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躍磊,熊善柏,*,趙思明
(1.華中農業(yè)大學食品科技學院,湖北武漢430070;2.國家大宗淡水魚加工技術研發(fā)分中心(武漢),湖北武漢430070)
漂洗方式對微?;~漿品質的影響
雷躍磊1,2,熊善柏1,2,*,趙思明1,2
(1.華中農業(yè)大學食品科技學院,湖北武漢430070;2.國家大宗淡水魚加工技術研發(fā)分中心(武漢),湖北武漢430070)
以去鱗、去內臟、去頭的白鰱為對象,采用濕法研磨技術制備成微?;~漿,研究了漂洗方式對微?;~漿品質的影響。結果表明,漂洗能顯著提高微?;~漿的乳化性、持水性,并改善其凝膠特性、質構特性及色度(P<0.05),而漂洗對微?;~漿中魚骨的破碎程度影響不大。在三種漂洗方式中,采用漂洗方式III(先用清水漂洗2次,再用0.5% NaCl漂洗1次)所制得的微粒化魚漿的品質優(yōu)于另外兩種漂洗方法。采用漂洗方式III所制得的微粒化魚漿的乳化性、持水性、凝膠強度、硬度、咀嚼度和白度分別比對照提高6.31g/m2、5.66%、28.01g·cm、60.34g、27.73g和1.13。
微?;~漿,乳化性,持水性,凝膠特性,質構特性
魚糜及其制品是我國水產品加工的主要類型之一。但在魚糜(又稱魚漿)加工中淡水魚的采肉率通常只有25%~30%[1],除魚內臟和鰓之外還有40%~55%的原料未被利用[2],而這些原料中富含鈣、蛋白質等營養(yǎng)成分[2-5]。微粒化魚漿則是以去鰓、去內臟的新鮮魚體為原料,經過清洗、切塊、漂洗、冷凍、絞碎、微?;纫幌盗刑幚碇笾瞥傻囊环N含骨的魚漿,其原料利用率高達75%~85%,且顯著提高了魚漿中的礦物質含量,尤其是鈣質,作為一種新型原料既可直接用于高鈣魚糜制品的生產,如高鈣魚丸、高鈣魚香腸等,也可與豬肉等畜肉復配生產高鈣的復合食品,如高鈣肉丸、高鈣豬肉棒等,還可與大米、面粉等復配,聯(lián)合擠壓膨化技術,開發(fā)出即食魚羹[6]等,應用前景廣闊。漂洗是魚漿生產過程中的一道重要工序,可去除色素、水溶性蛋白,提高魚糜制品白度和凝膠強度[7]。漂洗液種類、pH、溫度以及漂洗方式等都會對魚漿品質產生明顯影響[8-15],而目前未見漂洗方式對微?;~漿品質影響的報道。本文擬以“三去”白鰱為對象,采用日本MASUKO SANGYO公司生產的超細微化加工設備,將原料經凍結、絞碎和微?;忍幚砗蠹庸こ晌⒘;~漿,研究漂洗方式對微?;~漿品質的影響,為建立微?;~漿制備工藝、開發(fā)適宜的利用途徑奠定基礎。
新鮮白鰱 購于華中農業(yè)大學菜市場;大豆油 武漢中昌有限公司;主要試劑 均為分析純。
MKCA6-2超細微骨泥機 日本MASUKOSANGYO公司;金牛牌立式絞肉機 北京市華聯(lián)工業(yè)有限公司;722型可見紫外分光光度計 上海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TDL-5-A型臺式離心機 上海菲恰爾分析儀器廠;TA-XTPlus物性測試儀 英國Stable Micro System公司;Ultra Scan XE型色差計 美國Hunter Lab公司。
1.2.1 微?;~漿制備流程 新鮮白鰱→去頭、去鱗、去內臟→清洗→切塊→漂洗→瀝干→冷凍→微?;~漿
1.2.2 漂洗方式對微?;~漿品質的影響 在實驗過程中,采用三種漂洗液(即清水、0.5%NaCl和0.5% NaHCO3)、三種漂洗方式(漂洗方式I:先采用0.5% NaCl漂洗2次,再用清水漂洗1次;漂洗方式II:先用0.5%NaHCO3漂洗2次,再用清水漂洗1次;漂洗方式III:先采用清水漂洗2次,再用0.5%NaCl漂洗1次)漂洗魚塊,以未漂洗的作為對照(CK)。漂洗液溫度為10℃,魚塊與漂洗液比例為1∶5(w/w),每次漂洗時,先緩慢攪拌5min,再靜置5min,三次漂洗后瀝干表面的水分備用。
1.2.3 微?;~漿凝膠的制備 在微粒化魚漿(含水量為82%)中加入3%NaCl斬拌1min,將混合物灌入直徑3.5cm的PVDC塑料腸衣,將兩端用鋁絲扎好,先于40℃水浴保溫60min,再于90℃加熱30min,取出后用流水冷卻30min,置4℃冷藏過夜,作指標測定用。
