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波,張 卓
(1.廣州體育學院體育藝術系,廣東廣州 510500;2.北京師范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北京 100875)
我國競技健美操混雙項目難度動作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
宋 波,張 卓
(1.廣州體育學院體育藝術系,廣東廣州 510500;2.北京師范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北京 100875)
自1995年國際體操聯(lián)合會開始舉辦首屆世界健美操錦標賽至今,我國幾乎參加了全部該項賽事,混合雙人的最好成績已從1999年世錦賽的第18名上升至2006年的第5名,我國混雙項目已經(jīng)呈現(xiàn)出較強的上升趨勢。以三個周期FIG的規(guī)則變化及2002-2010年五屆世界錦標賽混雙項目決賽前三名及我國選手成套動作為研究對象,探求影響我國混合雙人項目成績的主要因素,為提高我國混合雙人項目的競技水平,在世界大賽中取得更大的突破提供理論參考依據(jù),并對當前競技健美操混雙項目的發(fā)展趨勢進行了初步探討,探尋國際競技健美操混雙項目難度動作的選擇與均衡性發(fā)展,為競技健美操的教學與訓練提供參考。
競技健美操;混合雙人;難度動作選擇;均衡性
1995年我國組隊參加了FIG舉辦的第一屆世界健美操錦標賽。在前六屆世錦賽中,我國選手在所有項目比賽成績均不理想。直到2002年第七屆世錦賽中,三人項目才歷史性地第一次闖進決賽,從此中國在該項目上開始了快速發(fā)展的步伐,進入到了全面發(fā)展的提升階段。從2004年至2008年的三屆世錦賽中,我國選手共獲得3金、2銀、3銅的優(yōu)異成績,但是這些獎牌中沒有一個是混雙項目獲得的,混雙成績基本都在5至8名之間徘徊,是我國健美操的薄弱項目。因此,探求影響我國混合雙人項目成績的因素,為提高我國混雙項目的競技水平,在世界大賽中取得新突破具有重要意義。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02—2010年五屆世界健美操錦標賽混雙項目決賽前三名及我國參加世界錦標賽的選手成套動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對比分析。
1.2 文獻資料法
查閱《FIG 2001-2004健美操競賽規(guī)則》、《FIG2005-2008健美操競賽規(guī)則》《FIG 2009-2012健美操競賽規(guī)則》等文獻,進行客觀分析和比較研究。
1.3 錄像觀察法
對中國隊參加的2002—2010年五屆世界健美操錦標賽的比賽錄像進行比較分析。
1.4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通過對五屆FIG世界健美操錦標賽的比賽錄像進行統(tǒng)計,并縱向對比分析。
2.1 規(guī)則中難度動作的統(tǒng)計分析
難度動作在競技健美操中是體現(xiàn)運動員身體素質強弱和技術水平高低的一項重要評價內容。每一套競技健美操動作的編排都是根據(jù)運動員的技術水平和技術特點量身定做的。成套動作中運動員在四類難度動作中選擇適合自己的12個難度動作,如果某一個難度動作出現(xiàn)失誤,該難度將沒有分值。如果某一個類別所選的難度動作沒有完成,將被視為缺組,每缺一個組別扣1分。成套中完成的,被難度裁判認可的難度動作分值相加并除以2,最后的得分為難度的最終得分。
近幾年由于項目的快速發(fā)展,我國競技健美操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有了很大提高,優(yōu)秀運動員中大部分是競技體操、技巧、武術等退役運動員轉項而來,在綜合素質方面具有較大優(yōu)勢。國家重視對健美操項目和隊伍的梯隊建設,一大批從小系統(tǒng)接受健美操訓練的青少年隊伍已經(jīng)發(fā)展起來。因此,我國現(xiàn)階段的人才儲備開始逐漸進入系統(tǒng)化培養(yǎng)。
分析健美操規(guī)則中難度動作統(tǒng)計,從表1可以看出,三個周期的競賽規(guī)則中難度動作總數(shù)略有變化:2001-2004年344個;2005-2008年340個;2009-2012年353個;難度數(shù)量逐步增加。其中C組難度動作是4個組別中數(shù)量最多的,因此,成套動作中編排選擇該組難度動作也是最多的。在高分值難度動作中,2001-2004版規(guī)則0.9分值有8個,1.0分值沒有;2005-2008版規(guī)則中0.9分值有16個,1.0分值有11個;2009-2012版規(guī)則中0.9分的有18個,1.0分值有14個。高分值難度動作數(shù)量的不斷增多說明,當今的競技健美操運動繼續(xù)朝著高難度高分值的方向發(fā)展。
