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筆簡形具 得之自然
        ——論宋代山水詩與山水畫對“逸”美風格的藝術(shù)共現(xiàn)

        2012-11-04 03:35:38
        關(guān)鍵詞:美學

        竇 薇

        (1.云南農(nóng)業(yè)大學 學報編輯部,云南 昆明 650201;2.云南大學 人文學院,云南 昆明 650031)

        2012-03-27

        2012-04-17 網(wǎng)絡(luò)出版時間:2012-9-29 15:43

        竇薇(1981-),女,云南易門人,在讀博士研究生,講師,主要從事文學理論、中國古代文藝美學、編輯學研究。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3.1044.S.20120929.1543.201205.109_051.html

        云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 Journal of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12, 6(5): 109-113

        10.3969/j.issn.1004-390X(s).2012.05.024

        筆簡形具得之自然
        ——論宋代山水詩與山水畫對“逸”美風格的藝術(shù)共現(xiàn)

        竇 薇1,2

        (1.云南農(nóng)業(yè)大學 學報編輯部,云南 昆明 650201;2.云南大學 人文學院,云南 昆明 650031)

        通過宋代美學風格尚“逸”之因及特點的分析,揭示“逸”美在宋代美學中的獨特表現(xiàn);通過蘇軾人生閱歷及其詩作的解讀以及宋代文人山水畫及水墨白畫藝術(shù)內(nèi)涵的解析,進一步探索“逸”美在宋代山水詩與山水畫中的藝術(shù)共現(xiàn)。

        宋代山水詩; 宋代山水畫; “逸”美風格; 藝術(shù)共現(xiàn)

        “逸”是中國古典美學中一個重要的藝術(shù)范疇,也是一種獨特的美學風格。作為具有隱逸文化特性的山水詩與山水畫,在宋代分別迎來了各自發(fā)展的高峰時期,在藝術(shù)風格的追求上,呈現(xiàn)出一致性,尤其是在對“逸”美風格的追求中,體現(xiàn)出了共同的藝術(shù)旨趣。以下,從兩方面探析“逸”美在宋代山水詩與山水畫中的藝術(shù)共現(xiàn)。其一,揭示宋代美學尚“逸”的文化原因以及“逸”美內(nèi)涵的形成;其二,分別探析“逸”美在宋代山水詩與山水畫中的體現(xiàn),以期尋找二者的共通之點。

        一、宋代美學風格尚“逸”之因及特點探析

        “宋型文化作為一種文化類型,是由內(nèi)核——制度——物質(zhì)三層文化建構(gòu)的產(chǎn)物。以追求內(nèi)圣、精神的圓滿自足為目標的宋學,構(gòu)成宋型文化的基本內(nèi)核的重要方面?!墒斓目婆e制度、文官官僚系統(tǒng)、中央專制集權(quán)、臺諫制度、不殺士大夫等祖訓(xùn)、右文政策等則構(gòu)成了宋型文化的制度層面。”[1]劉方在《宋型文化與宋代美學精神》提出了宋型文化的概念。這種文化是一種內(nèi)斂型的文化,它和宋代政治的制度層面有密切關(guān)系,構(gòu)成了宋代士人逸美之美學追求的文化背景。 宋代統(tǒng)治階級對科舉制度的改革拓展了仕進的道路,使得下層寒士有了一個憑真材實學可以躋身統(tǒng)治階級之列的機會。但是,宋代中央集權(quán)和文化專制空前強化。為了限制朝臣的權(quán)柄,采取的“坐而論道”的坐論之禮,為了有效地加強諫官對執(zhí)政大臣的監(jiān)督力度,采取的言諫系統(tǒng)對宰相的脫離,以及科舉考試在內(nèi)容上集中于儒學的改革,極大束縛了士人思想的自由,也進一步加強了對知識階層精神生活的控制,在相當程度上扼殺了個體人格的獨立和自由。作為一個具有高度文化修養(yǎng)的群體,宋代士大夫階層對精神自由有更深地渴求。但是空前強化的中央集權(quán)和文化專制束縛了士人的思想。他們以自由為旨歸的隱逸追求受到了時代條件的限制。既要滿足于心靈深處對自由的渴求,又不可能擺脫特定的時代條件的束縛。為了調(diào)和二者的痛苦與矛盾,宋代士人們便創(chuàng)造了一種新型的隱逸方式——心隱。這種所謂的“心隱”,就是對心性的注重和對主體精神化的修煉,也即:對儒釋道三教義理的融合以及對禪宗世俗化傾向的推進。具體而言,宋代對儒釋道三教義禮融合的一個創(chuàng)舉就是理學的形成。理學是圣賢之學,雖也經(jīng)世致用、治國平天下,但其邏輯起點卻是正心、誠意、格物、致知。宋代士人持守“孔顏樂處”和“圣賢氣象”的人生信仰,即使在宋代黨爭不斷,內(nèi)憂外患的時代條件下,也能夠“固窮”、“守真”,維持自己高潔的人格品性。同時,禪宗在宋代由“出世”轉(zhuǎn)向“入世”,形成了隨緣自適的人生哲學。宋代士人向內(nèi)轉(zhuǎn)型的文化心態(tài),以及禪宗自然適意的人生哲學,促成了宋代士人面對困境仍能樂觀、曠達的處世風格,同時構(gòu)成了宋代推崇逸美的原因,暗合了逸美的美學內(nèi)涵。

