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傳承與創(chuàng)新是臨床醫(yī)學的永恒主題——訪我國著名臨床腫瘤學家孫燕院士

        2012-11-06 06:14:54劉之靈
        科學中國人 2012年7期
        關鍵詞:研究

        本刊記者 劉之靈

        傳承與創(chuàng)新是臨床醫(yī)學的永恒主題
        ——訪我國著名臨床腫瘤學家孫燕院士

        本刊記者 劉之靈

        專家簡介:

        孫燕教授,我國著名臨床腫瘤學家,內科腫瘤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從1959年開始在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腫瘤醫(yī)院工作,半個多世紀以來在開放抗腫瘤新藥,中西醫(yī)結合和綜合治療方面卓有貢獻。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他是衛(wèi)生系統先進工作者、協和醫(yī)科大學名醫(yī)、北京市醫(yī)德楷模。曾因開發(fā)我國自己研制的新藥獲得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發(fā)明和科學進步獎。著有《內科腫瘤學》、《肺癌》和《臨床治療內科治療手冊》等專著28部,發(fā)表學術論文300多篇,培養(yǎng)博士生41人,碩士生4人?,F任國家新藥(抗治療)臨床研究中心主任,癌癥基金會副主席、亞洲臨床腫瘤學會和CSCO名譽主席。

        “內科治療將成為腫瘤治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

        記者:最近您在中央電視臺《大家》欄目談了您半個多世紀在臨床學領域內的經歷和創(chuàng)新,去年內科腫瘤學大會上您做的主題報告也是“腫瘤內科學:過去、現在和將來”。作為中國臨床腫瘤學發(fā)展的親歷者,請您談談,中國腫瘤內科在學科的建立、發(fā)展進程中,有哪些里程碑式的事件?

        孫燕:回顧半個多世紀我國臨床腫瘤學的發(fā)展,真有些滄桑之感?,F代中國臨床腫瘤學的開端是1933年在北平協和醫(yī)院成立的腫瘤組。1941年協和關門以后,當時還是青年醫(yī)師的金顯宅到天津馬大夫醫(yī)院(即后來的天津人民醫(yī)院)開展工作,主要是手術治療。1939年上海的吳桓興醫(yī)師被選派赴歐洲學習放射腫瘤學,二戰(zhàn)以后于1947年回國任中比雷錠醫(yī)院院長,這就是上海腫瘤醫(yī)院的前身。

        新中國成立初期,由于當時衛(wèi)生的狀況,臨床腫瘤學不被重視。直到建國10年以后我國才開始重視腫瘤問題,并啟動了比較全面的規(guī)劃、建設和研究。有關臨床腫瘤學的發(fā)展,歷史上曾經有過兩次重要的大討論:

        第一次討論是50年代末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腫瘤醫(yī)院建院之初,在幾位臨床腫瘤學元老,吳桓興教授(時任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腫瘤醫(yī)院院長)、金顯宅教授(時任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腫瘤醫(yī)院顧問)和李冰教授(時任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腫瘤醫(yī)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的領導下,對我國臨床腫瘤學的發(fā)展進行了討論,制定了以綜合治療為模式的發(fā)展方向。隨之,在1959年的第一屆全國腫瘤學大會上,與會者就臨床腫瘤學發(fā)展達成4項共識,即:預防為主、中西醫(yī)結合、基礎研究與臨床研究結合、綜合治療。雖然在今天,綜合應用現有手段診斷、防治腫瘤已經深入人心,為國內外學術界所接受,但是這在當時還是難能可貴和具有遠見的。吳桓興是一位放射腫瘤學家,金顯宅和李冰則是外科腫瘤學家,但他們共同支持和創(chuàng)建了一個當時正在發(fā)展中的新興學科——腫瘤內科學??梢姡麄円呀浨宄卣J識到內科治療將成為腫瘤治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

        第二次討論,是20世紀70年代,周恩來總理沖破“四人幫”的阻撓,對腫瘤界做出了重要指示:腫瘤是多發(fā)病、常見?。粦斏钊胝{查摸清我國的發(fā)病情況,并采取預防措施;結合我國具體情況和實踐經驗編寫我國自己的參考書;大力開展高發(fā)區(qū)研究等等。這些指示明確了我國腫瘤學前進的方向,也成為我們開展工作的重要指導原則。

        記者:在腫瘤學科發(fā)展的同時,抗腫瘤藥物的研發(fā)也隨之開展。您是怎樣開創(chuàng)這一工作,在過去的50余年間,我國腫瘤內科學界有哪些改善臨床實踐的新藥和新治療方法值得稱道?

