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新,楊 楊
(1.湖南第一師范學院 教育科學系,湖南 長沙 410205;
2.湖南師范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1)
六年制免費師范生心理適應能力的調查分析
李 新1,楊 楊2
(1.湖南第一師范學院 教育科學系,湖南 長沙 410205;
2.湖南師范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1)
通過調查初中起點六年制免費師范生心理適應能力狀況發(fā)現(xiàn):調查對象在學習適應和生活適應方面面臨的問題較大,而人際適應和情緒適應方面相對較好。根據(jù)調查結果呈現(xiàn)出的問題可采取相應的策略。
免費師范生;心理適應能力;調查
從2010年起,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招收初中起點六年制小學教育本科免費定向師范生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它是促進教育公平、提升農村教師質量的重要舉措。但是初中畢業(yè)后直接進入大學的學習環(huán)境,與以往中師教育環(huán)境明顯不同。大學階段的學生正經歷著一個身心突變的轉折期,有的心理學家將之稱為“第二次心理斷乳期”[1]。通過對這一批學生的心理適應狀況進行研究,有針對性地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提供相應的解決策略,幫助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心理適應通常是指當外部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時,人們通過自我調節(jié)系統(tǒng)做出能動反應,使自己的心理活動和行為方式更加符合環(huán)境變化和自身發(fā)展的要求,使主體與環(huán)境達到新的平衡的過程?!盵2]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湖南省第一師范學院初中起點六年制小學教育本科免費定向師范生的心理適應情況。本次調查共發(fā)放問卷600份,有效回收537份,有效回收率約為89.5%。我們將心理適應能力具體化為四個二級指標,分別是生活適應、人際適應、學習適應和情緒適應,調查問卷的所有題目按照選項的順序賦值,選A記1分,選B記2分,選C記3分,依次類推,無多項選擇題,最后采用SPSS17.0對調查結果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
參與調查的對象中男生93人,占17.3%,女生 444人,占 82.7%;2010級學生 251人,占46.7%,2011級學生286人,占53.3%;地域分布上看,來自縣城的128人,占23.8%,鄉(xiāng)鎮(zhèn)的122人,占22.7%,鄉(xiāng)鎮(zhèn)以下的287人,占53.4%;從父母的職業(yè)狀況來看,父母均在家務農的180人,占33.5%,父或母在外經商或打工的 197人,占36.7%,父或母一方有正式工作的 84人,占15.6%,父母均有正式工作的76人,占14.2%。
(一)生活適應的調查結果與分析
總體上看,共有超過半數(shù)的學生對學校生活環(huán)境比較滿意(46.9%)和很滿意(4.1%),但是依然有接近半數(shù)的學生對學校生活環(huán)境不太滿意(42.3%)和很不滿意(6.1%)。對學校生活滿意度上不存在性別 (sig.=0.304>0.05)、學科(sig.=0. 666>0.05)之間的顯著差異,但是存在年級之間的顯著差異 (sig.=0.000<0.05),2011級新生的滿意度(均值為2.6)高于2010級學生的滿意度(均值為 2.3695);也存在家庭所在地的差異(sig.=0. 000<0.05),家住縣城的滿意度最低 (均值為2.3386),家庭所在地為農村的滿意度最高(均值為2.6175);生活滿意度在父母不同職業(yè)間存在顯著差異(sig.=0.001<0.05),滿意度由高到低依次是父母均在家務農(2.6056)、父或母經商或打工(2.5282)、父母均有正式工作(2.3467)、父或母一方有正式工作(2.2976)。
(二)人際適應的調查結果與分析
從調查數(shù)據(jù)來看,大部分學生能比較好地處理人際關系,感覺比較好的占57.5%,感覺很好的占4.7%;但是依然有35%的學生不太會處理人際關系,還有2.6%的學生在處理人際關系時感覺很糟糕。在處理人際關系方面不存在性別(sig.=0. 982>0.05)、年級(sig.=0.136>0.05)之間的顯著差異,說明不論男女和年級,在處理人際關系上面臨同樣的問題。在談到處理與其他人的關系問題時,大部分認為大學校園中多數(shù)人是友好和善的(50.3%),但是依然有一部分大學生感到孤獨,覺得大學里真正關心自己的人很少(31.1%),這種負面情緒可能使得這部分人與其他人之間的交往產生障礙。在集體生活中,如果出現(xiàn)與集體意見不合的時候,參與調查的同學大部分會壓制自己的觀點,盡量與集體保持一致(54.4%),僅有很少一部分同學會完全堅持自己的觀點(1.9%)。
(三)學習適應的調查結果與分析
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方面的不適應表現(xiàn)得最為明顯。絕大部分同學不適應大學的學習,其中由于學習問題感到比較焦慮的占60%,感到很焦慮的占15.8%,另外有22.9%的同學感覺比較好,僅有1.1%的同學對大學的學習游刃有余。在學習適應方面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學習目標的執(zhí)行情況不理想。參與調查的對象大多數(shù)經常給自己定目標,但總完不成,感到很煩惱(52.9%),還有一部分學生根本沒有給自己定學習目標(10.4%)。在專業(yè)選擇上大部分同學喜歡自己的專業(yè)(52.9%),但是仍有部分同學是迫不得已、不得不學的態(tài)度(8%),甚至有13.6%的被調查者根本不喜歡自己的專業(yè),在這種被動學習的環(huán)境下出現(xiàn)學習適應困難的現(xiàn)象就可想而知了。