表1 FIG2001—2004年競技健美操競賽規(guī)則難度的組別、數(shù)量與分值
2.2 難度動作完成情況分析
目前我國與國外優(yōu)秀選手的難度動作得分率差異較大,本文對五屆世錦賽以下難度分值與得分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
表2 五屆世界健美操錦標賽難度動作分值、得分成功率統(tǒng)計表
從表2中可以看出,在難度動作的總分值方面,五屆世錦賽混雙冠軍選手的難度成功率都在100%;第二名最高的成功率是98.7%;第三名是第九屆的第二名,成功率是100%。從我國選手的數(shù)據(jù)來看,與世界強隊存在著較大差距。成功率最高的一次是91.0%,最低的一次只有53.5%,最好的一次也與冠軍隊伍相差9%,由此說明國外優(yōu)秀運動員的難度動作訓練要求要高于我國運動員,比賽中難度動作的穩(wěn)定性也優(yōu)于我國選手。要達到世界冠軍的實力,難度動作的成功率是基礎和前提。因此,難度動作成功率是我國選手今后在訓練中要特別注意加強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2.2.1 難度動作類型使用對比與分析 競賽規(guī)則中對難度內容的要求是四組難度動作不能缺組,每一個類型的難度動作只能做一次。因此,選擇高分值、適合運動員最佳表現(xiàn)的難度動作是運動員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重要保證。
表3 五屆世錦賽難度動作類型使用情況統(tǒng)計
難度動作第七屆1 2 3中國第八屆1 2 3中國第九屆1 2 3中國第十屆1 2 3中國第十一屆1 2 3中國直升飛機 √ √ √ √ √ √ √ √ √ √ √ √ √ √ √開普銳角支撐√√√B組分腿支撐√√ √ √ √√ √ √直角支撐 √ √ √ √ √ √ √ √ √ √ √ √ √ √ √高直角支撐 √水平支撐√ √ √√ √ √水平肘撐文森支撐C組直體跳轉 √ √ √ √ √ √ √ √ √ √ √ √ √ √ √自由倒地給納 √塔瑪諾團身跳 √ √ √ √ √ √ √ √ √ √ √ √ √ √ √ √ √ √ √屈體分腿跳 √2√ √ √ √ √ √ √ √ √ √ √ √ √ √ √ √ √ √屈體跳 √ √ √ √ √ √ √ √ √ √ √ √ √ √ √ √科薩克 √ √ √ √ √ √ √ √ √ √ √ √ √ √ √ √ √ √ √ √縱劈腿跳 √2 √ √橫劈腿跳交換腿 √ √ √ √ √ √ √ √ √ √踢腿跳 √剪式變身跳 √ √ √ √ √ √ √ √ √ √ √ √ √ √ √ √D組單足轉體 √ √ √ √ √ √ √ √ √ √ √ √ √ √平衡轉體高踢腿縱劈腿 √ √ √ √ √ √ √ √ √ √ √橫劈腿依柳辛 √ √ √ √ √ √ √ √ √ √ √ √ √ √ √ √ √ √ √
結合表3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獲得五屆世錦賽混雙前三名選擇的難度動作都會出現(xiàn)一個比較獨特的難度動作。第七屆世錦賽冠軍選手選擇了分腿高直角支撐、給納180°跳成橫分腿叉下兩個動作;第八屆世錦賽冠軍選手分別選擇了俯臥撐騰起轉體360°成文森、單足轉體720°兩個動作,而這兩個動作亞軍選手也有選擇,其他選手都沒有該兩種類型的動作;第九屆世錦賽冠軍選手選擇了分腿水平支撐接文森,該難度動作的分值為0.8分,是競技健美操項目中分值較高的難度動作。該動作一般只有在男子單人或男子三人組合中出現(xiàn),通過非常巧妙的配合來完成;在第十屆世錦賽中,冠軍選手選擇了托馬斯全旋成文森的高難度動作,該動作也是只有在男選手項目或男子三人組合中出現(xiàn),第十一屆世錦賽前三名選手都選用了高銳角反切這個動作,而我國選手均沒有此類難度。
通過難度動作的對比可以看出,獲得每一屆世錦賽前三名的選手在難度動作類別的選擇中都會出現(xiàn)比較獨特的難度動作類型,表現(xiàn)出難度類型的多樣化,展現(xiàn)出優(yōu)秀運動員身體綜合素質能力的超群性。而我國混雙選手在參加的這五屆世錦賽中的難度動作選擇都非常普通,是一般性的難度動作,我們有的人家都有,別人有的我們沒有。通過這一層面對比看出,我國混雙選手在難度類型的選擇上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同時也說明我國運動員身體素質能力的欠缺。
2.2.2 各組別難度動作整體排列順序情況對比與分析 以下是近五屆世錦賽混雙項目成套動作中的難度動作順序統(tǒng)計。
表4 第七屆世錦賽難度動作整體布局
表5 第八屆世錦賽難度動作整體布局
