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博會 劉影 張國華 方芳 張文真
近年來,國內外對原因不明習慣性流產病因的研究取得了很大進展,其病因十分復雜,涉及遺傳、內分泌、免疫學機制、解剖和感染等諸多因素,已有研究證明80%的原因不明習慣性流產與免疫學機制有關[1,2],其中淋巴細胞亞群及其相關細胞因子與原因不明習慣性流產關系更是目前研究的新熱點。研究發(fā)現輔助性T淋巴細胞1/輔助性T淋巴細胞2(Th1/Th2)比值失衡與原因不明習慣性流產有密切關系[3]。但導致其失衡的原因和機制尚不清楚,B7-1,B7-2是B7家族中重要的共刺激分子,有研究表明,B7家族介導的免疫應答反應參與T淋巴細胞的活化[4]。有關B7-1,B7-2在原因不明習慣性流產患者絨毛中表達的研究尚未見報道。本文運用流式細胞技術,首次檢測原因不明習慣性流產患者絨毛B7-1、B7-2表達水平變化。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至12月我院就診的原因不明習慣性流產患者20例(流產組),年齡22~45歲,平均年齡31.4歲。正常早孕孕婦15例(正常妊娠組),年齡21~36歲,平均年齡29.1歲。
1.2 儀器與試劑 Epics-XLII型流式細胞儀,鼠抗人FITC-B7-1、PE-B7-2及陰性對照均購自美國Becton Dickinson公司。
1.3 檢測方法 將2組流產術后絨毛組織機械碾碎,用貼壁法制備單個巨噬細胞懸液。取單細胞懸液1×106個/ml,加入鼠抗人FITC-B7-1、PE-B7-2單克隆抗體及FITC-IgG及PE-IgG各0.1 ml,洗滌、離心,設本底對照和陰性對照。采用流式細胞儀計數10 000個巨噬細胞中B7-1和B7-2陽性細胞百分比。
1.4統(tǒng)計學分析應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流產組絨毛組織中B7-1的表達高于正常妊娠組(P<0.05);流產組絨毛組織中B7-2的表達百分比低于正常妊娠組(P <0.05)。見表1。
胚胎是一半同種移植物,妊娠成功有賴于胎兒-母體間免疫平衡,表現為妊娠免疫耐受。正常妊娠是一種“Th2現象”[5,6],即趨向于 Th2 型細胞因子參與的免疫耐受,而偏離Th1型細胞因子參與的免疫損傷。原因不明習慣性流產的發(fā)生是Th1型細胞因子參與的免疫損傷,但導致其Th1現象的原因和機制尚不清楚。
表12組絨毛B7-1、B7-2表達水平比較%,±s
表12組絨毛B7-1、B7-2表達水平比較%,±s
注:與正常妊娠組比較,*P <0.05
B7-1 B7-2流產組(n=20) 11.8 ±1.4* 36.2 ±1.9組別*正常妊娠組(n=15) 10.2 ±1.1 38.9 ±4.4 P值0.001 0.017
B7-1,B7-2是B7家族是重要的共刺激分子,它們參與Th細胞的調節(jié)。本研究發(fā)現,原因不明習慣性流產患者絨毛組織中APC表面B7-2的表達低于正常妊娠女性,B7-1的表達高于正常妊娠女性,上述變化可能導致了Th細胞表達白細胞介素(IL)-2及IL-2受體,表現為免疫排斥,損害妊娠,使機體發(fā)生了原因不明習慣性流產。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原因不明習慣性流產孕婦存在B7-1,B7-2異常,推測B7-1,B7-2異??赡艽龠M了原因不明習慣性流產發(fā)生。我們期望B7-1,B7-2異常的現象,能為原因不明習慣性流產治療提供新的思路。
1 Beydoun H,Saftlas AF.Association of human leucocyte antigensharing with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s.Tissue Antigens,2005,65:123-135.
2 Ksouri H,Zitouni M,Achour W,et al.Recurrent pregnancy loss related to immune disorders.Ann Med Interne(Paris),2003,154:233-247.
3 邱麗華,林其德,洪燕,等.原因不明習慣性流產患者主動免疫前后T輔助細胞1、2型細胞因子變化的研究.中華婦產科雜志,2001,36:408-410.
4 Alegre ML,Fallarino F.Mechanisms of CTLA-4-Ig in tolerance induction.Curr Pharm Des,2006,12:149-160.
5 閻華,王愛華,王華芝,等.腫瘤壞死因子-α、白細胞介素-10在反復自然流產患者母胎界面及絨毛組織中淋巴細胞的表達.生殖醫(yī)學雜志,2003,12:232.
6 Makhseed M,Raghupathy R,Azizieh F,et al.Th1 and Th2 cytokine profiles in recurrent aborters with successful pregnancy and with subsequent abortions.Hum Reprod,2001,16: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