        作為一種美學風格,逸的形成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首先是“逸”之思想意識的出現(xiàn)。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兔部》釋逸,云:“失也。從 兔。兔 善逃也。”此處之逸,乃本義,即“逃跑”之義?!墩撜Z·堯曰》章有“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此處之逸,乃“隱遁”之義?!逗鬂h書·逸民列傳》記錄十八人,其行為特點表現(xiàn)為:不愿為官,退隱山林,尚自然,講信義,有操守??梢?,“逸”之思想意識的出現(xiàn)和中國古代知識份子特殊的處世態(tài)度——隱逸有密切關(guān)系。其次是“逸品”意識的出現(xiàn)。逸品的詞源解釋指超眾脫俗的工技或藝術(shù)創(chuàng)作。魏晉時代的清議品評之風為逸品意識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礎(chǔ),中國傳統(tǒng)藝術(shù)品第以“三等九品”品評藝術(shù)成就之高下,亦可見當時人物識見“九品中正”制度對藝術(shù)的影響。再次是“逸”之品評體系的形成。主要考察繪畫領(lǐng)域。中國繪畫以“逸”立“品”始于唐代。繪畫“逸品”說的最早提出是唐代前期李嗣真的《畫評》?!懂嬙u》今已亡佚,除《歷代名畫記》所引片斷,其原貌已不可見。從李氏《書后品》序(即《書評》)云:“吾作《詩品》,猶希聞偶合神交、自然冥契者,是才難也。及其作《畫評》而登逸品數(shù)者四人,故知藝之為末,信矣?!笨芍钍洗_曾作《畫評》一書,并提出有四家“登逸品”。晚于李嗣真四十年的張懷瓘所做《畫斷》亦已失傳,但朱景玄《唐朝名畫錄·序》自述“以張懷瓘《畫品斷》神、妙、能三品,定其等格上中下”,可見張懷瓘曾以神、妙、能三品建立繪畫品評體系。此一品評方式簡略而具有高度概括性,以“三品”代替李嗣真“十等”品第體系。至朱景玄《唐朝名畫錄》,又將每一等“又分為三”,形成自“神品上”至“能品下”九等級。并于“三品九等”之外,單列“逸品”?!短瞥嬩洝ば颉吩?“其格外有不拘常法,又有‘逸品’?!?與朱景玄同時而稍晚的張彥遠撰《歷代名畫記》十卷,提出“自然、神、妙、精、謹細”五等評畫標準體系。至北宋黃修復(fù)《益州名畫錄》評畫,分四格八等,即“逸格”、“神格’、“妙格”(上中下)、“能格”(上中下),則是綜合了李嗣真之“逸品加九等”、張懷瓘之“神妙能”三品、朱景玄之“神妙能三品九等加格外逸品”與張彥遠之“五等”的劃分方法,并提出“畫之逸格,最難其鑄。拙規(guī)矩于方圓,鄙精研于彩繪,筆簡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故目之日逸格爾?!泵鞔_界定了“逸”之美學內(nèi)涵。由此,逸美形成了表現(xiàn)語式上的不拘常法,簡約、自然的特征,并在宋代特定的時代文化背景下具有了主體超脫、放曠的精神品格。由此,逸,作為一種具有隱逸文化性格的美學風格,暗合了山水詩與山水畫之文化品位,在宋代這樣一個具有“心隱”特征的時代,使山水詩與山水畫呈現(xiàn)出了共同的藝術(shù)追求。