1.2.4 微?;~漿凝膠強度和質構性能的測定 參考劉茹等[16]的方法。在室溫下,將凝膠切成高20mm的小圓柱體,斷面的中心置于質構儀探頭的正下方樣品臺上,使用TA-XTPlus物性測試儀測定微?;~漿凝膠的凝膠強度和質構性能,每個樣品做5個平行。
1.2.4.1 凝膠強度的測試條件 采用球形探頭,型號為P/0.25S,模式為Return to Start,壓縮距離為15mm,間隔時間為5s,測前速度為5mm/s,測試速度為1mm/s,測后速度為5mm/s。凝膠強度(g·cm)等于破斷強度(g)與凹陷深度(cm)的乘積。
1.2.4.2 質構性能的測試條件 采用圓柱形探頭,型號為P/36R,進行兩次壓縮;魚漿凝膠的壓縮比為25%,測前速度為5mm/s,測試速度為1mm/s,測后速度為5mm/s,停留時間為5s,觸發(fā)力為5g。
1.2.5 微?;~漿乳化性的測定 參考Pearce和Kinsella的濁度法[17],略有修改。取魚漿1.0g,加入100mL 1mol/L的NaCl溶液,加入30mL大豆油于高速均質機中進行勻漿(14000r/min,1min),制成乳液狀,用微量吸液器從底部抽取乳狀液200μL,立即與25mL 0.1%十二烷基硫酸鈉(SDS)溶液混合,然后用分光光度計于500nm測其吸光值A。乳化性用乳化活力指數(EAI)來表示。
式中:EAI為每克魚漿乳化的面積,m2/g;D為稀釋倍數,本實驗為125;A為500nm處的吸光值;L為比色池厚度,cm,本實驗為1cm;φ為油相所占的體積分數,本實驗為30/130;C為魚漿的濃度,g/mL,本實驗為1%;10000為平方米的修正系數。
1.2.6 微?;~漿持水性的測定 先按照黃曉鈺的方法[18]測定魚漿的含水量,然后參考楊寶進[18]的方法測定加熱持水性。稱取20.0g左右樣品放入50mL塑料離心管中,70℃水浴加熱20min,離心3min(3000r/min),倒掉水分,稱重。魚漿的持水性按下式計算:
1.2.7 微?;~漿凝膠色度的測定 根據Park的方法[20],在室溫下用Ultra Scan XE色差儀測定樣品的色度。儀器采用標準白板校正。CIE L*、a*、b*表示顏色的坐標,L*表示樣品的明度,其范圍為0~100,100表示白色,0表示黑色;a*表示樣品的紅度,正值時表示樣品偏紅,負值時表示樣品偏綠;b*表示樣品的黃度,正值時表示樣品偏黃,負值時表示樣品偏藍。每個樣品測量5組,并取其平均值。W(白度)由下式計算[19]:
1.2.8 微?;~漿粒度分布的測定 參考雷鳴等[21]的方法并作適當改進。準確稱取50.0g的樣品于250mL燒杯中,加入5倍的蒸餾水,混勻之后添加2%的復合蛋白酶,于(50±1)℃水浴,直到水解液較為澄清為止。水解完畢后,得到白色骨粒,然后用自來水清洗4~6次,于55℃鼓風干燥箱中干燥8~10h,并室溫下稱重。
魚骨的粒度測定參考化工用石灰石的粒度測定(GB/T 15057.11-1994)、白砂糖(GB 317-1998),將各個篩中殘留的骨粒稱重,計算出粒度上下限相對應孔徑的兩層篩之間所殘留的魚骨樣品的質量百分數,結果以孔徑上下限及其質量百分數表示。
式中:wi為篩上物的質量,g;w為樣品的質量,g。
1.2.9 數據統(tǒng)計分析 采用SAS 8.1軟件進行數據分析,ANOVA進行方差分析,鄧肯氏(Duncan)多重比較進行顯著性檢驗,P<0.05為差異顯著,P<0.01為差異極顯著[22]。
乳化性和持水性是微?;~漿的重要功能特性,也是其品質評價的重要指標。乳化性和持水性好的微?;~漿在加工凝膠制品時會表現(xiàn)出較好的粘結性和保水性,從而保證產品品質、提高產品得率。圖1反映了漂洗方式對微粒化魚漿乳化性和持水性的影響。
圖1 漂洗方式對微粒化魚漿乳化性和持水性的影響Fig.1 Effect of washing process on emusifying activity and water holding capacity of micronized fish paste
