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淼
(吉林體育學院 運動人體科學系,吉林 長春 130033)
吉林省高校教職人員體質狀況研究
于 淼
(吉林體育學院 運動人體科學系,吉林 長春 130033)
為了解吉林省高校教職人員體質現(xiàn)狀,為全民健身提供科學依據(jù)與指導,抽取吉林省高校在職人員409人,進行體質測定。結果顯示:吉林省高校男性教職人員各年齡段的BMI平均值均處于輕度肥胖范圍,女性50-54歲年齡段在超重范圍,應加強鍛煉及體質監(jiān)測;吉林省高校教職人員各年齡段心血管機能總體良好;25-29歲年齡段女性肺活量平均值較低;女性握力普遍偏低;25-29歲和30-34歲年齡段男性俯臥撐較差,應加強上肢肌肉耐力練習;男性教職人員柔韌性普遍較好,女性在40-44歲年齡段柔韌性相對較弱,靈敏性都較好,平衡能力偏低;體質綜合評價男性總計合格率為88.5%,女性總計合格率為87.8%。
體質;高校教職人員;身體形態(tài);身體素質
近年來,隨著高校的發(fā)展,高校教職人員承受著很大的工作強度和壓力,教師不僅要承擔較多的教學工作,還要完成繁重的科研任務;行政人員則要保障教學、科研以及學校發(fā)展和建設等工作的正常運行,同樣責任巨大。這些都對高校教職人員的健康提出了挑戰(zhàn)。為了解該人群的體質狀況特點與規(guī)律,對部分吉林省高校教職人員進行了體質測定,以期提高該群體的健康指數(shù),并為全民健身提供科學依據(jù)及指導。
1.1研究對象
抽取吉林省高校教職人員(包括教師和行政人員)409人,年齡范圍25-59歲,其中男性209人,女性200人。
1.2研究方法
1.2.1 測量法
采用國民體質測試系統(tǒng)對研究對象進行體質測定,測量指標包括:身高、體重、臺階試驗、肺活量、握力、縱跳、仰臥起坐(女)、俯臥撐(男)、選擇反應時、閉眼單腳站立、坐位體前屈。按照《國民體質測試評價標準》對測量結果進行單項評分和綜合評定。
1.2.2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10.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處理,結果以平均數(shù)±標準差來表示。
2.1身體形態(tài)特征
身高是反映人體骨骼生長發(fā)育和人體縱向高度的主要形態(tài)指標,稱為空間整體指標;體重則反映人體橫向生長及圍度、寬度、厚度及重量的整體指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體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及內臟器官的綜合狀況,而且間接地反映人體營養(yǎng)狀況。表1結果顯示,同年齡段的身高和體重,男性均大于女性,差異具有顯著性(Plt;0.01)。隨著年齡的增長男性的身高呈下降趨勢,體重隨年齡變化不明顯。女性的身高隨年齡變化不明顯,體重隨年齡增長呈上升趨勢。
BMI(體重/身高2)是國際上通用的評價肥胖的標準,中國人的BMI評價標準是:18.5以下為體重偏低;18.5-22.9為體重正常;23-24.9為超重;25-29.9為輕度肥胖;30以上為嚴重肥胖。表1研究結果顯示,吉林省高校男性教職人員各年齡段的BMI平均值均大于25,屬輕度肥胖。各年齡段正常率分別為:28.6%、18.2%、5.3%、17.9%、14.8%、11.8%、5.0%,25-29歲年齡段正常率最高,隨年齡增長正常率有明顯下降的趨勢,但35-39歲和55-59歲年齡段最低,這可能與隨著年齡增加,新陳代謝減慢以及高校教職人員的工作性質和生活方式有關,提示這兩個年齡段的男性應及時關注自身健康,改變生活方式以及飲食習慣,以適當控制體重;女性25-49歲年齡段的BMI都在正常范圍,僅50-54年齡段在超重范圍。各年齡段正常率分別為:42.6%、44.4%、69.2 %、53.3%、40.0%、35.0%,隨年齡增長正常率有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
表1 吉林省高校教職人員身體形態(tài)指標分析
注:與同年齡段男性相比,*Plt;0.05,**Plt;0.01。
2.2身體機能特征
臺階指數(shù)是一種測量心血管機能水平的簡單方法,在定量負荷下,按照持續(xù)運動的時間和運動后心率恢復速度的比例關系,測定出臺階試驗指數(shù),指數(shù)越大,表明心血管機能越好,以此來評價心血管系統(tǒng)對運動負荷的反應。表2結果顯示,除35-39歲年齡段男性教職人員的臺階指數(shù)大于女性外(差異不具顯著性),其他各年齡段男性均小于女性。隨著年齡的增長女性臺階指數(shù)呈上升趨勢,而男性臺階指數(shù)的變化與年齡無相關趨勢。對臺階指數(shù)進行單項評分統(tǒng)計,各年齡段男女臺階指數(shù)平均值評分均在3分以上, 中等以上(3分及以上)比例男性各年齡段分別為81.0%、63.6%、73.7%、75.0%、77.8%、64.7%、60.0%;女性比例分別為78.6%、88.9%、76.9%、60.0%、60.0%、70.0%。由此可見,吉林省高校教職人員各年齡段心血管機能總體良好,并且女性有略高于男性的趨勢。