        二、宋代山水詩與山水畫對“逸”美風格的共同追求

        (一)宋代山水詩中深具超脫放曠、簡約自然精神的逸美

        首先,探討一下逸美在宋代山水詩中的體現(xiàn)。有宋一代,最能體現(xiàn)逸美之精神風格的詩人當推蘇軾。蘇軾一生,坎坷曲折,磨難重重:21歲中進士,任祠部員外郎,新舊黨爭中受到排擠,離開朝廷,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知府;因“烏臺詩案”文字獄入獄,幾近喪命,后又貶謫至黃州;神宗去世后,回朝廷任翰林學士,在舊黨中無法容身,又出知穎州,新黨執(zhí)政,又貶謫至惠州,再貶至更為荒僻的詹州,并度過了六年。在這期間,他有過徘徊憂郁、動搖,但始終沒有選擇屈原式的投江以及陶淵明式的歸隱,而是以一種超脫放曠、隨緣自適的人生態(tài)度,面對人生的坎坷曲折、流離顛沛。蘇軾之所以能夠擁有這樣的胸襟和氣度,所固守的也就是宋代特殊的隱逸方式——心隱,并在儒家圣賢氣象的人格層面上,保持著清剛、勁健的精神風范;在道家無為、自然的人生理念中向往著個體的自由與解脫;在禪宗隨緣自適、任運自然的居士行為方式上,找尋困境中自我調(diào)解的方法。正是有了這種關(guān)于主體心性和精神人格的構(gòu)建方式,才使得他保持著一顆自由自在的心靈。而蘇軾的這種精神氣質(zhì),表現(xiàn)在山水詩作中,便出現(xiàn)了大量以超脫、曠達為精神內(nèi)涵的逸之美。比如蘇軾在貶謫黃州時期寫的《東坡》一詩:“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莫閑犖確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盵2]此詩僅四句,但卻勾畫出了雨后月色清新、夜景清幽的自然景色,以及詩人在山路上獨然行走的瀟灑形象,突現(xiàn)了詩人不避坎坷,視險如夷的倔強個性和錚錚硬骨。這種精神,和蘇軾在《定風波》詞中“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情懷可謂異曲同工,都同時表現(xiàn)了一種面對困境,超脫、曠達的逸美情懷。此外,又如《於潛僧綠筠軒》一詩,云:“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醫(yī),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癡?’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哪有揚州鶴!”[3]此詩用精辟而又發(fā)人深省的語言,標舉了一種風采卓異,超然不俗的清逸情懷,無疑也是逸美的另一種體現(xiàn)。