        孫燕:前面我已經談過為了發(fā)展腫瘤綜合治療,幾位元老共同支持了腫瘤內科的建立和發(fā)展。因為都是中國醫(yī)學科學院的下屬單位,1959年我從協和醫(yī)院調到腫瘤醫(yī)院(當時叫日壇醫(yī)院)之初非常希望分配到外科。后來才知道領導要我和周際昌兩個青年醫(yī)師創(chuàng)建一個新學科,當時叫“化療組”。當時非常艱苦,只有5張床和4種抗腫瘤藥物,不但要收治住院病人還要看門診和開展門診治療和研究。但幾位元老都鼓勵我們,并由吳桓興院長親自領導我們查房決定治療計劃。

        在十年浩劫以前那6年中,經過很多前輩像前邊說的3位領導及張安、哈獻文、胡郁華醫(yī)師的幫助和我們自己的努力,到1965年我們就有了獨立的35張床位的病房和5位醫(yī)師,抗腫瘤藥物也增加到十余種,并正式稱為內科。

        這一階段,在學術上最令我們鼓舞的是從1960年開始試用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研制的N-甲酰溶肉瘤素,在睪丸經原細胞瘤取得成功。此項研究結果由吳桓興院長拿到1962年在莫斯科召開的第8屆世界腫瘤大會報告后得到國際贊譽,和宋鴻釗教授的高劑量化療治療絨毛膜上皮癌的結果被稱為“藥物治愈臨床腫瘤的典范”。這樣,我們繼續(xù)收治晚期精原細胞瘤病人,在獲得良好療效以后將殘留的腫瘤進行了手術切除。以后我們總結了118例的遠期結果,10年生存率達到55.6%, 有的病人健康生存30多年。這項研究曾獲得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N-甲酰溶肉瘤素被收入我國基本藥品目錄。此外,我們還開展了晚期乳腺癌、淋巴瘤、癌性胸腹水和動脈插管化療的研究,也都取得一定成果。并完成了《腫瘤學進展-化學治療》(上海科技出版社,1965)和《腫瘤化學治療的臨床應用》(上??萍汲霭嫔?,1966)兩本專著。但這些成果,很快在遠動中成了我們“走白專道路”的罪證,受到批判。那時,整個腫瘤研究被打成“高精尖”,內科也被拆散。

        1983年國際免疫學大會

        1966年我到河南林縣參加食管癌防治工作。1970年全家到甘肅定西安家落戶,在那里做內兒科醫(yī)生兩年。這兩年,其實我們也挽救了不少病人,也充分體會:“把醫(yī)療衛(wèi)生工作重點放到農村去”的重要意義。不久前,甘肅電視臺《感動甘肅》還特別授予那時全體“626戰(zhàn)士”集體獎。我和陳可冀院士作為代表去領獎,頒獎人正是我42年前挽救的病兒和另一位女病人的家屬。

        1972年周總理根據當時緊迫的需要把腫瘤醫(yī)院下放的部分醫(yī)師調回,繼續(xù)從事腫瘤防治工作。正如前面所述,這實際是錯誤路線對腫瘤看法的問題:明明是多發(fā)病、常見病,而且發(fā)病率越來越高,“四人幫”非要說成“高精尖”加以破壞。我們回來以后一切工作又逐漸得到恢復。不久,粉碎了“四人幫”,以后改革開放,我國腫瘤防治工作在正確路線的指引下又得到迅速健康發(fā)展。

        “在學習和引進的同時,我們仍然有一定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改善了臨床實踐?!?/h2>

        記者:在中國臨床腫瘤學的發(fā)展歷史中,有哪些令世界同行矚目的成就?

