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明武,張洋龍,孫曉雨,邵光喜,倪宏波
(1.黑龍江農墾總局九三管理局畜牧獸醫(yī)局,嫩江161441;2.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動物科技學院)
近年來,隨著養(yǎng)殖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養(yǎng)殖數(shù)量不斷增多,動物疫病尤其是傳染病日趨復雜,病譜逐漸擴大,豬病多以病原的混合感染或繼發(fā)感染為主要的流行形式。豬群發(fā)病往往不是由單一病原所致,而是以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病原體相互協(xié)同作用所造成的。這樣常常導致豬群的高發(fā)病率和高死亡率,危害極其嚴重,而且控制難度大[1]?;旌细腥景ú《镜幕旌细腥尽⒓毦幕旌细腥疽约安《九c細菌的混合重感染。在病毒的混合感染中,以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豬環(huán)狀病毒2型、豬瘟病毒、豬流感病毒以及偽狂犬病病毒之間的混合感染較為常見,特別是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與環(huán)狀病毒2型的雙重感染最為嚴重,由此造成豬群的雙重免疫抑制,抵抗力下降[2-3]。細菌的混合感染主要涉及豬肺炎支原體、副豬嗜血桿菌、傳染性胸膜肺炎放線桿菌,豬多殺性巴氏桿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豬鏈球菌、附紅細胞體等。另外病原的繼發(fā)感染在規(guī)?;i場中也十分普遍,特別是在豬群存在原發(fā)感染(如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豬環(huán)狀病毒2型、豬肺炎支原體)情況下,一旦應激因素和飼養(yǎng)管理不良,就很容易發(fā)生細菌性繼發(fā)感染[4-5]。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豬群發(fā)生以繁殖障礙和呼吸系統(tǒng)癥狀為特征的一種急性、高度傳染的病毒性傳染病。在發(fā)病過程中會出現(xiàn)短暫性的兩耳皮膚紫紺,故又稱為藍耳病。主要感染途徑為呼吸道,空氣傳播、接觸傳播、精液傳播和垂直傳播為主要的傳播方式,病豬、帶毒豬和患病母豬所產(chǎn)的仔豬以及被污染的環(huán)境、用具都是重要的傳染源。此病在仔豬中傳播比在成豬中傳播更容易。本病主要采取綜合防制措施及對癥療法[6]。
豬放線桿菌是一種條件性致病菌,常存在于健康豬的扁桃體和上呼吸道,因此,對本病的預防應加強豬群的飼養(yǎng)管理,飼喂高營養(yǎng)的全價料,搞好豬舍的衛(wèi)生消毒,防止皮膚、黏膜受損,局部損傷后及時處理與治療[7]。
最近兩年實驗室通過對臨床送檢病料進行實驗室診斷,結果顯示目前豬場的混合感染比較嚴重且很普遍,試驗是對山東某豬場送檢病料進行實驗室診斷,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1 病料
山東地區(qū)某豬場送檢的一例病死仔豬,無菌采集其肺、淋巴結等組織。
1.1.2 試劑
Marker DL 2000購自大連寶生物工程有限公司,TIANamp Genomic DNA Kit DNA提取盒購自TIANGEN公司,PCR Master Mix緩沖液,RNeasy Plus Mini Handbook RNA提取盒購自QIAGEN公司,RevertAid First Strand cDNA Synthesis Kit反轉錄盒購自MBI公司。其余試劑均為國產(chǎn)分析純。
1.1.3 引物設計
