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敏
(安徽省建筑工業(yè)學院 體育部,安徽 合肥 230000)
安徽省優(yōu)秀皮艇運動員的肌肉收縮特征
許 敏
(安徽省建筑工業(yè)學院 體育部,安徽 合肥 230000)
皮艇運動具有獨特的動作和技術結構特征,由此決定了其肌肉收縮形式、工作性質和發(fā)力順序亦不同于其他運動項目.以往進行專項力量專項訓練研究時很少從肌肉工作規(guī)律入手,致使許多專項力量訓練手段特異性和針對性不強.而本研究的核心研究內容就是找到皮艇專項肌肉群,根據這些肌群的工作特征制定專項力量訓練方法.據此,本研究在研究清楚皮艇運動的動作和技術結構特征的基礎上,運用三維錄像與解析系統(tǒng)和表面肌電圖儀分析系統(tǒng),根據肌肉工作的基本原理,對皮艇運動的主要用力肌群及其收縮特征等進行深入地研究,同時將這些肌群的位置和功能以及在劃船中所起的作用等知識及時地傳授給教練員和運動員,將有助于我們更加準確地研究和設計皮艇專項力量訓練方法,有助于教練員和運動員更易理解和正確使用專項力量訓練原理和方法手段,亦可豐富皮艇運動的專項訓練理論.
皮艇;肌肉收縮;特征
為了研究皮艇運動的專項肌肉工作特征,必須首先找到該項目的主要用力肌群.為此,本研究選取安徽省優(yōu)秀的皮艇運動員,進行了皮艇實戰(zhàn)劃和測功儀全力劃時的肌電測試,運用肌電軟件和數(shù)理統(tǒng)計方法,得到皮艇項目的主要用力肌群.
表1 女子皮艇500m實戰(zhàn)劃全身主要肌肉做功比率(%)
表2 女子皮艇測功儀全力劃全身主要肌肉做功比率(%)
在皮艇劃槳動作中,上肢的運動方式、次數(shù)和幅度遠多于軀干和下肢,故上肢肌肉——主要是肩帶肌和上臂的肌肉做功比率較大,居第一位,如拉槳時的三角肌后部、肱三頭肌和岡下肌、背闊肌等;擺槳時動用的胸大肌、三角肌前部和肱二頭肌等.軀干回旋(扭轉)和維持姿勢的肌肉做功比率居第二位,如軀干回旋肌肉-腹外斜肌和維持姿勢的肌肉-豎脊肌.下肢主動屈曲、蹬伸的肌肉居第三位,如脛骨前肌和股二頭肌、股直肌等.
由于運動員劃槳時的姿勢差異較大(表1、2),上述肌群的做功比率可以有所不同,但主要用力肌群不會超出本研究測試的這些肌肉.
表1和2為女子皮艇和測功儀劃槳的主要用力肌肉群做功比率和排序,二者肌肉的排序差異不是非常明顯.突出的差異表現(xiàn)在下肢的脛骨前肌.皮劃艇劃時,脛骨前肌做功明顯,主動收縮,使小腿積極的向足背靠攏,帶動膝關節(jié)快速屈曲和骨盆積極回旋;而在測功儀上這種作用未表現(xiàn)出來.
男子皮艇與測功儀劃槳過程中主要肌群的做功比率和排序的差異較大(表3、4).皮艇劃時以拉槳肌肉做功為主,而測功儀則以擺槳肌肉為主;由于測功儀的座位是可以前后移動的,并且在座位后部加載了10kg負重物,致使測功儀劃槳時腹直肌持續(xù)收縮,以維持軀干姿勢,但未加強軀干回旋肌肉的做功率.皮艇與測功儀劃槳時下肢肌肉的表現(xiàn)相近似,二者均為脛骨,前肌的做功率大于其他肌肉,說明脛骨前肌的作用較股直肌和臀大肌等明顯.
表3 男子皮艇500m實戰(zhàn)劃全身主要肌肉做功比率(%)
表4 男子皮艇測功儀全力劃全身主要肌肉做功比率(%)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皮艇運動員,在劃槳的技術特征、姿勢和肌肉用力類型等方面均存在著較大的個體差異.
