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蕾李朝陽馬 盈黃 文徐紀平
(1 青島市四方區(qū)文化館,山東 青島 266031;2 青島市開平路小學,山東 青島 266041;3 第二軍醫(yī)大學長海醫(yī)院野戰(zhàn)內(nèi)科學研究所,上海 200433)
某市外來務工人員家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
王紅蕾1李朝陽2馬 盈1黃 文3徐紀平3
(1 青島市四方區(qū)文化館,山東 青島 266031;2 青島市開平路小學,山東 青島 266041;3 第二軍醫(yī)大學長海醫(yī)院野戰(zhàn)內(nèi)科學研究所,上海 200433)
目的了解青島市外來務工人員家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為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據(jù)。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HT)對306名外來務工人員家庭小學生進行測查,同時測查280名城市小學生作為對照組。結果青島市外來務工人員家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總體情況較好,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外來務工人員家庭小學生中受各種情緒困擾和適應不良的人數(shù)達38.9%;外來務工人員家庭小學生與城市小學生在總焦慮分、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過敏傾向、恐怖傾向有非常顯著的差異(P<0.05);外來務工人員家庭小學生焦慮程度明顯高于城市小學生,且在過敏傾向、孤獨傾向、恐怖傾向、沖動傾向有性別差異(P<0.05)。結論青島市外來務工人員家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受成長環(huán)境影響,社會、學校、家庭要共同關心他們心理健康,開展有效的心理健康輔導。
小學生;心理健康;調查
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進城務工就業(yè)農(nóng)民子女義務教育問題日益突出[1,2]。來自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最新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表明,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農(nóng)民工總數(shù)已超過2億人。青島作為膠東半島的都市,外來務工人員逐年增多,數(shù)十萬外來務工家庭子女的教育問題,已成為一個必須面對的問題。為建立適合青島市外來務工人員家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供有針對性的依據(jù),我們所對青島市部分小學四~六年級的外來務工人員家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調查與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觀察組為青島市四方、李滄、市北三區(qū)10所小學四~六年級的外來務工人員家庭學生為觀察對象,共發(fā)放問卷315 份,收回有效問卷306 份,其中四年級學生105 份、五年級學生100 份、六年級學生101份,男生150人、女生156人,戶口來源地主要為魯西南荷澤、魯南臨沂,河南、四川、安徽、湖北等地。配對抽取了同一小學的相應年級的青島市常住戶口的小學生280名為對照組,對照組與觀察查在性別、年齡、年級分布、學習成績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
測試問卷采用華東師范大學心理系周步成研制的《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HT)。該問卷適用于小學四年級至高中三年級的學生,主要用于診斷情緒困擾和適應不良。該量表由8 個內(nèi)容量表構成,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癥狀、恐怖傾向、沖動傾向。8個內(nèi)容量表的總分表示個人焦慮的一般傾向,根據(jù)各內(nèi)容量表的結果,診斷出個體在某一方面的問題傾向。凡各內(nèi)容量表標準分在8分以上者,說明被試在該項目上的焦慮程度較高; 全量表的標準分在65分以上者,說明被試的總體焦慮程度較高,需要制定心理輔導計劃。調查時觀察組和對照組同時進行,在必要說明后,讓被試者按要求匿名筆試回答,對每一個項目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評定。
全部有效資料采用SPSS12.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
被調查的306名外來務工人員家庭小學生(觀察組)和280名對照組學生比較見表1,兩組學生在五項測量及總分>65人數(shù)等指標無顯著性差異(P>0.05),觀察組學生在自責傾向、恐怖傾向及一項檢測>8分人數(shù)上有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而在學習焦慮方面有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學生總體情況比較
統(tǒng)計結果表明,外來務工人員家庭小學生與青島市常住家庭小學生間在總焦慮分、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過敏傾向、恐怖傾向比有較顯著性差異,見表2。