        逸美之超脫、放曠的精神內(nèi)涵在蘇軾上述詩作中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同樣,逸美之筆簡形具、得之自然的表現(xiàn)語式,在蘇軾其它詩歌作品中也有體現(xiàn)。蘇軾山水詩作中所謂的“筆簡形具”乃是指用簡約的語言,寥寥數(shù)筆,便勾畫出形神兼?zhèn)涞纳剿匀痪拔镏蜗?。而“得之自然”便是指形神兼?zhèn)涞纳剿匀恢吧瘛?,一方面來自自然之理,另一方面來自于詩人對自然景物對象所傾注的主觀情感。逸美的這層內(nèi)涵具體表現(xiàn)在山水詩創(chuàng)作中,就是指詩人對山水景物的刻畫不喜歡面面俱到,而是發(fā)揮敏銳的觀察力,著力捕捉山水景物最主要的特征,用簡潔有力的筆墨,勾勒山水的鮮明形象,以表現(xiàn)它們獨特的精神面貌,同時傾注自己對自然山水的一腔熱忱。比如《題寶雞縣斯飛閣》一詩,“野闊牛羊同雁鶩,天長草樹接云霄”[4]十四個字便表現(xiàn)出了高原上野闊天低、牛羊浮動的自然景色,同時又傳達出詩人一種開闊的襟懷;又如《開先漱玉亭》一首,以“亂沫散霜雪,古潭搖清空。余流滑無聲,快瀉雙十拱”幾句,便刻畫出瀑布如霜雪飛濺,古潭波蕩搖動的感覺,生動而又傳神,流利而又自然,同時不乏蕭散、清曠之感。

        (二)宋代山水畫中富含灑脫不羈、流利清曠格調(diào)的逸美

        逸美之超脫、放曠的精神品格以及筆簡形具,得之自然的表現(xiàn)形式在宋代山水畫中主要體現(xiàn)在兩種畫種中:一種是文人畫,一種是水墨白畫。

        文人畫主要出現(xiàn)在北宋末年,但是文人畫因子的濫觴要更早:自魏晉六朝始,從顧愷之人物畫的“蕭散之妙”(《魏晉勝流畫贊》)到宗炳提出的“暢神”、“臥游”(《畫山水序》);從王微“以一管之筆,擬太虛之體”“望秋云,神飛揚;臨春風思浩蕩”(《敘畫》)到謝赫“氣韻生動”(《古畫品錄》)……,這些繪畫理論中實際已蘊含著文人畫寫意為主,不拘格套的因素。唐代,被譽為文人畫之祖的王維變勾斫之法而始用渲淡,創(chuàng)“潑墨山水”,則已從繪畫技法上奠定了宋代文人畫之水墨格調(diào)。文人畫作為一種潮流,則形成于北宋晚期,它與蘇軾、米芾等人有意識地大力提倡有關(guān)。尤其蘇軾,在理論上奠定了文人畫的基本藝術(shù)特色。他首先提出了“士人畫”的概念。《跋宋漢杰畫山》云:“觀士人畫如閱天下馬,取其意氣所到。乃若畫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櫪芻秣,無一點俊發(fā),看數(shù)尺許便卷。漢杰其士人畫也?!彼J為士人畫注重意趣,畫工畫只取皮毛,士人畫的精髓在于寫其生氣,傳其神態(tài)。他提出“常形”與“常理”,來區(qū)別士人畫與畫工畫。《凈因院畫記》中,有關(guān)于常形與常理的關(guān)系論述:“余嘗論畫,以為人禽、宮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術(shù)、水波煙云,雖無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當,雖曉畫者有不知。故凡可以欺世而取名者,必托于無常形者也。雖然,常形之失,止于所失,而不能病其全;若常理之不當,則舉廢之矣。以其形之無常,是以其理不可不謹也。世之工人,或能曲盡其形;而至于其理,非高人逸才不能辨?!赜忻饔诶矶钣^之者,然后知余言之不妄”。所謂常形是指人禽、宮室、器用等有固定形狀,易于把握的東西,它是事物外在的形狀,難學易工,多為宮廷畫師所作;常理指山石竹術(shù)、水波煙云等易于變化的東西,雖無固定形狀,但卻有內(nèi)在的規(guī)律,易學難工,只有“高人逸才”才能為之;常形與常理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他的“形神”也頗有見地?!稌沉晖踔鞑舅嬚壑Χ住诽岢觥罢摦嬕孕嗡?,見與兒童鄰。賦詩必此詩,定知非詩人。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是對繪畫重形輕神的否定?!秱魃裼洝吩?“傳神與相一道,欲得其人之天,法當于眾中陰察之”?!坝诒娭嘘幉熘币庵^仔細觀察人物的言行舉止,把握住人物的形便有助于傳達人物之神。他提出“寄樂于畫”的思想,認為書畫的作用在于寄托個人興味?!秾毨L堂記》中說:“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寓意于物,雖微物足以為樂,雖尤物不足以為病;留意于物,雖微物足以為病,雖尤物不足以為樂?!迸c意識一種超然的態(tài)度,留意是一種拘執(zhí)的態(tài)度,作畫主要是為了取樂自娛,養(yǎng)生益生,自適其志。概括言之,蘇軾關(guān)于文人畫理論的核心思想就是寫意為主,不求形似,但求傳神,以無常形之物表現(xiàn)有常理之象,寓樂于畫,聊以自娛。這種對文人畫畫理的要求,實際上是暗合逸之美學內(nèi)涵的。它通過簡勁、自然的筆觸,以不拘常法的形式,表現(xiàn)具有一定哲理內(nèi)涵的畫作,并通過水墨的運用,傳達出一種超脫、清曠的胸懷。如米友仁《瀟湘奇觀圖》(圖1),就是對文人畫藝術(shù)理論實施的一個典范。此圖在形式上超越了規(guī)矩法度,以一種自然,略帶抽象的美表現(xiàn)了云山迷蒙的意境, 突出了寫意墨戲的抒情性,體現(xiàn)了逸美之表現(xiàn)語式的簡約自然、不拘常法。