根據(jù)GenBank中已發(fā)表的:豬支原體P46基因序列;豬巴氏桿菌16SrRNA基因序列;豬鏈球菌cps2J基因序列、副豬嗜血桿菌16SrRNA基因序列、胸膜肺炎放線桿菌omlA基因序列;豬繁殖與呼吸系統(tǒng)綜合征病毒美洲型ATCC VR-2332參考毒株序列;豬瘟病毒Alfort株的基因序列;圓環(huán)病毒2型的全基因序列中的ORF1序列等基因序列設計特異引物。豬支原體F5′`CCAGGATGCACAAAATAACTG3′,`R5′`ACCCGAAGAACTTCAACAGC3′,目的片段大小為795 bp,`豬巴氏桿菌:F5′-AGGGCACGCAGGCGG ACTTTTA-3′,R5′-ATCGACAGCGTTTACAGCGTGG A-3′,目的片段大小為253 bp;豬鏈球菌:F5′-GATAGATGACGGTTCTTCAGATT-3′,R5′-TCCTCTC CTAACCACTGTTCAG-3′,目的片段大小為450 bp;副豬嗜血桿菌F5′-GTGATGAGGAAGGGTGGTGT-3′,R5′-GGCTTCGTCACCCTCTCTGT-3′,目的片段大小為822 bp;胸膜肺炎放線桿菌F5′-AAGGTTGATA TGTCCGCACC-3′,R5′-CACCGATTACGCCTTGCCA-3′,目的片段大小為450 bp;藍耳F5′-GCAAGCAGC AAAAGAAAAAGAAGG-3′,R5′-GCGTCGGCAAACT AAACTCCACAG-3′,目的片段大小為309 bp;圓環(huán)病毒F5′-GAGTCTGGTGACCGTTGC-3′,R5′-TTCC TCCGTGGATTGTTC-3′,目的片段大小為493 bp;豬瘟病毒F5′-GCTCCTGGTTGGTAACCTCGG-3′,R5′-TGATGCTGTCACACAGGTGAA-3′,目的片段大小為507 bp;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合成。
1.2.1 細菌分離鑒定
1.2.1.1 細菌分離純化及培養(yǎng)特性觀察
分別無菌剪取一小塊深部組織臟器,分別接種涂抹于血瓊脂培養(yǎng)基上,分別做需氧和厭氧培養(yǎng),置37℃恒溫箱中24 h,觀察菌落形態(tài)和溶血情況等。挑取疑似菌的單個菌落進行純培養(yǎng),劃線于血瓊脂培養(yǎng)基,37℃恒溫箱中需氧培養(yǎng)24 h。然后將分離得到的細菌接種到不同的固體培養(yǎng)基上觀察其生長特性。
1.2.1.2 革蘭氏染色
利用革蘭氏染色技術在油鏡下觀察細菌的形態(tài)及顏色,紫色的是革蘭氏陽性菌,紅色的是革蘭氏陰性菌。
1.2.1.3 生化實驗鑒定
純化 株接種常規(guī)糖類培養(yǎng)基,M.R、V-P、靛基質、脲酶、氧化酶、接觸酶、枸櫞酸鹽等生化實驗。
1.2.1.4 細菌DNA粗提取
挑取單個菌落懸浮于含100μL超純水的1.5 mL離心管中,震蕩混勻,煮沸10min后置于冰上冷卻2min,12 000 r·min-1離心2 min,取上清液作為PCR反應的粗制DNA模板,置-20℃保存?zhèn)溆谩?/p>
1.2.2 病毒鑒定
1.2.2.1 組織DNA提取:按照TIANamp Genomic DNA Kit DNA提取盒(購自TIANGEN公司)上面的步驟說明進行操作。
1.2.2.2 組織RNA提取:按照RNeasy Plus Mini Handbook RNA提取盒(購自QIAGEN公司)上面的步驟說明進行操作。
1.2.2.3 RNA反轉錄:按照RevertAid First Strand cDNA Synthesis Kit反轉錄盒(購自MBI公司)上面的步驟說明進行操作。
1.2.3 PCR擴增
以實驗室分離得到的DNA和cDNA為模板,豬巴氏桿菌、豬鏈球菌、副豬嗜血桿菌、胸膜肺炎放線桿菌、豬瘟病毒、藍耳病毒、圓環(huán)病毒等的特異性引物為引物進行PCR反應擴增,擴增體系如下:PCR Master Mix12.5μL,上游引物1μL,下游引物1μL,模板DNA1μL,加去離子水補至25μL。PCR反應程序:95℃預變性5min,94℃變性30 s,退火30 s(巴氏桿菌56.5℃,豬鏈球菌54℃,副豬嗜血桿菌60℃,胸膜肺炎放線桿菌60℃,豬繁殖與呼吸系統(tǒng)綜合征病毒57℃,圓環(huán)病毒52℃,豬瘟病毒60℃),72℃延伸30 s,30個循環(huán),最后72℃終延伸10 min。
