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芳
(湖北科技職業(yè)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3)
《塑料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劉 芳
(湖北科技職業(yè)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3)
通過分析《塑料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傳統教學方法的弊端,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對該課程進行了改革與實踐。教學實踐證明,該課程的教學改革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塑料模具;教學方法;考核方式;改革
《塑料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是高職院校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yè)的核心專業(yè)課之一,其內容包括塑料成型的基礎理論、注射成型設備、典型注射模結構及模具設計、壓縮模及擠出模等其它塑料成型工藝及模具設計。本課程以培養(yǎng)學生從事塑料產品的模具設計與制造的基本技能為目標,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讓學生達到合理選擇注射成型設備、制定成型工藝、設計中等復雜程度塑件的模具結構,并能合理選擇模具材料的能力。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汽車、家電等領域對塑料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大,塑料模具發(fā)展速度越來越快,企業(yè)對模具人才的要求也不斷提高,急需既能看懂圖紙、能熟練使用Pro-E或UG、AotuCAD等設計軟件,又具有實際操作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如何在高職院校中做好《塑料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課程的教學工作,培養(yǎng)適應行業(yè)需求的優(yōu)秀模具專業(yè)人才,成為擺在模具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緊迫課題。傳統教學模式以學科知識體系為導向,注重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忽視了學生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不能讓學生掌握更好的技能,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是一項勢在必行的任務。我院模具教研室對《塑料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課程進行了教學改革與實踐,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教學目標改革
根據該課程在專業(yè)中的地位和高職教育的特殊性,制定了新的教學目標。通過課程的學習,使學生達到以下幾個能力目標:掌握典型注射模具的設計方法;具有設計中等復雜程度注射模具的能力;具有合理選擇注射機設備的能力;能初步對模具試用和使用中發(fā)生的故障進行分析等。根據上述能力目標制定準確而詳細的知識目標,并在教學過程中緊緊圍繞知識目標,改革教學內容。
(二)教學內容的改革
1.圍繞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采用單元式設計教學內容
選擇教學內容時,注意科學合理,重點突出,在內容編排上力求系統性,如圖1所示,從產品、設備、工藝裝備和模具材料四部分將整個塑料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內容串接在一起。教學時重點介紹注射成型工藝及模具設計,并在此部分介紹塑料模具設計的共性知識,在講授其它類型塑料模具設計時只介紹與注射模不同的部分,突出重點,避免內容重復。
圖1 課程內容的分布圖
2.與行業(yè)標準對接
將模具行業(yè)的職業(yè)資格標準作為學生知識和能力的要求,將企業(yè)的文化作為學生的素質要求,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達到行業(yè)和企業(yè)在實際工作中的要求。
3.增加教材中沒有但實用性較強的內容,包括目前模具設計中最前沿的內容,如注塑模成型新技術(如雙色注射模)、塑料成型新工藝等,向學生介紹專業(yè)發(fā)展的前沿信息,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引領學生關注前沿,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科學精神,從而彌補教材內容相對滯后和參考資料不足帶來的弊端。如將三維設計軟件(如 UG)、模流分析軟件(如Moldflow、華塑CAE)直接運用到模具教學和綜合實訓中,提高學生的專業(yè)綜合能力。
(三)教學方法的改革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常采用板書、掛圖、實物模型展示等方法進行課堂教學,由于高職院校的學生基礎較差,對所學知識理解不夠透徹,導致教學效果并不理想。授課教師多采用課堂講授,對學生灌輸知識,學生學完后對知識的運用能力不夠,在進行課程設計時屢屢出錯,為了強化學生對塑料模具設計知識的運用能力,加強教學效果,對本課程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1.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把文字、圖形、動畫、聲音等信息進行綜合處理,實現雙向交流的教學方式。如各種典型、靜止的平面模具圖,采用三維實體表達和動畫仿真,能清晰地表現模具的結構特點和動作原理,使學生很快讀懂平面圖紙。多媒體將傳統教學手段難以表達的內容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將繁雜、抽象的內容變得簡單、具體,既降低了教學難度,增強了直觀性,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幫助學生盡快理解并掌握知識要點,給枯燥的理論注入了活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根據二維圖紙分析模具的結構特點,再結合動畫、視頻幫助學生理解模具的開模過程和工作原理,防止學生對動畫和視頻產生依賴性。
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增強了學生對塑料模具的感性認識,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率,使得教師有充分的時間介紹模具設計的方法和技巧,彌補了實訓條件的欠缺,在一定程度上還克服了內容多、學時少的矛盾。
2.互動式的教學方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以師生互動來實現教育的有效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理論教學主要采用課堂講授、討論、啟發(fā)式教學。講課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安排課堂討論、學生提問、問題點評,這樣不但掌握了學生的學習情況,還鍛煉了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表達能力。在教學過程中,