        圖1 瀟湘奇觀圖

        圖2 西園雅集圖

        除文人畫而外,水墨白畫也是宋代山水畫中對逸美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所謂水墨白畫,其實也是文人畫的一種表現(xiàn)形態(tài)。它是為了更好地能以卷軸的形制傳達文人逸趣的需求,在筆墨形式上,以水墨白描的形式進行創(chuàng)造的一種繪畫樣式。[5]水墨白畫到了李公麟,才真正將強調(diào)水墨的白描獨立出來,以單純的線條獨立地描繪出對象的形體結(jié)構(gòu)和神情動態(tài);同時,在顧愷之高古游絲描、吳道子蘭葉描的基礎(chǔ)上進行變化,行筆流麗、瀟灑、平和,成為寄托宋代文人士大夫恬淡心境的最佳方式。水墨白畫的這種藝術(shù)表現(xiàn)方式,以簡約、流利的白描形式傳達出了逸美筆簡形具之表現(xiàn)語式的特征,同時通過卷軸畫面的景物描繪,體現(xiàn)出逸美之精神品格方面的隱逸、超然的情調(diào)。如《西園雅集圖》(圖2),李公麟、馬遠以及明代陳洪綬都創(chuàng)作過。圖中所描繪的是當時蘇軾、黃庭堅、李公麟、晁補之、張耒等人在英宗駙馬王詵家里的一次風云際會。它用寫實的方式描繪了十六位文人雅士在王詵府邸揮毫用墨,吟詩賦詞,撫琴唱和,打坐問禪等雅集之舉。類似的作品還有李公麟的《山莊圖卷》,喬仲常的《后赤壁賦圖卷》。前者用單純的線條描繪對象的形體結(jié)構(gòu)和神情動態(tài)。圖中人物或清談或賞景,形象突出,刻畫細膩逼真。后者根據(jù)蘇軾《后赤壁賦》的內(nèi)容而作。全幅分九段,用連續(xù)演進的方式,畫出蘇賦的內(nèi)容。每一段中都有用行體楷書題上和畫對應(yīng)部分的賦文,抒發(fā)文人士大夫超越的心境。整個畫面,山石、樹水,幾乎全用線條組成,沒有墨筆和皴擦,化繁為簡,清晰明凈,風骨爽利,生動非凡。