        孫燕:2009年為了紀念建國60周年,我們曾總結我們臨床腫瘤學的重要成果。雖然我們遭遇了十年浩劫這樣的干擾,但還是取得一定成績。其中腫瘤高發(fā)區(qū)的研究和抗腫瘤新藥的開發(fā)和應用都受到國際同行的廣泛認可。(中國新藥雜志2009;18:1695-1700)

        河南省林縣食管癌現場研究始于上世紀50年代,針對有1700萬人口的食管癌高發(fā)地區(qū)展開大規(guī)模普查。在調查的基礎上,衛(wèi)生部又在1973-1975年組織了全國居民死亡回顧調查,并編寫了著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惡性腫瘤地圖集》,受到全世界同行的重視。從80年代中期經過多次論證我們和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NCI)達成了協議,在高發(fā)人群開展維生素加微量元素的雙盲干預實驗,結果在1993年發(fā)表在JNCI:治療組食管癌、胃癌和白內障發(fā)病率明顯下降。成為全球第一個類似研究的陽性試驗。

        1974年,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腫瘤醫(yī)院孫宗棠與上海的湯釗猷等在江蘇啟東開展大規(guī)模肝癌篩查工作,并提出了“小肝癌”和“亞臨床肝癌”等概念,很快得到國際上的關注。為此,美國NCI將1979年度金質獎章授予孫宗棠、湯釗猷和朱源榮3位醫(yī)師,以表彰他們在腫瘤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方面做出的巨大貢獻。

        1975年開始,我們在云南個舊錫礦展開了肺癌現場研究,并在之后每年派醫(yī)療隊協助展開篩查和治療。還曾組織國際會議,邀請多國專家協助解決了病因問題的爭論。我本人也曾在1981年的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上介紹了云錫肺癌的情況,受到廣泛關注。之后,美國NCI邀請云錫礦工肺癌研究人員赴美講學交流,并達成一些合作項目。

        由于腫瘤的發(fā)生率越來越高,在我國居民死亡原因中已經位居前列。因此,尋找有效的抗腫瘤藥物和治療方法受到廣泛關注。當然,在改革開放之前,由于歷史原因導致臨床試驗方法不規(guī)范,所得到的結果也同樣存在問題。1985年,我國政府頒布《藥品法》并且制定了《新藥臨床審評規(guī)范》,從而使藥品的審評走向規(guī)范化道路。

        近半個世紀以來,我國在相當長的年代主要是學習和引進國外抗腫瘤藥物和方法。但在腫瘤內科治療領域內,我們仍然有一定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改善了臨床實踐。例如,大劑量化療治療絨毛膜上皮癌;N-甲酰溶肉瘤素治療睪丸精原細胞癌;全反式維甲酸和砷劑在急性早幼粒白細胞治療中的應用;欖香烯治療癌性胸水;參一膠囊抑制腫瘤新生血管;重組人血管抑制素提高非小細胞肺癌化療效果等等。這些研究項目大多曾經獲得國際上的大獎和國家獎,有多數已經進入診療規(guī)范。近年來,我國自主創(chuàng)新的藥物日益增多,為我們提供了新的研究課題。

        記者:近年來,中國臨床腫瘤學家越來越多地參與了國際多中心臨床研究,您認為有哪些研究成果值得矚目?

        N-甲酰溶肉瘤素的結構

        孫燕:由我國學者發(fā)起組織的、在亞洲開展的多中心Ⅲ期臨床研究,IPASS研究,在2008年的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上公布了最終結果,論文發(fā)表在《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NEJM)上。這項納入來自87個臨床中心的1217例初治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研究,比較了吉非替尼與標準化療(卡鉑+紫杉醇)療效。研究發(fā)現在亞洲的非吸煙肺腺癌患者中,吉非替尼作為一線治療優(yōu)于傳統化療;這一優(yōu)勢尤其體現在存在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突變的肺癌患者中。這項結果,進一步促進了分子靶向治療在常見腫瘤中的應用,更是我國臨床腫瘤學者對世界醫(yī)學作出的重要貢獻。

