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偉杰 張建華 朱 濤 王 濤
(山東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高效潔凈機械制造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山東濟南 250061)
復合加工技術綜合多種加工方法,利用多種能量形式的綜合作用實現(xiàn)對工件材料的加工,其中包括傳統(tǒng)加工與特種加工的復合、特種加工與特種加工的復合等。超聲振動輔助電火花放電加工技術是近年來研究發(fā)展的新型電火花加工技術之一,在工具電極上施加超聲振動,參數(shù)選擇合理不僅可以提高加工效率,而且可以降低電極損耗,是21世紀有可能取得突破的綠色加工技術之一[1-3]。
1989 年,法國的 D.Kremer,J.L.Lebrun,B.Hosari和A.Mosisan系統(tǒng)地研究了超聲振動對電火花加工性能的影響[4-5]。結果表明,超聲振動提高了加工速度,粗加工提高10%,精加工提高400%,并使加工過程更穩(wěn)定。筆者把超聲振動引入到電火花放電加工過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6]。在電火花放電加工中引入超聲振動,可以改善電火花放電的間隙狀態(tài),增加火花放電,減少電弧放電,減少電極在加工過程中的抬刀次數(shù),提高電火花放電加工的加工效率。
超聲振動在復合加工過程中的作用機理主要包括[7]:超聲振動可以改善電火花放電加工的間隙狀態(tài),減少短路與電弧放電;影響放電通道的形成;超聲空化作用、攪拌破碎作用促進電蝕材料的拋出,提高加工速度。此外,超聲振動還可以降低電介質(zhì)的擊穿電壓,本文將對此進行深入的研究。
如圖1a所示,假設工具電極與工件組成一對平行板電容器,其極板面積為S,極板間距為放電間距d,其間為真空,當給兩極接通電壓為UV的電源時,電容器將充電至UV。假設充電之后極板上帶有的電荷量為Q0,則定義該電容器的電容量為:
式中:C0為電容量,F(xiàn);Q0為電荷量,C;U為極板間的電位差,即極間電壓,V。
當極板間充滿電介質(zhì)(如煤油)之后(如圖1b所示),
式中:C為充有電介質(zhì)的平行板電容器的電容,F(xiàn);S為兩極板的正對面積,cm2;σ為充有電介質(zhì)的平行板電容器極板上的電荷密度,C/cm2;σ0為極間為真空的平行板電容器極板上的電荷密度,C/cm2;σ'為束縛電荷密度,C/cm2;εr為電介質(zhì)的相對介電系數(shù)。
平行板電容器的電容值C與兩極板正對面積S成正比,與兩極板間距離d成反比,與極間電介質(zhì)的介電常數(shù)成正比。
兩極板間場強公式為
式中:E為板間場強,V/cm。
超聲振動振幅的變化規(guī)律為
式中:A為振幅,μm。
工具電極施加軸向超聲振動之后,極間距d的變化規(guī)律為
電容值的變化規(guī)律為
電容的變化范圍為(εrS/(4πk(d+A)),εrS/(4πk(d-A)))。當極間距達到最大時,電容值達到最小,根據(jù)式(1)可得極板上的電量變化規(guī)律為
當板間距最大時,極板上的電量值為
當板間距達到最小時,極板上的電量值為
假設極間電壓U不變,放電間距為10 μm,超聲振幅為 5 μm,則Q2=3Q1。
極間電場的變化規(guī)律為
極間電場的變化區(qū)間為(U/(d+A),U/(d-A))。
在電火花放電加工過程中,由于煤油的裂解會產(chǎn)生大量的碳粒,放電時金屬濺射出的微粒也分布在煤油中,導致煤油里混合了大量的碳粒和金屬微粒。煤油中混入碳粒與金屬微粒會導致電場的畸變,使均勻的電場變得不再均勻(如圖2所示)。
疊加之后的電場[8]為
式中:EM為加工介質(zhì)的臨界場強,V/cm;E0為均勻電場場強,V/cm;ε1為加工介質(zhì)的相對介電系數(shù);ε2為混入介質(zhì)的相對介電系數(shù)。
煤油中混有碳?;蚪饘傥⒘r,由于碳粒和金屬微粒都是導體,在靜電場中的計算可以認為它們的介電系數(shù)無窮大,即ε2=∞。煤油的相對介電系數(shù)為2.3。由式(8)可得
極間介質(zhì)的耐壓變?yōu)?/p>
式中:Ukp為極間介質(zhì)的耐壓,V;d為加工間隙距離,cm;Ukp0為純凈極間介質(zhì)的耐壓,V。
可見擊穿電壓的大小取決于極間電介質(zhì)的臨界電場強度與兩極間距。
對工具電極附加超聲振動之后,把式(5)代入式(9)得