在學習適應方面不存在性別 (sig.=0.521>0.05)(男生均值2.0538,女生均值2.1016)、年級(sig.=0.395>0.05)之間的顯著差異;美術專業(yè)(均值2.0)和英語專業(yè)(均值2.0348)的學生學習適應方面問題最大,思政專業(yè)(均值2.3684)的學生學習適應情況最好。從家庭所在地來看,鄉(xiāng)鎮(zhèn)以下的學生學習適應方面問題最大 (均值2.0385),其次是縣城(均值2.1172),最后是鄉(xiāng)鎮(zhèn)(均值2.1967)。
(四)情緒適應的調查結果與分析
從調查結果來看,大部分學生情緒適應情況較好,有55.5%的同學比較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感覺比較好,有8.4%很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感覺很好;另外也有31.1%的學生不太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還有5%的學生很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感覺很糟糕。
學生在情緒適應上不存在性別(sig.=0.061>0.05)、年級(sig.=0.053>0.05)之間的顯著差異。但是男生 (均值2.7957)的情緒適應比女生 (均值2.6464)略好、2011級(均值2.7273)的學生比2010級(均值2.6096)學生情緒適應要好。從專業(yè)分類上看,教育技術專業(yè)學生(均值2.5161)在控制自己情緒方面最差,而體育專業(yè)學生(均值2.8276)最好。在情緒宣泄對象的選擇上,38.5%的同學選擇找同學或朋友傾訴,35.6%的同學自己獨自承受。僅有0.4%的同學選擇找老師傾訴,比例最低。
(一)進一步改善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
進入大學是這些準大學生們獨立處理事情的開始。大學生活環(huán)境與初中階段相比有了很大的變化,沒有了父母的呵護,許多事情要開始學會獨自處理,從離不開父母到事事完全自理的大學生活,一切都要從頭學起,這是一種真正的生活獨立性的訓練。調查發(fā)現(xiàn):縣城以下居住地的學生生活適應能力比較強,原因在于相比老家的生活來說,學校的生活環(huán)境像是在“天堂”,即便學校生活環(huán)境相對艱苦,但是依然覺得生活得很舒適。但縣城居住地的學生原本家庭條件相對較好,因此在從家庭生活轉向獨自的學校生活之后會感覺很不適應。通過調查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經過一年的大學生活之后,剔除了新生入學初期的羞澀,抱怨?jié)u漸增多,對學校生活環(huán)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我們需進一步改善學校的生活環(huán)境,讓所有學生能安心學習、融入學校生活。改善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是改善學校的硬件設施。例如改善學校的住宿條件,完善學校的生活設施,為學生提供足夠的運動場所等。另一方面是提升學校的軟件條件。例如多舉辦各種各樣的娛樂活動,創(chuàng)造和諧的生活氛圍等等。
(二)引導學生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參與調查的學生中人際適應方面較好,大多數(shù)學生能較為自如地處理好人際關系,但是依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有部分學生感覺受到的關愛較少,同學、師生之間的感情較為淡薄。這可能與這個階段的生活經歷有關,初中階段,大多數(shù)學生采取走讀的方式就學,與家庭的關系較為密切,獨立生活的意識還沒有真正形成。但是到了大學,面對全新的人際環(huán)境,大多數(shù)同學都會感覺比較迷茫,與初中生活相比,認為初中時期的友誼是那么真誠、單純、樸實,因而總是沉緬于對過去生活環(huán)境與人際環(huán)境的懷念。鑒于這種情況,我們需要進一步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一方面可以多組織一些班團活動,在活動中讓學生互相了解,增進信任,以此增進同學之間的感情;另一方面高校輔導員應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與聯(lián)系,多到學生寢室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讓學生感受到自己被重視,從而增進對學校、對教師的認同感。最后可以讓學生多參與到社會實踐中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去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多引導學生看到社會積極的一面,而在展現(xiàn)社會陰暗面的同時給予正面的引導。
(三)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學習適應問題是四個維度中表現(xiàn)最為明顯的。調查發(fā)現(xiàn)對大學學習不適應和很不適應的學生占到75.8%,而且不論性別和年級均存在較多的學習適應問題。一方面表現(xiàn)在學習目標不明確,動力不足。有的學生認為考上免費師范生了,而且包分配工作,完全失去了壓力和動力,容易放任自流。另一方面表現(xiàn)在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僅有35.9%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其他學生有的是為了不辜負父母的期望 (23.3%),甚至是為了能畢業(yè)拿到文憑(8.8%)。美術和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學習適應問題最為明顯。通過個別訪談發(fā)現(xiàn),由于初中畢業(yè)生英語底子較差,進入大學之后接受的大多是全英文式的授課,還需要補一些高中的基礎英語知識,因此英語專業(yè)的學生感到學習壓力較大。而美術專業(yè)的學生由于美術學習時間并不多,招生時美術特長并不十分明顯的學生也以美術特長生錄取,因此專業(yè)性特別強的美術學習就成為讓學生特別煩惱的一件事。