在女子皮艇運動員中,鐘××是以爆發(fā)力好、短距離能力強為特點的運動員,其肌肉用力特征亦不同于其他運動員,突出表現(xiàn)在斜方肌做功比率遠大于其他肌肉,而且拉槳時的上臂伸肌群、軀干回旋的腹外斜肌和脛骨前肌的貢獻率皆較其他運動員高,因此該隊員的劃槳效果也比較好.
男子皮艇運動員主要專項肌群SEMG分析在男子皮艇運動員中,劉××主要動用肩帶和上臂伸肌群劃槳,其他肌群的做功比率較低,但相對比較均衡;林××則表現(xiàn)出身體各部肌肉及各部分中的每一塊肌肉之間均不夠協(xié)調.
綜上所述,對皮劃艇運動員進行肌肉工作類型的研究,可為分析每個運動員的技術特征和肌肉用力類型以及多人艇的配艇等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
作為體能類項目,除了需要了解運動員的肌肉用力類型,還要及時監(jiān)控運動員的肌肉工作能力,這是在競爭中取勝的基本保障.據此,本研究還全程監(jiān)測運動員皮艇整個訓練過程中主要做功肌肉的輸出功率的變化規(guī)律及各階段肌肉做功的時相特點,以確定肌肉疲勞的發(fā)生階段和肌肉的工作能力.
從皮艇劃監(jiān)測的8塊肌肉做功比率大小來看(圖2),在整個訓練中斜方肌動員的運動單位最多,力量最大;其次是三角肌后部,但其收縮力量波動較大,且出現(xiàn)了明顯疲勞點;三角肌前部在最初11組劃槳中肌肉力量大于背闊肌,但其力量呈下降趨勢,在此后的劃槳中其力量與背闊肌相近.腹外斜肌的用力大于豎脊肌,脛骨前肌的力量大于股直肌.
SEMG反映肌肉中運動單位募集數(shù)量,其值越高,肌肉力量越大.MPF則反映肌肉的功能狀態(tài).斜方?。▓D3)在整個訓練中動員的運動單位最多,且其功能狀態(tài)比較穩(wěn)定,未出現(xiàn)明顯的疲勞特征.斜方肌用力總的趨勢是下降的,但下降的幅度較小.李×斜方肌的力量比較大.
三角肌后部(圖4)在整個訓練中動員的運動單位數(shù)量處于第二位,是劃水拉槳的主要用力肌肉,但其功能狀態(tài)不夠穩(wěn)定,在劃至第11—14組時出現(xiàn)了明顯的疲勞特征,提示李×的肌肉力量耐力仍需進一步提高.
三角肌前部(4)在整個訓練中其肌肉用力呈明顯的下降趨勢,且下降幅較大.此外其功能狀態(tài)也出現(xiàn)了小的波動.提示李×的該肌肉的力量有待通過仰臥飛鳥等練習進-步提高.
3.1 通過對運動員測功儀和皮艇肌肉工作的全程跟蹤測試,確定了皮艇運動的主要用力肌群以及不同項目間主要用力肌群作用程度的差異;揭示了測功儀與皮劃艇劃技術結構和肌肉并無異議.
3.2 本研究通過多次測試分析,科學地證實了相同項目不同的運動員肌肉工作特點存在很大差異并揭示了運動員各自的肌肉收縮特征.這一結果為皮艇專項力量訓練和多人艇配艇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持,
3.3 建議
教練員在力量訓練和專項技術訓練上,通過專項動作結構和肌肉工作特征,來提高皮艇運動員的專項力量.
〔1〕富蘭克·C·達羅,克薩巴·桑托.皮劃艇手冊[M武漢體育學院,1993.90.
〔2〕克薩巴·桑托.反劃艇運動[M].中國皮劃艇協(xié)會1996.
〔3〕安迪·托諾.皮劃艇大全[M].武漢體育學院,1981
〔4〕全國皮劃艇教練員崗位培訓班教材.皮劃艇運動的技術和訓練[M].武漢體育學院,1994.
〔5〕宋啟來.不同專項運動員伸膝力、功率及其相互關系的比較[D].第三屆全國運動生物力學學會議論文集,1982.
G861.4
A
1673-260X(2012)08-01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