國際體聯(lián)(FIG)2001—2004年競技健美操競賽規(guī)則中未對難度動作的均衡性提出很高的要求,只要滿足難度動作不缺類,盡可能選擇分值高的難度動作即可。在四組難度動作中C組跳與躍類難度類別最多,參賽選手都會注重該組別難度動作的選擇。由表4~5可以看出,冠軍選手選用了8個C組類動作,反映出該組合運動員的下肢爆發(fā)力較強;第二名6個C組類動作,第三名7個C組類動作,中國7個;B組類的難度動作都選用了1個,選手之間相差不大。
表6 第九屆世錦賽難度動作整體布局
表7 第十屆世錦賽難度動作整體布局
在2005-2008年競賽周期中,F(xiàn)IG競技健美操競賽規(guī)則中專門對難度動作的均衡性提出了較為明確的要求,即難度動作要合理均衡地編排在成套動作中。在第九屆世錦賽中世界前三名選手選擇的難度均是A組2個、B組2個、C組6個、D組2個,而我國選手的選擇編排是A組2個、B組1個、C組7個、D組2個,動作選擇的均衡性存在一定的差距,過多地選用了C組難度動作。在成套動作四個組別的的排列中,世界前三名選手的前后各6個動作中都包含了4個組別難度動作,比較均衡,而我國選手在前6個難度動作中沒有出現(xiàn)B組動作,這也是在選擇難度動作時只選擇了一個B組難度動作的緣故。因此,在成套動作中難度動作出現(xiàn)排列布局不合理與不均衡現(xiàn)象。在第十屆世錦賽中這種情況更加突出,前三名選手在前后各6個難度動作中都出現(xiàn)了4個組別的難度動作,而我國選手只出現(xiàn)了A組與C組難度動作,沒有出現(xiàn)B組與D組難度動作,而在后6個難度動作中,尤其是最后4個動作都是B組與D組類動作。由于過于集中排列在成套動作后半套,所以成套難度動作的布局明顯顯現(xiàn)出不均衡性。
表8 第十一屆世錦賽難度動作整體布局
在第十一屆世錦賽中,難度的選擇方面有所變化,每支隊伍都在追求高分值難度動作。由于地面難度數(shù)量只能做6個,因此,各隊伍在地面的難度選擇基本都以高分值為取向,前三名的地面難度動作分值分別在4.5/4.6/4.5(未除以2);我國選手只有3.9分(未除以2),與前三名選手相差0.6分之多。從統(tǒng)計的順序看,除了冠軍選手將D組難度全部編排在后面,第二、三名選手的動作順序編排基本均衡,前后半套均出現(xiàn)了四類組別的難度動作。冠軍選手由于選用的D組類難度相對較少,對運動員技術與體能要求不高,且完成動作的成功率高,因此,質量分得分較高,但從難度動作編排的均衡性上看,還是鼓勵成套動作中難度動作數(shù)量的合理調配。在成套動作創(chuàng)編過程中既要提高難度動作的分值,又要考慮難度動作合理、均衡地安排在成套動作中,以滿足規(guī)則的要求。
3.1 結論
1)通過近二十余年的努力,我國混雙項目的成績已從1999年世界健美操錦標賽第18名上升至2006年的第5名,呈現(xiàn)出較強的上升趨勢,具備了與世界強隊的抗衡能力,但成績不夠穩(wěn)定。
2)在難度動作的成功率、難度分值方面與世界強隊相比仍有較大差距,運動員身體綜合素質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3)成套動作中難度動作選擇的均衡性與世界前三名隊伍相比存在明顯差距,我國運動員在不同類型難度動作的掌握、難度動作的編排及編排的藝術性方面還有差距。
4)我國選手在高分值特色難度動作的選擇方面,雖然高分值的難度動作數(shù)量有所增加,但在成套難度動作中缺乏獨特的難度動作,編排缺乏競爭力,成套動作既無難度優(yōu)勢,也無質量特色。
3.2 建議
1)加強運動員身體綜合素質能力的全面提高,尤其是女運動員?;祀p項目除了有嫻熟的技術動作和出色的表現(xiàn)力外,關鍵是運動員要有充分的體能儲備以及肌肉的無氧耐力,才能保證成套動作的完美完成。
2)混雙項目不僅要具備個人全面的綜合素質能力,還要有展示項目的特色內容,發(fā)展獨特創(chuàng)新的難度動作,有絕活的難度動作才能體現(xiàn)出更強的實力優(yōu)勢。
3)我國競技健美操混雙項目難度動作的成功率比較薄弱,加強難度動作的穩(wěn)定性訓練應成為技術訓練的重點。
4)加強與高水平隊伍的學習交流,注重培養(yǎng)我國教練員專業(yè)業(yè)務水平及能力的提高。
[1]楊峻峰,李宗浩,馬桂霞.競技健美操男子單人項目成套動作中難度動作的編排規(guī)律與特點[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3(1):63-64.
[2]國際體操聯(lián)合會.1997~2000競技健美操競賽規(guī)則[S].1997.
[3]國際體操聯(lián)合會.2001~2004競技健美操競賽規(guī)則[S].2001.
[4]國際體操聯(lián)合會.2005~2008競技健美操競賽規(guī)則[S].2005.