1.2.4 PCR產(chǎn)物檢測
取5μL擴增產(chǎn)物加入點樣孔,以165 V電壓進行1%瓊脂糖凝膠(含1%溴化乙錠2μL)電泳。電泳液用1×TAE緩沖液。25 min后在紫外燈下觀察擴增結果,并一次成像拍照。
臨床表現(xiàn)患病仔豬群表現(xiàn)呼吸困難、肌肉震顫、共濟失調、打噴嚏,有的仔豬耳部發(fā)紫和身體末端皮膚發(fā)紺。發(fā)病豬體溫升高,喘氣時有時伴有震顫或呈劃水樣。
主要病理變化為彌漫性間質性肺炎,并伴有卡他性肺炎。腹膜、腎周圍脂肪、腸系膜淋巴結、皮下脂肪和肌肉等部位發(fā)生水腫,可見胸膜炎、心包炎。
2.3.1 培養(yǎng)特性
從病料中分離得到一種細菌,對其進行培養(yǎng)特性鑒定。分離菌在綿羊鮮血瓊脂平板、巧克力瓊脂平板上生長良好,在普通瓊脂平板生長緩慢,在麥康凱瓊脂平板、伊紅美藍瓊脂平板上不生長,判定本菌嚴格需要V因子。綿羊鮮血瓊脂平板上10%CO237℃培養(yǎng)24 h形成細小、圓形、透明的黏稠菌落,直徑約1mm,可見β溶血環(huán)。
2.3.2 革蘭氏染色
用病料中所分離的細菌進行革蘭氏染色、涂片、鏡檢。可見其為兩極染色的桿菌。
2.3.3 生化試驗
純化菌株發(fā)酵葡萄糖、麥芽糖、蔗糖、乳糖、果糖產(chǎn)酸,不發(fā)酵甘露醇、山梨醇、鼠李糖及甘露糖。M.R、V-P和靛基質試驗均為陰性,不產(chǎn)生H2S。氧化酶、接觸酶、脲酶、枸檬酸鹽試驗陽性。
2.3.4 PCR
2.3.4.1 細菌PCR
對純培養(yǎng)的細菌做菌落PCR,分別選用放線桿菌、巴氏桿菌、副豬嗜血桿菌、支原體和鏈球菌的特異性引物,對細菌進行PCR鑒定。對PCR結果經(jīng)瓊脂糖凝膠電泳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在加樣孔1的450 bp左右處看到一條清晰的特異條帶,與放線桿菌的引物目的片段大小相一致(如圖1)。
2.3.4.2 病毒PCR
以組織中提取的病毒DNA以及病毒RNA反轉錄的cDNA為模板,分別選用圓環(huán)病毒、藍耳病毒和豬瘟病毒的特異性引物,對病毒進行PCR鑒定。PCR結果經(jīng)瓊脂糖凝膠電泳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在加樣孔2的約300 bp處看到清晰條帶,與藍耳病毒的引物目的片段大小相一致(如圖2)。
圖1 細菌PCR結果Fig.1 The results of bacterial PCR
圖2 病毒PCR結果Fig.2 The results of Virus PCR
通過對該豬場的病料進行細菌的分離與純化,發(fā)現(xiàn)該病豬至少感染了一種細菌,并對該菌進行培養(yǎng)特性觀察、革蘭氏染色鏡檢、生化試驗以及PCR檢測,結果表明它的各種特性均與放線桿菌相符,且PCR產(chǎn)物大小也與其引物目的片段大小一致。因此確定該種菌為放線桿菌。本實驗還對該送檢病料進行了病毒的檢測,發(fā)現(xiàn)其感染有藍耳病毒。再結合其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可以確診該病料為藍耳病毒和放線桿菌混合感染。
近年來隨著養(yǎng)殖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養(yǎng)殖數(shù)量不斷增多,動物疫病尤其是傳染病日趨復雜,病譜逐漸擴大,形成多種疾病并存的混合感染。尤其是春季來臨之際,由于氣溫回升變暖,各種病菌將會大量繁殖,而同時經(jīng)歷冬季,豬的體質有所下降,抗病能力減弱,如果在飼養(yǎng)管理過程中不加注意,將會引起疫病的發(fā)生,造成不良后果,直接影響經(jīng)濟效益。因此,疾病的預防尤為重要[8-9]。
首先,應該加強飼養(yǎng)管理制度,保持豬舍溫暖、干燥、通風、清潔,經(jīng)常對豬圈消毒,消除病菌的生存環(huán)境。春季氣溫變化大,仔豬體溫調節(jié)功能還不成熟,抗寒、抗病能力差。因此要保持豬舍溫暖、干燥、通風,以適宜豬的生長。根據(jù)春季豬的生長需求,要對使用的豬舍進行必要的維修,做到防雨、防風、防潮。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條件是保證仔豬健康快速成長的基礎。要保持豬舍環(huán)境衛(wèi)生,定期對豬舍進行徹底消毒[10]。