        EACH研究是另一項大型隨機對照Ⅲ期臨床研究,有包括中國大陸、臺灣和韓國等多中心參與。研究比較了在晚期肝癌患者中,FOLFOX4與DOX的療效。結果顯示,FOLFOX4方案耐受性良好,而且顯著延長患者的總生存和無進展生存。這是第一次證明系統化療可以有效改善晚期肝癌患者預后。

        另外,旨在比較厄洛替尼與傳統化療一線治療EGFR基因突變肺癌患者療效的OPTIMAL研究,也在2010年ESMO年會上報告了結果。并進一步為TKIs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的應用提供了有力的證據。去年,我們在世界肺癌大會(WCLC)上報道了我們自己研發(fā)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颂婺崾艿搅藝H同行的關注。說明在表皮生長因子TKI中療效和其他TKIs相當但不良反應較小。

        “中西醫(yī)應當互相補充,從認識上和具體治療原則上提高,給病人帶來裨益?!?/h2>

        記者:您在中西醫(yī)結合方面也有一些成績和新的見解,請扼要談談。

        孫燕:中醫(yī)中藥是中華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是祖先留給我們的財富。中西醫(yī)是兩種衛(wèi)生保健體系,在歷史上各自做出過卓越貢獻。中醫(yī)中藥是一偉大寶藏,經受過歷史的洗禮。和西醫(yī)相比,中醫(yī)更重視整體,認識疾病發(fā)生的條件,強調防病、“治未病”。陰陽、正邪論是唯物辯證的;中醫(yī)認識到正虛是很多疾病包括腫瘤的重要內因,“邪之所輳其氣必虛”,比西醫(yī)早千年;正虛學說已經現代醫(yī)學認識和承認。中醫(yī)治病入手比較廣泛,重視病理生理的調整。中醫(yī)在相當年代里也是十分開放的,能夠吸收其他民族的成就,不斷豐富完善自己。

        西醫(yī)本不是哪一民族的醫(yī)學而是全球醫(yī)生臨床實踐的結晶,比較能融合現代科學成就,認識疾病具體、深入。和中醫(yī)相比,較為機械,雖然也強調“個別對待”但在很多年代對如何個別對待缺少深入探討。越來越多的意向是認為中西醫(yī)應當互相補充,從認識上和具體治療原則上提高,從而給病人帶來裨益。

        在上世紀50-60年代,一大批有作為的西醫(yī)學習中醫(yī),中西醫(yī)有了互相融會的趨向,并取得一些成果。最大的成績我認為是中醫(yī)進入醫(yī)院,和西醫(yī)不同學科一樣成為重要科室之一,得到互相認識、交流乃至結合的機會。不足之處是由于歷史的原因,真正的討論和論證不夠,那時由于政治原因不允許討論中醫(yī)的缺點,甚至有人藉此搞浮夸、扣政治帽子,因而進展不快。

        改革開放以來的30多年,中央提出中西醫(yī)并舉,結合的空間擴大,學術環(huán)境更自由了,思路也更具體了。目前是開展爭鳴、論證的好機會。循證醫(yī)學要求用事實說明我們對事物的認識。所以只要做出成績總會閃光,被接納承認。世界醫(yī)學重新重視自然和傳統醫(yī)學,應當抓住機遇通過中西醫(yī)結合對世界醫(yī)學做出我們民族的新貢獻。

        祖國醫(yī)學在慢性病的調控上具有獨特的作用。而調控是21世紀醫(y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靶向治療本身就是調控,我國學者應當更容易理解,不同于古代調控寒熱、虛實和陰陽,我們目前調控的是基因、受體、免疫和激酶而已。祖國醫(yī)學的辨證論治,同病異治和異病同治和我們目前的治療個體化應當是相通的。

        我在60年代初曾經脫產學習中醫(yī)一年,并且拜三代世醫(yī)姚孝武為師,因為工作關系我還有很多中醫(yī)老師和朋友例如秦伯未、余桂清、張代釗、郁仁存、劉嘉湘等,多年得到他們的指點。