[5]王佑平,王 宏.國際競技健美操現(xiàn)狀之介紹[J].體操信息,1999(3):2-6.
[6]曲雪芹.我國競技健美操混合雙人項目的現(xiàn)狀分析與對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7]肖光來.健美操[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1.
[8]董新軍,刁在箴.國際健美操2005版新規(guī)則變化的主要特點及競技性展望[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5,25(2):91 -94.
[9]姚麗琴.從競賽規(guī)則變化談競技健美操的發(fā)展趨勢與對策[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2(4):65-67.
[10]韓春英,習壽華,韓 甲.我國競技健美操難度動作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策略[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7(3):74-77.
Difficult Ac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Mixed Pair Gymnastics Aerobics in China
SONG Bo,ZHANG Zhuo
(1.Department of Sports Arts,Guangzhou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Guangzhou 510500,Guangdong,China;2.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China)
Team China had taken part in almost every competition held by Federation of International Gymnastics(FIG)since 1995,the first World Championship of Aerobic Gymnastics(WCAG).With the effort from aerobics gymnasts and coaches,mix pair’s highest ranking rose from the18th place in WCAG in 1999 to the5th place in 2006,which showed that it rocketed to the top.In this article,three times code changes of aerobic gymnastics(AG),and top three mix pairs(MP)in WCAG from 2002 to 2010 are placed as object of study which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For offering reference frame of improving and promoting China MP’s ranking and performance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the article researches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China MP’s ranking.For offering constructive reference of AG training,it also discusse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P,the choice and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MP’s difficulties.
aerobic gymnastics;m ix pair;choice of difficult action;balance
G831.3
A
1004-0560(2012)01-0115-05
2011-12-20;
2012-01-10
宋 波(1980-),男,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體育教學運動訓練、理論與方法。
責任編輯:劉紅霞
?運動人體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