        宋代山水詩和山水畫在宋代特定的精神文化背景下呈現(xiàn)出的具有深度文化內(nèi)涵的逸美。逸之美經(jīng)過醞釀和積淀,內(nèi)涵得到不斷地豐富,在北宋黃修復(fù)《益州名畫錄》中確定為“筆簡形具,得之自然”的藝術(shù)特征。這一特征在蘇軾的山水詩作品以及宋代文人畫和水墨白畫中得到體現(xiàn)。上文通過對蘇軾幾首詩作的分析以、文人畫形成過程的簡要回顧、蘇軾對文人畫理論貢獻的簡論以及水墨白畫的介紹,進一步印證了逸美之美學內(nèi)涵,并在此基礎(chǔ)上呈現(xiàn)了宋代山水詩與山水畫在逸美層面的融通。

        [1]劉方.宋型文化與宋代美學精神[M].成都:巴蜀書社,2004.

        [2]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全宋詩卷八零五·蘇軾二二[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9332.

        [3]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全宋詩卷七九二 蘇軾九[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9176.

        [4]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全宋詩卷七八七 蘇軾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9120.

        [5]盧輔圣.中國山水畫通鑒[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

        [6]陶文鵬,韋風娟.靈境詩心——中國古代山水詩史[M].南京:鳳凰出版社,2004.

        CommonlyPresentationoftheStyleofEleganceandLeisureinLandscapePoemsandPaintingsinSongDynasty

        DOU Wei1,2

        (1.Journal Editorial Department,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unming 650201,China;2.College of Humanities,Yunnan University,Kunming 650031,China)

        Through analyzing the reason of advocating the style of elegance and leisure in Song dynasty, this paper aims to discuss the special connotation of this style;through interpreting the life experience of SU Shi and his poem, and interpreting the art connotations of literati landscape painting and wash painting, furthermor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mmonly presentation of the style in landscape poems and painting in Song dynasty.

        landscape poem;landscape painting;the style of elegance and leisure;commonly presentation

        I 0

        A

        1004-390X(2012)05-0109-05

        猜你喜歡
        美學
        仝仺美學館
        杭州(2023年3期)2023-04-03 07:22:36
        盤中的意式美學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08
        飲食美學中還鄉(xiāng)
        Calligraphy,the gem of Chinese culture
        外婆的美學
        文苑(2019年22期)2019-12-07 05:29:06
        現(xiàn)代生活美學之城
        生活美學館
        VR嶗山:虛實相生的美學
        商周刊(2018年22期)2018-11-02 06:05:26
        造物美學
        純白美學
        Coco薇(2017年8期)2017-08-03 02:01:37
        国产女主播白浆在线观看| 天天看片视频免费观看|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直播| 免费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乱xxⅹxx国语对白| 日本欧美在线播放| 成人国产自拍在线播放| 免费观看人妻av网站| 91久久精品色伊人6882| 亚洲国产av精品一区二区蜜芽| 亚洲精品老司机在线观看| 亚洲va中文字幕欧美不卡| 在线免费午夜视频一区二区| 免费久久久一本精品久久区| 无码av中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天天在线午夜更新| 在线观看日本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自拍网站在线| 内射中出日韩无国产剧情| 精品午夜福利无人区乱码一区|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久| 成年人视频在线播放视频| 国产女同舌吻1区2区| 精品区2区3区4区产品乱码9| 久久av高潮av无码av喷吹|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HD| 老肥熟女老女人野外免费区 | 亚洲日韩av无码| 98在线视频噜噜噜国产| 97超碰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彩视频| 欧美精品久久久久久三级| 日本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好紧好爽免费午夜视频| 男女一边摸一边做爽爽的免费阅读| 韩国19禁主播深夜福利视频| 欧美人与动牲交片免费播放| 女优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成av人在线播放无码| 中文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