表2 吉林省高校教職人員臺階指數(shù)、肺活量指標分析
注:與同年齡段男性相比,*Plt;0.05,**Plt;0.01。
肺活量反映胸廓發(fā)育的水平、呼吸肌的力量、用力呼吸能力和體育鍛煉水平。在人的自然衰退過程中,呼吸機能衰退、與呼吸有關的疾病的增加,都可以通過肺活量的變化來反映。研究結果顯示,吉林省高校教職人員中各年齡段男性的肺活量平均值均顯著高于同年齡段的女性。隨著年齡的增長男女肺活量平均值呈下降趨勢。25-29歲年齡段女性肺活量平均值較低,評分僅為2分。男性教職人員肺活量評分中等(3分及以上)的比例各年齡段為71.4%、72.4%、80.0%、67.9%、90.0%、79.4%、70.0%;女性比例分別為42.9%、44.0%、53.8%、40.0%、65.0%、70.0%。由此可見,吉林省高校教職人員中男性肺功能較好,而女性普遍較差,應加強心肺功能的鍛煉。
2.3身體素質特征
2.3.1 力量素質
研究結果顯示,吉林省高校教職人員中各年齡段男性的握力平均值均顯著高于同年齡段的女性。隨著年齡的增長男性握力呈下降趨勢,而女性握力平均值則呈上升趨勢,并以25-29歲年齡段女性的握力平均值最低,男性35-39,40-44,55-59,女性25-29,30-34,40-44年齡段的握力平均值評分僅為2分??梢娔信搪毴藛T握力普遍較差,應加強上肢肌肉力量的鍛煉。
表3 吉林省高校教職人員力量素質指標分析
注:與同年齡段男性相比,*Plt;0.05,**Plt;0.01。
俯臥撐是評估肩臂部肌肉力量和耐力(只針對40歲以下成年男性)的重要指標之一,一分鐘仰臥起坐能夠反映女性腰腹肌的力量和爆發(fā)力(針對40歲以下成年女性)。研究結果顯示,男性俯臥撐平均值隨年齡變化不大,25-29歲和30-34歲年齡段的單項評分僅為2分;女性仰臥起坐平均值隨年齡增長而明顯下降,各年齡段單項評分分別為5分、3分和4分。由此可見,男性上肢及軀干肌肉的耐力普遍較差,女性腰腹部肌肉耐力較好。
隨著年齡的增長,男性縱跳高度呈下降趨勢,但變化并不明顯,女性縱跳高度則有上升的趨勢,但差異不具顯著性。同年齡段男性縱跳高度均明顯高于女性。各年齡段縱跳中等以上(3分及3分以上)的比例男性分別為:61.9%、72.7%和94.7;女性分別為:92.9%、77.8%和92.3。由此可見,吉林省高校男女教職人員下肢爆發(fā)力較好。
2.3.2 柔韌素質
表4坐位體前屈測量結果顯示,同年齡段的男性和女性相比,僅30-34歲年齡段,前者顯著高于后者(Plt;0.01),其他年齡段無顯著差異。隨著年齡增長男性坐位體前屈值呈下降趨勢,而女性變化趨勢不明顯。單項評分結果顯示:男性教職人員坐位體前屈評定在中等以上(3分及3分以上)的比例各年齡段分別為:95.2%、81.8%、84.7%、85.7%、77.8%、73.5%和65.0%;女性比例分別為:95.0%、66.7%、84.6%、20.0%、75.0%和75.0%,由此可見,男性教職人員柔韌性普遍較好,女性在40-44歲年齡段柔韌性相對較差,其他年齡段較好。提示該人群應適當加強肌肉的拉伸練習,以提高肌肉的彈性和伸展性。
2.3.3 反應能力
表4測量結果顯示,同年齡段的男性和女性選擇反應時相比,僅45-49歲和50-54歲年齡段,前者顯著低于后者(Plt;0.01,Plt;0.01),其他年齡段無顯著差異。并且與年齡相關性不強。單項評分結果顯示:男女各年齡段平均值評分均在4分及4分以上。由此可見,男女教職人員反應能力普遍較好,對各種刺激發(fā)生反應的速度較快。
表4 吉林省高校教職人員柔韌、反應和平衡素質指標分析
注:與同年齡段男性相比,*Plt;0.05,**Plt;0.01。
2.3.4 平衡能力
隨著年齡增長,男女教職人員閉眼單腳站立時間呈下降趨勢。同年齡段男性均短于女性。但僅在30-34年齡段差異具有顯著性(Plt;0.01)。單項評分結果顯示:男性教職人員閉眼單腳站立評定在中等以上(3分及以上)的比例各年齡段分別為:70.0%、59.6%、39.5%、50.4%、23.5%、40.4%和49.2;女性比例分別為:75.0%、66.7%、54.6%、60.0%、55.0%、45.0%和41.7%,由此可見,吉林省高校教職人員的平衡能力一般,位置感覺、視覺和本體感覺之間的協(xié)調能力較弱,應注意加強該能力的鍛煉,以鍛煉小腦的功能,減緩小腦的衰老,從而提高自身的平衡能力。
2.4體質狀況綜合評定
表5 吉林省高校教職人員體質綜合評分(%)
對吉林省高校教職人員的體質綜合評定結果顯示(見表5):男性總計合格率為88.5%,女性總計合格率為87.8%。由此可見,吉林省高校教職人員的體質總體情況較好。
1)從身體形態(tài)學方面看,吉林省高校教職人員男性身高隨年齡的增長呈下降趨勢,女性各年齡段差異不大,同年齡段的身高和體重,男性均大于女性;男性身高隨年齡的增長無顯著變化,女性體重隨年齡增長呈上升趨勢。同年齡段的身高和體重,男性均大于女性。男性教職人員各年齡段的BMI平均值均處于輕度肥胖范圍,女性50-54年齡段在超重范圍,建議男性教職人員和50歲以上女性教職人員應加強鍛煉及體質監(jiān)測。