對于重點、難點內容,采用啟發(fā)式和討論式等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處于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思考的習慣。鼓勵學生走上講臺,參與教學,如讓學生上講臺,講解自己構思的模具結構、工作原理及設計思路等,鼓勵學生之間相互點評,提出改進方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實現教學相長。
3.案例教學法
在學習專業(yè)知識前,結合課程內容,安排典型的案例,把任務分發(fā)給學生,讓學生邊學專業(yè)知識邊分析案例,在課堂上體現學以致用,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通過對學生進行分組,模擬工廠要求,下達設計任務,可以使學生在學中練、練中學。為鞏固所學的知識點,課程結束前,通過設計綜合性強、有一定難度和深度的案例,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4.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方法
采用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方法,以理論教學為主,實踐教學為輔,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穿插進行。如教師在理論課上介紹典型的塑料模具后,指導學生進行塑料模具裝拆實訓,借助實際生產中使用的塑料模具,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和研究塑料模具結構的興趣。
(四)實踐教學的改革
實踐教學是培養(yǎng)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一。《塑料成型工藝及模具設計》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因此要重視實踐教學,提高實踐教學的比例。與本課程有關的實踐教學分四個部分:模具拆裝測繪實訓、工廠參觀實訓、課程設計及型芯、型腔的數控銑削加工。在單元教學中進行單項設計訓練,鼓勵學生多動手操作,加深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實踐能力。
結合教學目標、學校實訓條件制定相應的實訓項目,如典型注射模具的拆裝與測繪、課程設計等項目,將課堂教學與實訓內容結合。鼓勵學生多動手操作,對塑料模具有一定的感官認識,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實踐能力。一般在理論教學結束后,有兩周的課程設計,教師利用課程設計,要求學生將所學UG和AotuCAD等軟件用于塑料模具的設計,完成零件圖、裝配圖、零件的加工工藝、數控機床加工的NC代碼等,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完成型芯、型腔零件的加工。使學生將所學的《塑料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數控加工工藝與編程》、《基于UG三維軟件的模具設計》及《模具制造工藝學》等專業(yè)課程知識融會貫通,構建塑料模具實踐體系,以達到培養(yǎng)高素質技能人才的目的。
在實踐教學環(huán)境下,通過小組合作的組織形式,既訓練了學生的設計能力和動手能力,幫助其理解所學的專業(yè)知識,又培養(yǎng)和鍛煉了學生團結合作和組織協調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五)考核方式的改革
在教學改革中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加強教學各階段的考核力度,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全方位接受考核。每次課前進行理論測試,以鞏固前一次的教學內容。以課堂提問激發(fā)學生課堂興趣,以裝拆實踐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協作能力,以模具實例分析檢驗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最后以課程設計考核學生模具設計綜合能力??己藘热莸倪^程化、多樣化、綜合化,可以幫助學生系統地歸納學習內容,明確學習重點與要求,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教學實踐證明,通過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設計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雖然《塑料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教學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今后教學過程中,仍需不斷創(chuàng)新與改革,不斷提高現代化教學水平,才能更有效地解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更好地培養(yǎng)優(yōu)秀的模具人才。
[1] 劉海慶. 高職院?!端芰铣尚凸に嚺c模具設計》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 科技信息,2009,(12).
[2] 劉彥國,范建蓓,徐志揚. 塑料模具課程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J]. 模具制造,20l0,(4).
[3] 吳云飛. 高職院?!端芰夏>咴O計》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J]. 常州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6).
[4] 陳嬋娟. 高職《塑料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教學改革實踐[J]. 職業(yè)技術教育,2008,(5).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Plastic Molding Process and Mold Design Course
LIU Fang
By analyzing deficiencies in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in Plastic Molding Process and Mold Design course, the author makes some teaching reforms from aspects of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ways, and puts them into practice. These teaching reforms stimulate students’learning interest greatly and bring a good teaching effect.
plastic mold; teaching method; assessment ways; reform
G71
A
1008-7427(2012)05-0038-02
201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