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華鳴,李勝琴,吳秀仙,吳忠勤
(1.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衢江分院,浙江 衢州 324000;2.衢州職業(yè)技術學院醫(yī)學院,浙江 衢州 324000)
·臨床護理與管理·
基層醫(yī)院低年資助產(chǎn)士新生兒復蘇應急能力的培訓效果分析
姜華鳴1,李勝琴2,吳秀仙2,吳忠勤2
(1.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衢江分院,浙江 衢州 324000;2.衢州職業(yè)技術學院醫(yī)學院,浙江 衢州 324000)
目的:探討低年資助產(chǎn)士新生兒復蘇能力的培訓。方法采用集中上課,分組訓練,專題講課,情景模擬訓練等綜合方法。結果培訓后助產(chǎn)士的理論成績、搶救操作技能、應急綜合能力均明顯高于培訓前(P<0.01)。培訓后我院對新生兒復蘇搶救的成功率明顯提高(P<0.05)。結論通過對低年資助產(chǎn)士的專題培訓,能有效提高其新生兒復蘇能力,有利于提高護理安全性。
助產(chǎn)士;新生兒復蘇;能力;培養(yǎng)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raining effect of less experienced midwives's ability of neonatal resuscitation. [Method] Integrated approaches were taken through the training process, such as intensive classes, group training, thematic lectures, imitating situation raining and so on. [Result]The theory examination scores, the rescue operation skills and the emergency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midwiv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pre-training (P < 0.01). The rate of success on neonatal resuscitation w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from 95.5% before training to 100% after training, and there was a statistical comparison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Special training for less experienced midwiv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ir abilities of neonatal resuscitation, and also help to enhance the nursing security.
Keywords:midwives; neonatal resuscitation; ability; cultivate
新生兒窒息占新生兒死亡的1/5,是圍產(chǎn)兒死亡及腦損傷的主要原因之一[1]。助產(chǎn)士屬產(chǎn)科臨床一線的技術人員,是新生兒出生后的第一接觸者和關愛者,是最早對新生兒實施初步復蘇的專業(yè)人員。加強對助產(chǎn)士的管理和培訓,使之掌握新生兒復蘇的理論和操作技能,以提高新生兒復蘇成功率,保證新生兒安全是護理管理的重要課題。我院于2009年至2011年對工作5年以下的10名助產(chǎn)士分2批進行了新生兒復蘇能力的培訓,取得一定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衢江分院工作5年以下的助產(chǎn)士10名,均為女性,年齡20~28歲,工作年限3個月至5年;大專7名,本科1名,中專2名;護士8人,護師2人。
1.2.1 選擇師資 培訓專家由具有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熟練新生兒復蘇水平,有較好的溝通技巧和表達能力的臨床骨干組成,從衢州市人民醫(yī)院和衢州婦幼保健院2家醫(yī)院中選聘,共2名。
1.2.2 制定培訓計劃 培訓計劃由培訓專家和我院護理管理部門共同研究確定。培訓目標是要求助產(chǎn)士具備較強的搶救意識,對新生兒窒息作出迅速判斷,能熟練掌握新生兒窒息復蘇流程,提高搶救水平和應急能力。培訓內容主要包括復蘇原理綜述,復蘇的最初步驟,呼吸皮囊和面罩的使用,胸外按壓,氣管內插管,藥物治療,臍靜脈穿刺技術,注意事項等8方面。
1.2.3 培訓方法 采用集中授課、專題講座、分組訓練、情景模擬訓練4種方法。(1)集中授課。重點內容是新生兒復蘇理論和復蘇程序。采用課后發(fā)放新生兒復蘇課程相關資料讓她們進行自學,課內進行理論測驗、鞏固學習知識等教學方法;(2)專題講課。主要內容是胸外按壓技巧和新生兒窒息新進展。采用病例導入法,選擇臨床實際重癥病例,由培訓老師介紹新生兒窒息的發(fā)生、發(fā)展和助產(chǎn)士在這一事件中應具備的正確思維方式,搶救程序;(3)分組訓練。主要內容是呼吸皮囊和面罩的使用、胸外按壓、氣管內插管、臍靜脈穿刺技術4項內容。重點是熟悉搶救設備與用物、復蘇流程與操作步驟分解、反復操作演練與評價。具體規(guī)范程序按照新生兒復蘇指南(2011年北京修訂)[2];(4)情節(jié)模擬訓練。設置新生兒窒息模擬病例,在模擬人上進行模擬搶救和處理,讓助產(chǎn)士學會識別和判斷病情,掌握搶救程序。培訓小組成員采取邊講解邊示范,然后讓每一位參加培訓的助產(chǎn)士進行模擬搶救操作。培訓老師對每一位參加培訓的助產(chǎn)士的模擬搶救操作進行評價,提出存在的問題,糾正錯誤的操作手法,再進行反復的模擬操作,直至掌握搶救程序及要領為止。每批培訓時間4天(其中集中授課、專題講座、分組訓練、情景模擬訓練各1天)。
