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陽煤集團總醫(yī)院(045000)郭瑞斌
支氣管鏡檢是呼吸內(nèi)科常用的診療手段之一,在鏡檢中常會發(fā)生檢查部位的組織出血,常見的出血原因為活檢出血或因肺組織黏膜充血、水腫導致的接觸性滲血,會影響鏡檢的治療,也關系到鏡檢的實際效果和安全性。我科將注射用蛇毒血凝酶常規(guī)應用,局部給藥止血,觀察其臨床效果。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科2008年5月~2011年5月接受電子支氣管鏡檢查的患者64例,隨機分為兩組。①治療組32例,男26例,女6例,平均年齡65.5歲,平均病程(3.2±1.2)月;②對照組32例,男25例,女7例,平均年齡64.2歲,平均病程(3.5±1.3)月。兩組患者在行支氣管鏡檢過程中均出現(xiàn)局部出血情況,但無出血不止且有氣道占位效應的鏡下大出血情況出現(xiàn)。出血程度按鏡下肉眼觀察可分為明顯出血和少量出現(xiàn),明顯出血是指出血具有流動性且鏡下視野變模糊,少量出血是指出血無流動性或少量滲血,且鏡下視野清晰。兩組患者在平均年齡、性別組成、平均病程、出血程度及合并其他基礎疾病等方面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患者在出現(xiàn)肺組織出血后給予血凝酶1kU,原液用生理鹽水略稀釋后于出血處給藥,根據(jù)出血情況決定每次給藥劑量,總量不超過2kU。對照組在發(fā)現(xiàn)出血后采用腎上腺素與生理鹽水1∶4稀釋后局部給藥,最大用量為1mg。兩組患者在鏡檢過程中均行心電、血壓及指脈搏氧監(jiān)測。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治療后的止血效果、平均止血時間、再次鏡檢接觸后再出血率、氣道局部黏膜的色澤變化、是否存在血壓上升、心率增快及鏡檢后是否存在咯血等副作用。
1.4 療效判定[1]①滿意:鏡下視野清晰,滲血極少或無,基本不用電凝止血或抽吸;②一般:鏡下視野基本清晰,滲血量不多,運用抽吸或電凝止血后可恢復;③差:鏡下視野不清晰,滲出多,運用抽吸或電凝止血后效果不好。滿意和一般視為止血有效。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止血效果均較好,平均止血時間、接觸后再出血率及鏡檢后痰血比較結(jié)果見附表1。
2.2 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93.8%,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90.6%,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71,P>0.05),結(jié)果見附表2。
2.3 在支氣管鏡檢查中,對照組用藥后局部黏膜易出現(xiàn)蒼白感,發(fā)生率為68.8%,為可逆性,治療組未出現(xiàn),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4.90,P<0.01),兩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血壓上升,心率增快,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1 支氣管鏡下肺內(nèi)活檢是呼吸科常用的診療手段之一,鏡檢過程中經(jīng)常發(fā)生局部組織或腫物出血情況,嚴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傳統(tǒng)支氣管鏡檢查中常用的止血藥物為腎上腺素稀釋后局部給藥[2],止血效果尚可,但用量不宜過大,否則會出現(xiàn)局部黏膜血管過度收縮,影響局部血液循環(huán)等不良反應。對于一些年齡較大,合并有基礎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青光眼的患者,局部使用腎上腺素也會有一定的全身副作用發(fā)生,可加重患者的主觀不適感。因此,支氣管鏡活檢中使用相對安全的止血藥物,相當重要。
3.2 巴曲亭(注射用蛇毒血凝酶)是一種高純度酶性止血劑[3],其中主要的兩種活性成分為矛頭蝮蛇巴曲酶和磷脂依賴性凝血因子X激活物(FXA)。它是以長白山白眉蝮蛇凍干的蛇毒為原料提純后得到的物質(zhì)[4],其中還有類凝血酶及其相似的可以促進凝血的酶作用物,能在鈣離子的存在下活化凝血因子Ⅴ、Ⅶ、Ⅷ等。此外,注射用蛇毒血凝酶還能在凝血因子Ⅲ的幫助下活化凝血因子Ⅴ,促使人體快速凝血。矛頭蝮蛇巴曲酶可促進纖維蛋白I多聚體的形成,增加血管破損處的止血效應。這對由于鏡檢造成的氣道內(nèi)黏膜小血管出血,具有明顯的止血效果。此外,磷脂依賴性凝血因子X激活物(FXA)還可參與血管破損處凝血因子XⅢa及凝血酶的形成,也增強了藥物的止血效應。巴曲亭的止血優(yōu)勢是其只促進破損處凝血酶形成[5],而不影響血液凝血酶原數(shù)目,正常血管內(nèi)沒有血栓形成危險。在使用過程中,未觀察到此藥物的明顯副作用。通過我科臨床使用,對于支氣管鏡檢查中肺內(nèi)活檢出血或滲血等破損出血情況,注射用蛇毒血凝酶能明顯縮短血漿凝固時間和纖維蛋白原的凝固時間,但又不會改變血纖維蛋白的含量,只對出血部位有凝血作用,但未出血的正常部位則不會有血管內(nèi)凝血和血栓形成。注射用蛇毒血凝酶和腎上腺素均可明顯改善出血情況,都具有良好的局部止血效果,但腎上腺素局部止血的副作用較注射用蛇毒血凝酶多。
附表1 兩組患者止血結(jié)果比較
附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3.3 注射用蛇毒血凝酶,在臨床上主要用于出血,尤其是毛細血管的出血,它可以縮短出血時間,減少出血量,作為一種酶性止血藥,注射用蛇毒血凝酶不影響正常的凝血系統(tǒng),常規(guī)劑量無血栓形成,在正常的無破損的血管內(nèi)蛇毒血凝酶沒有活性,與腎上腺素的止血作用相比,注射用蛇毒血凝酶的療效相當、副作用少,因此,注射用蛇毒血凝酶是一種安全、有效止血藥,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