        扶正中藥促進細胞免疫功能的研究開始于70年代中期,那時我從甘肅回來知道那里黃芪很好而且便宜;另一個原因是那時細胞免疫受到重視而且有了檢測指標。吳桓興院長和我談:“既然我們多數病人在我們這里治療中和治療后都去吃中藥,你能不能檢測一下看免疫功能有沒有作用?”這樣我們開始應用現代科學方法和指標研究扶正中藥的作用,得到初步結果以后我們又組織了幾個中心的協作研究。1980年以后我與美國MD Anderson腫瘤中心的同行進行了實驗研究,證實了傳統中藥黃芪、女貞子、蘆筍、仙靈脾等可促進病人免疫功能的恢復,祛除T抑制(Ts)細胞的活性,保護腎上腺和骨髓功能。輔助放射、化療應用,能提高病人的遠期結果,臨床資料證明:現代治療佐以扶正調理中藥,癌癥患者10年生存率可以提高15%。從女貞子中提取了一種促免疫有效成分——齊墩果酸,通過多中心雙盲臨床研究證明有良好療效。扶正中藥研究被評為衛(wèi)生部、天津市及中國醫(yī)學科學院成果,并獲得第一屆國際自然免疫與生物反應調節(jié)劑大會獎。我曾應邀在美國、日本、德國、法國、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在我國召開的國際會議上報告。在我們研究的基礎上制成的貞芪扶正沖劑和膠囊、扶正女貞素自正式投產以來,進入醫(yī)保目錄,在國內外暢銷。

        正是由于扶正中藥促免疫的研究在國內外受到廣泛重視, 1983年與美方合作在北京組織召開了“中醫(yī)中藥與現代免疫”的國家討論會。有八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同行及記者參加。我國健康報, 醫(yī)學論壇報, Beijing Review等和香港報紙,以及美國全國性報紙USA Today, Oncology Times, 洛杉磯時報,Tempa Tribune, Tyler Day by Day和美國醫(yī)學會雜志(JAMA),也都做過報道。JAMA還專門發(fā)了一篇很有興趣的評述“中西方會面平衡免疫學的陰陽”。1996年在第63次香山科學會議上被認為是我國腫瘤學領域內應用現代科學從事傳統醫(yī)學研究的代表性工作,并應邀在1997年世界中西醫(yī)結合大會和1998年國際中西醫(yī)結合腫瘤防治學術研討會上做主題報告。

        另一項研究是參一膠囊的開發(fā)。人參是中醫(yī)常用補養(yǎng)藥品,有效成分有多糖和皂甙,Rg3是一種皂甙,實驗研究發(fā)現它具有抑制腫瘤新生血管和基質金屬蛋白酶的表達,干擾內皮細胞與細胞外基質的相互作用,阻止腫瘤血管網的形成,并能抑制腫瘤組織VEGF的表達。我們于2000年7月至2002年5月由5個協作單位共同完成了前瞻性雙盲隨機試驗,共收入經病理或細胞學檢查確診的III-IV期的非小細胞肺癌106例。結果:近期療效治療組有效率33.4%(17/51),對照組14.5%(8/55);平均生存期治療組15.3月,對照組9.7月;中數生存期治療組10.0月,對照組8.0月,均有顯著差異。最近我們的隨訪結果證實參一膠囊具有一定生存效益。