1.3.1 理論測試 是通過口試和書面測試進行考核,測試助產(chǎn)士對新生兒復蘇知識的掌握情況,其中口試占20%,由培訓專家集體評分,取2位專家的平均分。書面考核占80%,由培訓專家命題及閱卷(模擬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簡稱CLEN,采用A3及A4型題)。理論考試的內容為新生兒心肺復蘇基本理論,80分以上為合格。
1.3.2 操作考核 通過對助產(chǎn)士模擬搶救過程的考核,評估其對搶救設備和搶救流程的掌握情況,由培訓專家與醫(yī)院護理管理專家共同評分,取平均分。包括心肺復蘇(CPR)、呼吸皮囊、新生兒面罩吸氧臍靜脈穿刺術4項操作, 90分以上為操作考核合格。
1.3.3 應急綜合能力考核 應急綜合能力包括實際遇到的新生兒窒息的評判性思維能力及搶救配合、搶救成功等綜合能力的考核。主要由護士長、責任組長通過觀察助產(chǎn)士在實際搶救過程中對病情的判斷、識別、搶救程序及與醫(yī)生的配合情況,對助產(chǎn)士進行綜合評價。評分根據(jù)我院設置的護士應急綜合能力評價表(共4大項內容,共100分)。
1.3.4 復蘇成功率比較 對比培訓前后新生兒復蘇成功率。
理論測試、操作考核及應急綜合能力考核在培訓前后各進行一次,其中理論測試內容前后有更新,但難易度不變,而其他考核內容前后一樣,均采用百分制。所有數(shù)據(jù)輸入Excel,采用SPSS1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配對t檢驗。
培訓后助產(chǎn)士的理論成績、操作技能、應急綜合能力平均成績均明顯高于培訓前(P<0.01),見表1。培訓前(2007年3月至2008年12月)新生兒復蘇共112例,成功107例,培訓后(2009年6月以后)新生兒復蘇共135例,成功135例,培訓前后復蘇成功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培訓前后助產(chǎn)士新生兒復蘇理論與實際能力評分比較
表2 培訓前后新生兒復蘇成功率比較
如何提高新生兒復蘇成功率,保證新生兒安全是醫(yī)院臨床護理專家一直關注的問題,同時如何提高培訓質量和效果也是專家們關注的課題。有研究表明新生兒窒息復蘇技術中助產(chǎn)士的合格率為83.3%[3]。張愛英[4]等研究發(fā)現(xiàn),通過系統(tǒng)的訓練,能使助產(chǎn)士的新生兒復蘇技術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可有效降低新生兒窒息的發(fā)生。我們的研究顯示,通過對低年資助產(chǎn)士新生兒復蘇應急能力的系統(tǒng)化培訓,其理論成績、操作技能均明顯高于培訓前(P<0.01),對新生兒復蘇搶救的成功率明顯提高,從培訓前的95.5%提高到100%(P<0.05),說明培訓是有效的。我們認為通過培訓主要是豐富了助產(chǎn)士新生兒復蘇理論知識,熟練了搶救技能和操作流程,而且培養(yǎng)了助產(chǎn)士觀察、分析、判斷能力,在搶救時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職能,做到有條不紊、思路清晰、動作敏捷,增強了助產(chǎn)士的急救意識和團隊協(xié)作的精神,提高了新生兒復蘇的質量。因此,基層醫(yī)院要重視低年資助產(chǎn)士新生兒復蘇應急能力的培訓。
基層醫(yī)院要提高培訓效果,必須注意培訓內容針對性與培訓方式的合理性。有專家研究認為情景教學[5]可幫助提高培訓效果。但我們在實際培訓中不是單一地采用某一種方法,而是注意分析每一批培訓對象對新生兒復蘇實際技能掌握水平,在此基礎上制定培訓計劃,體現(xiàn)了培訓內容的針對性。同時根據(jù)培訓對象實際情況,注意培訓方式的改革,采用集中授課、專題講座、分組訓練、情景模擬的綜合訓練方法,注意適當?shù)匕才徘榫澳M的綜合訓練,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本次培訓取得一定的效果,與我院精心組織與計劃有關。但由于應急綜合能力考核評分具體的評分細則仍較粗糙,主觀因素影響相對較多,需要對此評測標準細則進行研究,以提高科學性。
[1] J.Kattwinkel .新生兒復蘇教程[M],第4版.葉鴻锠,譯.北京:衛(wèi)生部婦幼保健與社區(qū)衛(wèi)生司,2004:2-6.
[2] 中國新生兒復蘇項目專家組.新生兒復蘇指南(2011年北京修訂) [J].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11,26(4):224-228.
[3] 徐韜,宮麗敏,王惠珊,等.醫(yī)療保健機構80所醫(yī)務人員新生兒窒息復蘇技術掌握程度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09,24(3):150-153.
[4] 張愛英,張慧英,陳曦,等.應用病例為引導進行新生兒復蘇模擬訓練的效果觀察[J].護理與康復,2011,10(10):899-900.
[5] 周燕華,金向英.情景教學法在提高輪轉護士急救能力中的實踐[J].護理與康復,2008,7(10):784-785.
Theobservationoftrainingeffectontheresponsecapabilityofrecoveryemergencytothenewborninjuniormidwifes
JIANGHuaming1,LIShengqin2,WUXiuxian2,WUZhongqin2
(1.The Sen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Zhejiang University College of Medicine Qujiang Branch, Zhejiang 324000,China;2.Quzhou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Zhejiang 324000,China)
R192.7
B
1672-0024(2012)06-0037-03
姜華鳴(1967-),女,浙江衢州人,大專,主管護師。研究方向:臨床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