,從技術可靠性、經濟合理性、施工可行性等方面介紹碎石樁地基的應用。
本工程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江浦區(qū)南京農業(yè)大學江浦校區(qū)內,科研實驗廠房,框架結構,二層,7度抗震設防,建筑高度14m,建筑面積約2000m2。據地質勘查報告,該場地土分層如下表所示。
場地土分層
參照勘察設計院勘查報告,地表下16.0m以內的砂性土層,其液化指數IlE為32.5~59.8,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判定為嚴重液化土層,作為地基需進行技術處理。
施工可行性鋼筋混凝土設計方案工程造價/m3降低液化性效果樁基礎1300元效果較好施工較復雜,工期較長碎石樁 180元 效果較好施工方便,質量較易得到控制粉噴樁 200元 效果不太理想施工質量不易得到保證
根據地質條件考慮技術經濟、處理質量、以及施工和上部結構荷載等綜合因素,該工程地基處理采用振動沉管碎石樁。樁徑為500mm,樁長9m,間距1.2m,設計樁數2010根,呈梅花形布置,樁頂鋪設0.6米厚的碎石墊層作為復合地基持力分布層。
屬于振密擠密分類,在振動的作用下,將套管打入規(guī)定的設計深度成孔,然后往孔中填入碎石,并加以搗實成一根根的樁體,采用沉管碎石樁加固的目的是采用碎石樁,和原來的土體形成復合地基,使土體的孔隙減少,提高地基的承載力,降低砂土的液化指數,改善土的強度和變形特征,原理及作用分為三個方面:
3.1 振動擠密作用。樁管打入地基中,對土產生橫向擠密作用,在一定擠密功能作用下,土粒彼此移動,小顆粒添入大顆粒的空隙,顆粒間彼此靠近,空隙減少,使土密實,地基土的強度也隨之增強。
3.2 復合地基。由于樁體本身具有較大的強度和變形模量,樁的斷面也較大,在樁體振動和擠密的過程中,回填的碎石與地基土組成復合地基,共同承擔建筑物荷載,提高地基承載力減少沉降量。
3.3 防止震動液化。由于碎石樁有大量的孔隙通道,在地震力作用下,地下水可順利通過孔隙通道升降和排出,大大減少和避免地基的液化沉陷現(xiàn)象。
4.1 采用沉管成孔方法施工,振動逐步拔管成樁法施工。施工中使用機械為振動沉樁機,DZ―60型震動錘,常用振動錘的振動力為70、100和160KN,本工程使用激振力為70KN,樁管使用無縫鋼管材料,管徑控制為477mm。這種樁具有施工設備簡單,打樁進度快,成本低的特點。
4.2 成樁工藝
樁機定位就位,在地面上把套管的位置確定好。
開動振動設備,把套管打入土中至設計標高。
加入碎石料,按設計要求添加碎石,再拉拔到規(guī)定的高度。
振密碎石樁,采用重復壓拔管使添加的碎石料密實,成樁。
清理樁尖,移動樁機,重復進行以上步驟,施工其它碎石樁,直到每根樁施工完畢。施工準備→樁位布置→樁機定位沉管→加灌碎石料→拔管→下壓樁管→拔管→成樁→清理樁尖→鋪碎石墊層。
4.3 質量控制
樁身連續(xù)性:以拔管速度控制樁身連續(xù)性,不超過0.8m/min。
樁直徑:以灌砂量控制樁直徑,當灌砂量達不到設計要求時,應在原位再沉下樁管灌碎石(復打)一次或在旁邊補加一根。
碎石樁施工前必須進行成樁試驗。本工程先打了六根試樁,布檢測孔2個進行擠密試驗,兩周后,按標準貫入方法,判定樁間砂性土是否液化,如液化,計算其液化指數。
經計算③號土層的液化指數IlE=0.1~3.56<4 輕微液化
④號土層的液化指數IlE=0.0~3.10<4輕微液化
均滿足《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2]要求。因此按此方法繼續(xù)施工,施工順序采用跳打形式并由外緣向中心進行,確保周圍土體的側限,處理效果更好。
5.1 樁間土液化指數得到了有效的降低。施工后兩周進行質量檢測,檢測由抽樣進行,檢測點不少于樁孔總數的2﹪,本工程共布檢測點40個,按標準貫入的方法,對樁間土進行液化判別檢測,視其液化指數是否能得到有效降低。
液化判別
根據《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2〕的規(guī)定,采用標準貫入試驗判別法,在地面下15m深度范圍內的液化土應符合下式要求:
判別結果:本工程采用碎石樁地基加固后,②、③層飽和砂(粉)土的液化指數得到了有效的降低,效果較好。
計算得:②層粉土夾砂IlE=1.00~3.90輕微液化
③層粉砂沒有液化
④層粉砂夾粉土 IlE=0~5.80 局部輕微液化
但④層40個檢測點只有3個檢測點的液化指數大于4,其值為5.6,4.1,4.3,占總檢測總數的7﹪﹤10﹪,符合《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3]。
5.2 基礎沉降比較均勻。
該工程于2010年10月施工完畢,經過1年的沉降觀測,最大沉降量61mm,最小沉降量56mm,沉降比較均勻,使用情況良好。
5.3 地基承載力有所提高。
原天然地基的容許承載力為80kpa,經過處理后的復合地基的容許承載力為120Kpa,承載力有顯著提高。
本工程采用碎石樁降低砂性土層的液化指數,提高其抗剪強度和抗液化能力,消除其不利影響,滿足建筑物對地基穩(wěn)定和變形的要求,該處理方法機械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造價低,并且能改善地基土的變形特性和滲透性,因此該地基處理方法在工業(yè)與民用建筑、道路建設等工程中具有代表性和借鑒價值。
[1]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JGJ79—91).
[2]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