        記者:您研究的成果還有血管內皮抑素和??颂婺幔舱埥榻B一些。

        孫燕:謝謝!我知道你是做了功課才來的。

        血管內皮抑素最先是在70-80年代由美國Folkman教授的團隊研究的,由于不夠穩(wěn)定和單獨應用療效有限而在II期臨床后終止。我國羅永章教授是一位化學家,他在美國通過增加9各氨基酸解決內皮抑素的穩(wěn)定和大量生產問題回國創(chuàng)業(yè)。煙臺麥得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大腸桿菌作為表達體系生產出了新型重組人血管內皮抑制素(代號YH-16)。2001年8月由我們負責開展臨床試驗,結果表明人體耐受性良好。2002年3月進人IIB期臨床試驗,初步觀察到單藥應用有一定的抗腫瘤作用,聯合長春瑞濱和順鉑(NP方案)對肺癌有較好的療效。2003年4月到2004年6月間由我們組織全國24所大型綜合醫(yī)院及??漆t(yī)院進行了隨機、雙盲、安慰劑平行對照、多中心III期臨床試驗,試驗入選了493例11I/I V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試驗按2:1比例對初治、復治患者進行隨機分組,試驗組接受N P十Y H-16治療,對照組接受NP十安慰劑治療。其中486例患者可評價療效??偨Y時統一請與該試驗無關的肺癌和影像學專家委員會集體評定療效,鎖定后開盲。試驗組和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35.4%和19.5%;總臨床受益率分別為73.3%和64.0%;總的中位疾病進展時間分別為6.3個月和3.6個月。隨診結果表明3年生存率治療組比對照組提高10%,具有明顯生存效益。試驗組與對照組在血液學及非血液學毒性方面,中、重度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均無統計學差異。此藥在2006年經過藥政部門批準上市。以后,我們對全國154家醫(yī)院共入組2725例進行了隨訪,中位隨訪時間為18個月。證實了III期研究的結果。上海的韓寶惠教授應用本品與美國常用PC(紫杉醇+卡鉑)方案聯合也取得同樣結果。目前我們正在進行治療癌性胸腹水、黑色素瘤和大腸癌的臨床研究。我們在2005、2006、2010年分別在美國ASCO年會做了報告。本項研究在2010年獲得國家發(fā)明二等獎。

        埃克替尼也是由三位回國博士研發(fā)的靶向藥物。是我們自主開發(fā)的表皮生長因子(EGF)細胞內傳導過程中酪胺酸激酶抑制劑(TKI)。其核心結構部分與常用的吉非替尼和厄羅替尼相似,與厄洛替尼的最大不同之處是其封閉的喹啉環(huán),而厄洛替尼是一個開環(huán)狀態(tài),因而應具有更好的脂溶性,更容易穿過細胞膜或血腦屏障。這是我國第一個批準上市的小分子靶向抗腫瘤藥。

        Rg3(參一膠囊)的結構圖

        恩度的結構和美國內皮抑素的比較

        此研究包括在2個不同的研究中心完成的2個獨立的I/IIa臨床試驗。其中一個采用每日3次的給藥方法,另一個采用每日2次的給藥方法。2個試驗均以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I/II期相結合的臨床試驗設計,即首先進行劑量遞增的I期試驗,當探明其有效并安全的劑量后,對該劑量組進行擴大入組并遞增劑量進一步評價??颂婺岬某醪剿幬锆熜Ш桶踩裕?yōu)化選擇用藥劑量和服藥方法。

        ??颂婺酙II期臨床試驗(ICOGEN研究)納入了399例經過1種或2種含有鉑類方案化療失敗,且經組織學或細胞學診斷確認的IIIB期或IV期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根據I/IIa期試驗的推薦劑量,試驗組予??颂婺峥诜?25mg片劑每日3次,吉非替尼250mg模擬片每日1次,直至病情進展或出現不能耐受的毒性;對照組予吉非替尼250mg片劑,每日1次,??颂婺?25mg模擬片每日2次,直至病情進展或出現不能耐受的毒性。結果顯示,??颂婺嶂委熂韧熓〉耐砥诜切〖毎伟┋熜Ш图翘婺嵯喈敚?颂婺峤M與吉非替尼組的總有效為27.6% 和 27.2%,提示??颂婺崤c吉非替尼療效相當;埃克替尼組的中位疾病進展時間為5.1月,顯著長于吉非替尼組3.6月。兩組的中位總生存期相近,分別為504天(??颂婺峤M)和531天(吉非替尼組),進一步隨訪還在進行。