其次,春季病菌活躍,疫病易發(fā)。因此要嚴格按照免疫程序要求,按時、按質做好豬的免疫注射工作。一旦發(fā)現(xiàn)疫情,要嚴格按規(guī)定封鎖、消毒、強化預防注射,按規(guī)定處理好病死豬體。如果周邊有疫情發(fā)生,在做好防疫的同時還應及時搞好豬舍的消毒。生產(chǎn)區(qū)嚴格控制車輛進入,嚴格禁止外人進入,對外出車輛和人員進場要嚴格消毒。在對本場豬群進行強化免疫的同時,要供給豬群提供高營養(yǎng)的飼料。按豬的不同生長階段,科學配制飼料,保證營養(yǎng)充足,特別是保證維生素的供給[11]??稍陲暳现屑尤牒}卜等多汁飼料和啤酒糟、餅類飼料,以改善豬飼料的口感,增加豬的食欲,增強豬的體質,提高抵抗力。
最后,做好平時藥物預防工作。對于季節(jié)性多發(fā)病進行針對性藥物預防。對已經(jīng)生病的豬群,應盡快查明病因,找出傳染源和傳播途徑,借助實驗室診斷和藥物實驗,找出主要病原和敏感藥物,鑒別好不同的呼吸道疾病,分清混合感染和單一感染,確保做到對癥下藥,對已經(jīng)查明病因的根據(jù)檢查結果將它分為病豬、可疑病豬、假定健康豬,分別進行隔離,已確定病原的可采取緊急免疫接種[12]。
[1]王永輝.規(guī)?;i場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今日畜牧獸醫(yī),2011(4):11-12.
[2]左玉柱,曹洪戰(zhàn),范京惠.當前豬病流行特點及防控措施[J].北方牧業(yè),2011,14:6-8.
[3]徐春厚,馬建,王輝,等.豬場混合感染流行特點的研究[J].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學報,1994(1):54-56.
[4]喬瑾,趙保生.規(guī)?;i場生物安全控制技術研究[J].畜牧獸醫(yī)雜志,2011,30(4):30-33.
[5]康小春.當前規(guī)模豬場傳染病流行特點與防控對策[J].畜禽業(yè),2011,267:10-11.
[6]陳溥言.獸醫(yī)傳染病學[M].5版.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10.
[7]陸承平.獸醫(yī)微生物學[M].4版.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10.
[8]尹皚.豬病防控中的難點及應對措施[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0,31(9):174.
[9]李喆.春季幾種常見豬病的防治措施[J].養(yǎng)殖技術顧問,2010(4):58-59.
[10]趙廣建.養(yǎng)豬場必備的防疫條件及操作規(guī)程[J].獸醫(yī)導刊,2011(S1):205-206.
[11]Kim J,Chae C.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porcine circovirus 2 and porcine parvovirus in naturally and experimentally coinfected pigs by double in situ hybridization[J].JVet Diagn Invest,2002,14(3):236-240.
[12]Bogdan J,Wetal.Association of porcine circovirus 2 with repro-ductive failure in pigs:a retrospective study 1995-1998[J].Cana-dian Veterinary Journal,2001,42(7):548-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