2)從身體機能方面看,吉林省高校教職人員中各年齡段男性的肺活量平均值均顯著高于同年齡段的女性。男性肺通氣功能較好,而女性普遍較低,應加強呼吸機能的鍛煉。同年齡段男女相比,35-39歲年齡段男性教職人員的臺階指數(shù)明顯大于女性,其他各年齡段男女無顯著性差異。隨著年齡的增長女性臺階指數(shù)呈上升趨勢,而男性臺階指數(shù)的變化與年齡無相關趨勢。表明吉林省高校男女教職人員各年齡段心血管機能總體一般,并且女性有略高于男性的趨勢。因此,該人群應加強提高心肺耐力的鍛煉。
3)從身體素質方面看,吉林省高校男女教職人員反應能力普遍較好,下肢爆發(fā)力較好,但握力普遍較差,男性上肢及軀干肌肉的耐力普遍較差,女性腰腹部肌肉耐力較好。因此,應有計劃地加強上肢及軀干肌肉力量的鍛煉。男性教職人員柔韌性普遍較好,女性在40-44歲年齡段柔韌性相對較差,其他年齡段較好。提示該年齡段女性應適當加強肌肉的拉伸練習,以提高肌肉的彈性和伸展性。男女教職人員的平衡能力一般,可以參加太極拳、瑜伽等運動來提高機體的平衡能力。
4)吉林省高校教職人員的體質綜合評價較好,但各年齡段、各性別人群的形態(tài)和機能水平仍存在較大差別。所以,在進行體育鍛煉時,應根據(jù)個人的具體狀況,科學的制定相應的鍛煉計劃,從而全面有效的提高自身的體質狀況。
[1] 國家體育總局.國民體質測定標準手冊[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
[2] 安平,徐峻華.浙江省公務員體質狀況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28(12):1660-1662.
[3] 梁冰.遼寧省政府機關干部的體質狀況調查與分析[J].遼寧體育科技,2009,31(1):31-33.
[4] 胡勇剛.河南省高級科研人員體育生活方式及體質狀況調研[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3,37(5):145-147.
[5] 何慧麗,許浩.步行鍛煉對江蘇省公務員體質的影響[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7(2):9-12.
TheResearchontheCurrentSituationofTeachersandOfficials’Constitution
Yu Miao
(Department of Sports Human Science,Jilin Sports Institute,Changchun,130033,Jilin)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urrent of teachers and officials’ constitution in institutes and universities in Jilin province and provide a scientific measurement of physical fitness in a sample of 409 teachers and officials in institutes and universites in Jilin province. The results indicate: 1)The male teachers and officials’ BMI evaluation are mild obesity, the female in 50-54 teachers and officials’ BMI evaluation are overweight, therefore the body weight should be controlled. 2)The respiratory function and the muscle strength of forearm and hand of the female teachers and officials in 25-29 are weak. Moreover, the muscular endurance of the male teachers and officials in 25-29, 30-34 are weak.3)The eligible ratio of general evaluation of physical fitness is 88.5 percent for the male, and 87.8 percent for the female.
Physical fitness; teachers and officials; cardio- respiratory function
G804.49
A
1672-1365(2012)04-0085-04
2012-05-17;
2012-06-20
吉林體育學院資助項目(2009-3-3)。
于淼(1981-),女,吉林長春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運動人體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