表2 外來務工家庭與城市家庭小學生MHT檢測比較
統(tǒng)計結果表明,不同性別的小學生在總分上無顯著差異,但在孤獨傾向、過敏傾向、恐怖傾向、沖動傾向比較有顯著性差異,見表3。
表3 不同性別觀察組小學生MHT檢測比較
從調查結果看,無論是總量表分還是多項分量表分,外來務工人員家庭小學生和城市的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有顯著差異。位于城市小學生受情緒困擾的情況明顯好于位于外來務工人員家庭小學生。這是由于,在城市家庭的小學生多為市區(qū)黨政機關、企事業(yè)單位職工子女,這些孩子的父母一般都是職業(yè)較好、收入穩(wěn)定,且都受過一定的教育,而在外來務工人員家庭小學生的家長多為貧困地區(qū)來的農(nóng)民,家庭經(jīng)濟狀況不佳,因此,造成外來務工人員家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3-5]:①許多外來務工人員家庭小學生出生后多有與父母分離的經(jīng)歷,時間越長,可能對兒童的心理傷害越大,與父母離開時間的長短對外來務工人員家庭小學生心理健康影響越顯著。②外來務工人員家庭小學生來到沿海開放城市青島,身心都在發(fā)生巨大改變,小學階段是出現(xiàn)煩惱、憂愁最多的年齡階段,更需要得到父母的理解、關愛和幫助。由于其父母長期忙于生濟,外來務工人員家庭小學生缺少與父母情感溝通交流。內(nèi)心容易產(chǎn)生孤獨、冷淡。③家庭的條件較差的客觀因素對外來務工人員家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影響。隨著城市競爭壓力的增大,父母的煩惱易使得外來務工人員家庭小學生生活不穩(wěn)定,沒有充分的安全感,由此而造成孩子的焦慮。小學生正是身體和心理發(fā)展的關鍵時期,身體和心理的發(fā)展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小學生長期處在焦慮、不安寧狀態(tài),不僅會影響小學生性格和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同時也極大地影響其生理發(fā)育。
此次調查結果表明,從調查情況看,外來務工人員家庭小學生在男女性別間心理健康狀況存在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孤獨傾向、過敏傾向、恐怖傾向、沖動傾向上有較為顯著的差異;男生在孤獨傾向的因子分高于女生,這說明男生言語表達能力較女生差,主動社會交往的意識也較差,容易產(chǎn)生孤獨心理,這對男孩子的心理發(fā)育以及社會適應能力是很不利的;男生在過敏傾向的因子分也明顯高于女生,這是因為男孩子受中國的傳統(tǒng)的觀念影響較大,中國傳統(tǒng)觀念認為,男性是社會的支柱,男性要有很強的本領才能受到人們的尊重,因而男孩子都十分在意周圍人的對其能力的認可和評價,小學生由于自我意識尚未完全成熟,對自己沒有準確的評價,因而容易產(chǎn)生很多的矛盾心理,導致十分的敏感,這同樣對男孩子的心理發(fā)育不利;女生在恐怖傾向的因子分高于男生,這說明女生感情細膩、情緒易波動,心理承受能力較男生弱。
通過本項研究,我們認為應加大農(nóng)村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盡快制定適合外來務工人員家庭小學生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模式,加強對外來務工人員家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6]。有關教師應進行全員培訓與專職培訓,同時學校應和社會、家庭相互配合,舉辦各種形式的家長學校,傳授科學的教育理論和方法,提高外來務工人員家長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使他們能夠按心理學知識有效地指導孩子的學習和生活。
[1]譚曉云,李寧燕,郭源.北京市部分外來務工人員在校就讀子女身心健康狀況調查[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8,16(2):221-223.
[2]徐娟,鄭遠松,李鳳香,等.497例外來人員子女心理狀況研究[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5,21(14): 1796-1797.
[3]趙紅,張平,段功香.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自我意識的現(xiàn)狀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6,14 (4): 395-398.
[4]中共南京市委黨校課題組.南京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現(xiàn)狀的調查與思考[J].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學報,2008,9(1):87-90.
[5]高亞兵.農(nóng)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及人格發(fā)展特征[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8,24(8): 917-919.
[6]杜宇,李化樹.城市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家庭德育教育探討[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4): 495-498.
R181.3+7
B
1671-8194(2012)07-02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