極間介質(zhì)的耐壓變化范圍為(Ukp0/3-EMA/3,Ukp0/3+EMA/3)。假設極間電壓U不變,放電間距為10 μm,超聲振幅為5 μm,則當極間距離最大時極間介質(zhì)的耐壓變化范圍為(Ukp0/6,Ukp0/2)。
當極間距離最小時,極間電介質(zhì)的耐壓值達到最小,而極間電場達到最大,極間電荷量達到最大,有利于擊穿放電;當極間距離達到最大時,極間電介質(zhì)的耐壓值達到最大,極間電場達到最小,極間電荷量達到最小,有利于放電通道的消電離。
實驗采用阿奇SF201電火花成型機床,Z軸垂直進給分辨率為1 μm;脈沖電源為HELI-50A型脈沖電源,其脈寬范圍為 1 ~2 000 μs,脈間為 1 ~500 μs,輸出電壓為100~300 V,最大輸出電流為40 A;工具電極與工件均采用45鋼;加工電介質(zhì)為煤油;工具沿Z軸軸向超聲振動;放電的間隙電壓信號采用普源DS5102CAE型數(shù)字示波器采集。
實驗原理如圖3所示,裝置如圖4所示,主要由脈沖電源、工具電極、工件、數(shù)字示波器、超聲波發(fā)生器、超聲換能器、變幅桿以及機床進給系統(tǒng)等組成。脈沖電源用于提供放電脈沖,其波形為梳狀波形,電源的兩極分別接工具電極與工件;數(shù)字示波器直接測量工具電極與工件之間的電壓,并通過PC機讀取和保存電壓波形;超聲波發(fā)生器提供超聲振動所需的電能,并通過換能器和變幅桿轉(zhuǎn)化成一定振幅的超聲振動,實驗中的超聲振動頻率為20 kHz,振幅5 μm;進給由機床的進給系統(tǒng)完成,有3級進給速度,最低進給分辨率為1 μm,實驗中采用機床的正常加工進給策略;實驗外部條件為常溫常壓。實驗中的脈沖與進給參數(shù)如表1所示。
表1 實驗參數(shù)
實驗采集的電壓波形如圖5和圖6所示。對比兩圖可知,對工具電極施加超聲振動之后,出現(xiàn)了較多的低壓擊穿現(xiàn)象。
通過理論推導和實驗驗證,證明超聲振動對極間電場、極間電介質(zhì)的耐壓值都有影響,影響的結果是降低了極間電介質(zhì)的耐壓值。極間耐壓值最小時,極間電荷量與極間電場達到最大,有利于擊穿放電。極間耐壓值達到最大時,極間電荷量與極間電場都達到最小,有利于放電通道的消電離,可以減少電弧放電與短路的發(fā)生。在電火花加工過程中,對工具電極施加超聲振動可以改善放電狀態(tài),提高加工效率。
[1]趙萬生.先進電火花加工技術[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3.
[2]Masanori Kunieda,Masahiro Yoshida.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in gas[J].Annals of the CIRP,1997,46(1):143 - 146.
[3]Masanori Kunieda,Yukinori Miyoshi,Tsutomu Takaya,et al.High speed 3d milling by dry EDM[J].Annals of the CIRP.2003,52(1):147-150.
[4]KREMER D,LEBRUN J L,HOSARI B,et al.Effects of ultrasonic vibrations on the performances in EDM[J].Annals of the CIRP,1989,38(1):199-202.
[5]KREMER D,LHIAUBT C,MOISAN A.A study of the effect of synchronizing ultrasonic vibrations with pulses in EDM[J].Annals of the CIRP,1991,40(1):211 -214.
[6]ZHANG J H,DENG J X,QIN Y,et al.Ultrasonic vibration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in gas[J].Journal of the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2002,129(1/3):135 -138.
[7]徐明剛.超聲震動——氣體介質(zhì)電火花復合加工技術與機理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07:72-81.
[8]李明輝.電火花加工理論基礎[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1989:3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