從圖1中可以看出,與對照相比,漂洗可顯著地提高微?;~漿的乳化性和持水性(P<0.05),且三種漂洗方式之間也有明顯差異(P<0.05)。在三種漂洗方式中,采用漂洗方式Ⅲ所制得的微粒化魚漿的乳化性和持水性最好,其次是漂洗方式Ⅱ和漂洗方式Ⅰ。采用漂洗方式Ⅲ(先用清水漂洗魚塊2次、再用0.5% NaCl漂洗魚塊1次)所制得的微?;~漿的乳化性和持水性分別為13.99g/m2和93.85%,比未漂洗微?;~漿的乳化性和持水性分別高6.31g/m2和5.66%??妆HA等[23]在研究不同漂洗方法對鰱魚肉保水性的影響時,也發(fā)現(xiàn)先用清水漂洗2次、再用0.5%NaCl漂洗2次可提高產品的保水性。其原因可能是漂洗除去了魚塊中的血污、脂肪以及水溶性蛋白質,提高了鹽溶性蛋白含量,從而使產品的持水性增強。
凝膠特性是魚漿的重要品質特性之一,然而因微粒化魚漿中含有細小骨粒,其凝膠特性不同于全魚肉魚漿(魚糜)。表1顯示了用不同漂洗方式制備的微?;~漿凝膠的破斷強度、凹陷深度和凝膠強度。由表中可看出,漂洗能顯著提高微?;~漿凝膠的破斷強度、凹陷深度和凝膠強度(P<0.05),而三種漂洗方式之間沒有明顯差異(P>0.05)。先用清水漂洗2次再用0.5%NaCl溶液漂洗1次所制得的微粒化魚漿的凝膠強度最高。其原因是水洗增加了鹽溶性蛋白的蛋白質含量[10],當形成凝膠時,相對于未漂洗前有更多的蛋白形成網絡結構,從而使凝膠強度增強[15]。
表1 漂洗方式對微粒化魚漿凝膠特性的影響Table 1 Effect of washing process on gel properties of micronized fish paste gel
采用TPA模式進行質構分析,通過模擬人口腔的咀嚼,可實現(xiàn)對樣品的硬度、彈性、內聚性、咀嚼性和回復性等參數的分析。表2反映了漂洗方式對微?;~漿凝膠質構特性的影響。從表中可知,漂洗能顯著提高微粒化魚漿凝膠的硬度和咀嚼度(P<0.05),但是對微?;~漿凝膠的彈性、內聚性和回復性影響不大。
表2 漂洗方式對微?;~漿凝膠質構特性的影響Table 2 Effect of washing process on texture charateristics of micronized fish paste gel
白度也是評價魚漿及其制品品質的一個重要指標。表3反映了漂洗方式對微粒化魚漿凝膠色度的影響。從表3中可以看出,三種漂洗方式均能顯著地提高微粒化魚漿凝膠的L*值和W值、降低凝膠樣品的a*值和b*值(P<0.05)。漂洗可有效去除魚塊中的血污和脂肪,使微粒化魚漿凝膠的亮度和白度增加、紅度和黃度降低。但采用三種漂洗方式所制得的微?;~漿凝膠的色度沒有明顯差異(P>0.05)。
表3 漂洗方式對微粒化魚漿凝膠色度的影響Table 3 Effect of washing process on color of micronized fish paste gel
圖2反映了漂洗方式對微?;~漿中魚骨粒度分布的影響。從圖2中可以看出,漂洗對微?;~漿的粒度分布的影響不大(P>0.05)。未漂洗以及采用三種漂洗方法制得的四種微?;~漿中魚骨的粒度分布基本相似,粒度小于20目的占20%左右,20~40目的占40%左右,40~60目的占18%左右,大于60目的占20%左右??梢娢⒘;~漿中魚骨主要集中在20目到40目之間。
圖2 漂洗方式對微粒化魚漿中魚骨粒度分布的影響Fig.2 Effect of washing process on size distribution of fish bone in the micronized fish paste
漂洗能顯著提高微?;~漿的乳化性、持水性,改善其凝膠特性、質構特性及色度(P<0.05),而漂洗對微?;~漿中魚骨的破碎程度影響不大。在三種漂洗方式中,采用漂洗方式Ⅲ(先用清水漂洗2次、再用0.5%NaCl漂洗1次)所制得的微?;~漿的品質優(yōu)于另外兩種漂洗方法。采用漂洗方式Ⅲ所制得的微?;~漿的乳化性、持水性、凝膠強度、硬度、咀嚼度和白度分別為13.99g/m2、93.85%、98.78g·cm、770.48g、589.86g和68.74,與對照相比,分別提高6.31g/m2、5.66%、28.01g·cm、60.34g、27.73g和1.13。
[1]戴新明,熊善柏.湖北省淡水魚加工與綜合利用[J].漁業(yè)現(xiàn)代化,2004(2):42-43.