要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學生盡快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就需要我們?yōu)閷W生建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一般認為,學習環(huán)境包括硬環(huán)境和軟環(huán)境?!坝箔h(huán)境主要是指一切教學及輔助設施,如教學辦公地點,圖書館使用時間和方法,教學輔助設施包括實驗室、復印室、錄音室、書店等;軟環(huán)境主要是指大學里面的學習氣氛?!盵3]因此,從學校層面來看,我們一方面需要加強學校學習的硬環(huán)境建設,另一方面需要促進學校的學風建設,引導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從學生層面來看,我們需要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學習的意義和作用,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另外,我們尤其需要采取措施解決學生的學習動力問題,決不能讓學生認為考進免費師范生之后就是進了保險箱,防止學生進入“動力真空帶”(或稱理想間歇期)[4],應該適時引進必要的競爭機制,對學習優(yōu)秀的學生給予獎勵,對于學習不合格的學生該處罰的要處罰,甚至可以實行末位淘汰。最后應該與學生家長建立長效的溝通機制,從而將家庭教育的力量納入學校教育的范圍中來。
(四)加強學生負面情緒的監(jiān)控與疏導
對大學新生,尤其是初中起點的“準大學生”來說,大學是一個非常陌生的環(huán)境,從初中升入大學,自身的角色也發(fā)生了相應的轉變,開始了獨立的生活,這些都使得他們感到措手不及,許多大學生會產生這樣那樣不適應的情況,表現(xiàn)在環(huán)境適應、生活習慣、人際交往、學習生活等方面[5]。理想的大學生活和現(xiàn)實中的大學生活的差距也會使部分學生感到失望和沮喪,導致一些負面情緒在所難免。從學生的角度來說,我們應該幫助學生提升情緒管理能力?!昂芏噙m應不良的同學在情緒管理方面,多數(shù)未意識到情緒的可調適性,主觀地認為情緒無法自如控制,因而常常被負面情緒牽著鼻子走,容易受到同輩群體的負面影響,缺乏積極引導?!盵6]因此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學會調節(jié)和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樂觀而平穩(wěn)的心境和積極向上的精神。從學校的角度來說,學校應該加強對學生負面情緒的監(jiān)控與疏導,通過多種渠道及時了解學生的情緒變化情況,尤其注意對重點學生的關注,本著“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在發(fā)現(xiàn)問題之后及時疏導,盡量使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tài),不讓學生的負面情緒影響其身心健康成長。
[1]饒淑園,賴美琴.大學生心理健康[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9:62.
[2]宋大力,馬蓉.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海南出版社,2008:61.
[3]王小衛(wèi).大學新生心理適應能力分析與指導[J].甘肅科技縱橫,2004,(5):167-168.
[4]趙國祥.現(xiàn)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75.
[5]龔勛,徐遠超.湖南省高校大學生心理壓力感差異的比較[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1,(5).
[6]趙霞.大學生心理適應問題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科版,2007,(1):183-184.
Analysis of Mental Fitness Survey for Six-year Charge-free for Normal Students
LI Xin1,YANG Yang2
(1.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Hunan First Normal College,Changsha,Hunan 410205)
(2.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081)
The survey of mental fitness for six-year charge-free normal students shows that the students meet more serious problems in adapting learning and college life while they comparatively can adapt to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emotional problems.According to the survey results,som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can be carried out.
charge-free normal students;mental fitness;survey
B844.2
A
1674-831X(2012)01-0042-04
2011-09-24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一般項目(XYS10Z18)
李新(1984-),男,回族,湖南漢壽人,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助教,湖南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課程與教學論研究;楊楊(1987-),女,湖南長沙人,湖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學校教育管理研究。
[責任編輯:胡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