        與吉非替尼相比,??颂婺嵩诎踩苑矫婢哂休^明顯的優(yōu)勢。??颂婺峥偟牟涣挤磻l(fā)生率為60.5%,明顯低于吉非替尼70.4%,且兩者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其中,??颂婺峤M與吉非替尼組皮疹的發(fā)生率為分別為40%和49.2%;腹瀉的發(fā)生率??颂婺峤M為18.5%,吉非替尼組為27.6%,明顯低于吉非替尼。

        我們對收集到的152例標本進行基因檢測,共134例(??颂婺?8例,吉非替尼66例)獲得檢測結果。其中,突變患者中E-19缺失(59%)和E-21的L858R(29%)占總突變患者的88%。突變患者總有效率(57%)明顯高于野生型患者(4.5%),其中E-19缺失(73%)明顯優(yōu)于L858R(40%)。中位無進展生存突變型為6.6個月,顯著優(yōu)于野生型2.4個月;兩組總中位總生存期突變型較野生型提高11.7個月(20.2個月和8.5個月,差別非常顯著)。顯然,??颂婺嵩诎踩院椭委煷翱谏暇哂忻黠@優(yōu)勢。

        “創(chuàng)新是一切發(fā)展的靈魂,人才培養(yǎng)是CSCO發(fā)展之根本,攜手在抗癌路上同行?!?/h2>

        記者:您在我國臨床腫瘤學的發(fā)展中做了很多貢獻,您最得意的是哪些?

        埃克替尼和已經上市的兩種TKIs的結構圖

        孫燕:我是一個普通醫(yī)生,生活中有過坎坷也有歡樂。我給自己的一生工作定位為“承上啟下”,把從老師學到的繼承下來,努力作些創(chuàng)新,再通過努力教會學生讓他們給國家多做貢獻造福廣大患者。我只是由于工作的需要當選為院士,我的老師包括我的恩師吳桓興、金顯宅和在腫瘤醫(yī)院一同工作的前輩谷銑之、黃國俊、哈獻文等都沒有做過院士。所以,我在1999年寫過一首小詩“創(chuàng)業(yè)艱苦四十年,初問涕淚念前賢;承上啟下平生志,桃李紛飛滿人間。”(抒懷)說的是心里話。

        第一屆內科大會

        前面說到的幾位元老晚年都囑咐我一定要繼續(xù)發(fā)展腫瘤學事業(yè)和綜合治療的原則。這些都令我終生難忘,也是我對他們的承諾。

        我最高興的是臨床協作中心(CSCO)的發(fā)展。1996年由我在昆明主辦第3屆亞洲臨床腫瘤學大會,到會的有法、美、德、意等歐美國家專家和亞洲各國的代表共1000多人。當時,很多中青年腫瘤專家向我提出:“為什么不成立中國臨床腫瘤學會?”因此,經過一年的籌備于1997年正式在北京成立了CSCO,特別值得紀念的是得到前衛(wèi)生部長錢信忠及衛(wèi)生部副部長的彭玉和很多老專家的支持。從大會的照片可以看出當時整個臨床腫瘤學的領導和專家都親自出席了。我們?yōu)镃SCO制定了會訓“團結、務實、協作、創(chuàng)新”,并以此為發(fā)展的目標。15年過去了,CSCO已經有個人會員10000多,團體會員70多,每年年會參會人員超過20000,成為僅次于美國ASCO,歐洲ESMO的臨床腫瘤學專科學會。2003年和ASCO,2004年與ESMO,2006與ACOS(亞洲臨床腫瘤學會),2008年與澳大利亞臨床腫瘤學會(COSA)均簽訂了互相承認會員資格的兄弟學會關系。此外,CSCO還和WHO、國際抗癌聯盟(UICC)、歐洲腫瘤研究協作組織(EORTC)、旅美華人血液和腫瘤醫(yī)師協會(CAHON)、國際癌癥治療與研究網絡(INCTR)、美國綜合診療中心網絡(NCCN)等建立了密切聯系。成為引領中國專業(yè)學術團體走向世界的一面旗幟。(請參閱:一個民間學術團體的力量。中國處方藥,2010,第2期)