[2]龔鋼明,顧慧,蔡寶國.魚類加工下腳料的資源化與利用途徑[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03(7):23-24.
[3]苑艷輝,錢和,姚衛(wèi)蓉.魚下腳料綜合利用之研究近況與發(fā)展趨勢[J].水產科學,2004,23(11):40-42.
[4]李敏,鄧放明,王喬隆.淡水魚下腳料的綜合利用[J].中國食物與營養(yǎng),2007(2):19-22.
[5]吳濤.淡水魚下腳料的研究與利用進展[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6(3):79-83.
[6]熊善柏,倪德秀,楊爾寧,等.膨化即食魚羹的研制[J].食品科學,1996,17(2):31-33.
[7]Lanier T C.Functural properties of surimi[J].Food Technology,1986,40(3):107-112.
[8]汪之和,陶妍,劉振華.白鰱漂洗魚糜和未漂洗碎魚肉營養(yǎng)成分的分析[J].淡水漁業(yè),1999,29(8):16-18.
[9]汪之和,陳明洲,顧紅梅.漂洗工藝和抗凍劑對幾種西非魚魚糜凝膠特性和色澤的影響[J].中國水產科學,2001,8(2):80-84.
[10]汪之和,王慥,胡彩娟.漂洗條件對鰱魚糜凝膠強度的影響[J].水利漁業(yè),1999,19(3):46-47.
[11]邵懿,薛勇,薛長湖,等.解凍方式及漂洗方式對冷凍竹莢魚魚糜品質的影響[J].食品與發(fā)酵工業(yè),2007,33(12):83-87.
[12]劉茹,錢曼,雷躍磊,等.漂洗方式對鰱魚魚糜凝膠劣化性能的影響[J].食品科學,2010,31(21):89-93.
[13]陸海燕,傅玉穎,李學鵬,等.漂洗工藝對秘魯魷魚魚糜凝膠特性的影響[J].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10,31(9):1-5,33.
[14]沈金金,金邦領,張曉月,等.漂洗工藝對鼬鳚魚魚糜品質的影響[J].食品科技,2010,35(6):166-169.
[15]張崟,陶紅麗,曾慶孝,等.不同漂洗處理對羅非魚漿的影響[J].現(xiàn)代食品科技,2007,23(10):50-61.
[16]劉茹,熊善柏,趙思明,等.魚糜凍藏過程中的品質變化動力學研究[J].食品工業(yè)科技,2007,28(2):78-81.
[17]Pearce K N,Kinsella J E.Emulsifying properties of proteins:evaluation of a turbidimetric technique[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1978,26(3):716-723.
[18]黃曉鈺.食品化學綜合實驗[M].北京:中國農業(yè)大學出版社,2002:106-107.
[19]楊寶進,郝修振.牛豬肉的持水性及其測定[J].鄭州牧業(yè)工程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19(1):19-21.
[20]Park J W.Surimi gel colors as affected by moisture content and physical conditions[J].Journal of Food Science,1995,60:15-18.
[21]雷鳴,盧曉黎,肖凱.用高壓蒸煮法研制鯊魚骨海鮮辣醬[J].中國調味品,2001(1):15-17.
[22]趙思明.食品科學與工程中的計算機應用[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5.
[23]孔保華,耿欣,高興華,等.不同漂洗方法對鰱魚肉保水性及蛋白質含量的影響[J].肉類研究,1999(1):18-21.
Effect of washing process on the quality of micronized fish paste
LEI Yue-lei1,2,XIONG Shan-bai1,2,*,ZHAO Si-ming1,2(1.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Wuhan 430070,China;2.National Ramp;D Branch Center for Conventional Freshwater Fish Processing,Wuhan 430070,China)
Micronized fish paste from silver carp(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was prepared by wet grinding method.The effects of washing process on the quality of micronized fish paste were investigated.Washing process could significanly improve the emulsifying property,water holding capacity,gel properties,texture charateristics and color of micronized fish paste(P<0.05).However,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fish bone in the micronized fish paste could not be affected by washing.The micronized fish paste washed with water for twice and subsequently with 0.5%NaCl solution for once(washing process III)exhibited better quality.The emulsifying property,water holding capacity,gel strength,hardness,chewness and whiteness of micronized fish paste prepared by washing process III increased by 6.31g/m2,5.66%,28.01g·cm,60.34g,27.73g and 1.13,respectively.
micronized fish paste;emusifying activity;water holding capacity;gel properties;texture charateristics
TS201.7
A
1002-0306(2012)05-0080-04
2011-05-11 *通訊聯(lián)系人
雷躍磊(1985-),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
現(xiàn)代農業(yè)產業(yè)技術體系專項基金(CARS-4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