        有了與發(fā)達國家的平等地位,我們不能停留而是需要繼續(xù)前進?!皠?chuàng)新是一切發(fā)展的靈魂,人才培養(yǎng)是CSCO發(fā)展之根本,攜手在抗癌路上同行?!边@是我們新的方向。

        為了發(fā)展內科腫瘤學,2007年我們開始了每年一次的專門的討論會。并籌備成立中國內科腫瘤學會(CSMO)。也受到同行們的廣泛支持和積極參與。每年參會的超過1000,希望能為腫瘤內科治療和抗腫瘤新藥提供一個發(fā)展、協作、教育的平臺,促進學科的健康發(fā)展。

        記者:您對腫瘤內科的未來發(fā)展有哪些期待和展望?

        孫燕:應當看到,腫瘤內科治療已經有了很多進展,相當多的常見腫瘤,如滋養(yǎng)細胞腫瘤、急性白血病、睪丸腫瘤等,已經可以通過內科治療達到根治;另一些常見腫瘤,如乳腺癌、肺癌、大腸癌、胃癌和骨肉瘤等,內科治療也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此外,我們在腫瘤治療理念方面已經有了很多進步,例如多種方法和途徑的綜合治療、加強預防術后播散特別是遠處轉移的內科輔助治療研究、重視生存率和生活質量的提高等。

        近10年來,不斷有新的針對腫瘤受體、調控和生長關鍵基因的靶向藥物問世,從分子、受體、信號傳導等方面的研究把病因、預防和治療很好地連貫起來。分子靶向治療雖然在現階段還不能完全替代傳統的手術和放化療,但其重大意義在于可以使治療更具靶向性,更好地實現治療個體化。而根據腫瘤的分子靶點決定治療方案的策略與我國傳統醫(yī)學理論中的“辯證論治”和“同病異治、異病同治”不謀而合。靶點的診斷必然會成為未來腫瘤診斷以及個體化治療方案制定的必要步驟。對患者的靶點監(jiān)測也應該受到重視。

        隨著研究的不斷進展,新藥和新方法的不斷涌現,人們有理由相信臨床腫瘤內科的治療地位會越來越重要。

        我們已經開始思考什么是我國臨床腫瘤學的特點?其中包括:中西醫(yī)結合,辨證論治——提高預見性;同病異治、異病同治——實現有的放矢;循證醫(yī)學、規(guī)范化、個體化;扶正祛邪——重視宿主情況、基礎疾病、免疫和骨髓功能重建等;治未病——重視預防、重視防止復發(fā);以人為本——重視生活質量和遠期結果等等。

        猜你喜歡
        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關于遼朝“一國兩制”研究的回顧與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基于聲、光、磁、觸摸多功能控制的研究
        電子制作(2018年11期)2018-08-04 03:26:04
        新版C-NCAP側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關于反傾銷會計研究的思考
        焊接膜層脫落的攻關研究
        電子制作(2017年23期)2017-02-02 07:17:19

        可免费观看的av毛片中日美韩| 日本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三州|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成熟老女人| 日日噜噜噜夜夜爽爽狠狠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色妞色综合久久夜夜| 中文字幕精品一二三区| 国产午夜三级精品久久久| 成年av动漫网站18禁|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激情久久无码天堂| 亚洲色图少妇熟女偷拍自拍| 强d乱码中文字幕熟女免费| 国产午夜鲁丝片av无码| 最新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 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av免费| 国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果冻传媒av在线观看| 最近日本免费观看高清视频| 高清国产一级毛片国语| 国产午夜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人妻蜜柚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av无|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天堂| 女性女同性aⅴ免费观女性恋| 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播放播 |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片| 国产亚洲精品一品二品| 中文字幕乱码高清完整版| 日韩一欧美内射在线观看| 亚洲妇女av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专区| 在线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中文字幕日产人妻久久| 国产内射一级一片内射高清视频1| 久久久久久久极品内射| 亚洲一区欧美二区| 亚洲高清av一区二区| 影音先锋久久久久av综合网成人| 亚洲av片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