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春,葉麗花,胡慧群
(1.杭州市中醫(yī)院 ,浙江杭州 310007;2.龍泉市人民醫(yī)院,浙江龍泉 323700;3.杭州師范大學附屬醫(yī)院,浙江杭州 310000)
腫瘤患者治愈率低、復發(fā)率高、死亡率高。腫瘤科護士經(jīng)常面對患者的疾病復發(fā)、痛苦和死亡,容易出現(xiàn)較多的心理問題[1],嚴重影響護士的工作和生活質量。聚焦解決模式是在積極心理學背景下發(fā)展起來的一種充分尊重個體、相信個體自身資源和潛能的臨床心理干預模式[2,3],強調提升個體的復原力、力量感和幸福感,培養(yǎng)個體主動參與自我管理的能力[4],有效地增強個體的積極健康行為[5]。2011年1月至6月,筆者應用聚焦解決模式對三家綜合醫(yī)院的45位腫瘤科護士進行心理干預,取得較好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對象 納入標準:在腫瘤科工作6個月以上的護理人員,知情同意。三家綜合醫(yī)院符合納入標準的護士45人,均為女性,年齡23~45歲,平均年齡(32±7)歲;護齡3~23年,平均(10±8)年;文化程度:中專13人,大專25人,本科7人;職稱:護士13人,護師21人,主管護師10人,副主護師1人。
1.2 干預小組 由具有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副主任護師資格的人擔任組長,副主任護師2人為組員,共同成立干預小組。
1.3 實施方法 將45位護士分為6個團體,每個團體由7~8位護士組成,干預6次,每次60~90min。第1次干預前對每位護士進行單獨訪談,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測評,根據(jù)訪談結果確定焦慮等負性情緒較為嚴重的個體;在病區(qū)示教室先進行集體講課,主要講解護士心理狀況及聚焦解決模式干預理論,講解結束后,干預者對護士行聚焦解決模式干預,負性情緒較嚴重者參加團體干預后可再次參予個體干預。
1.4 聚焦解決模式的心理干預[3]
1.4.1 描述問題 為深入了解腫瘤科護士存在的心理問題,了解個體為解決問題曾經(jīng)做過哪些努力,或者說個體具有哪些解決問題的資源,以此增強個體的信心。提出問題:在這樣的工作環(huán)境中,容易出現(xiàn)悲觀、焦慮是可以理解的,如果1分表示你的心理很不健康,10分表示很健康,你現(xiàn)在處于哪個位置?你和你的同事是如何應對這些負性情緒的?讓護士描述回答。
1.4.2 構建目標 提出問題:如果這些負性情緒得到渲泄,你會和現(xiàn)在有什么不同?你打算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個體一起探討,假設問題得到了解決,狀況會和現(xiàn)在有什么具體的不同,并以個體的描述作為可能的前進目標。
1.4.3 探查例外 繼續(xù)探討過去心理問題不嚴重或者沒有發(fā)生時的狀況,并進一步思考,如何能讓過去的“例外”狀況再次發(fā)生。
1.4.4 給予反饋 及時通過稱贊反饋,以此增強個體實現(xiàn)自己設定目標的可能性。
1.4.5 評價進步 提出問題:假如你期望的狀態(tài)是10分,你過去的狀況是1分,那么你現(xiàn)在的狀況是幾分?一旦個體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進步,就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并進一步幫助其朝著自己期望的方向努力,以擴大自己的進步。
1.5 評價
1.5.1 評價指標 采用SCL—90[6],包含9個癥狀因子(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共90條目,每條目按1~5級評分,1分為沒有,2分為很輕,3分為中等,4分為偏重,5分為嚴重。該量表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
1.5.2 評價時間 在對護士心理干預前和心理干預6次后進行SCL-90測評。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輸入SPSS 11.5統(tǒng)計軟件,進行t檢驗及配對t檢驗。
2.1 45位護士心理干預前SCL一90測評結果與常模比較 見表1。
2.2 45位護士心理干預6次后SCL一90測評結果與常模比較 見表2。
2.3 45位護士心理干預前后SCL一90測評結果比較 見表3。
表1 45位護士心理干預前SCL一90測評結果與常模比較(±s,分)
表1 45位護士心理干預前SCL一90測評結果與常模比較(±s,分)
因子 常 模 干預前 t值 P值軀 體 化 1.37±0.481.96±0.68 7.992 0.000強迫癥狀 1.62±0.58 1.95±0.65 3.742 0.000人際關系 1.65±0.61 1.74±0.65 0.972 0.331抑 郁 1.50±0.59 1.97±0.53 5.275 0.000焦 慮 1.39±0.43 1.89±0.70 7.489 0.000敵 對 1.46±0.55 1.67±0.79 2.481 0.013恐 怖 1.23±0.57 1.68±0.71 5.169 0.000偏 執(zhí) 1.43±0.57 1.73±0.78 3.429 0.001精神病性 1.29±0.42 1.65±0.66 5.535 0.000總 分129.96±38.76 159.68±60.42 4.955 0.000
表2 45位護士心理干預6次后SCL一90測評結果與常模比較(±s,分)
表2 45位護士心理干預6次后SCL一90測評結果與常模比較(±s,分)
因子 常 模 干預后 t值 P值軀 體 化 1.37±0.481.63±0.62 3.539 0.000強迫癥狀 1.62±0.58 1.62±0.79 0.000 1.000人際關系 1.65±0.61 1.65±0.51 0.000 1.000抑 郁 1.50±0.59 1.47±0.45 0.338 0.736焦 慮 1.39±0.43 1.55±0.59 2.424 0.016敵 對 1.46±0.55 1.46±0.57 0.000 1.000恐 怖 1.23±0.57 1.23±0.41 0.000 1.000偏 執(zhí) 1.43±0.57 1.45±0.55 0.232 0.817精神病性 1.29±0.42 1.46±0.59 2.633 0.086總 分129.96±38.76 135.26±47.19 0.896 0.370
表3 45名護士心理干預前后SCL一90測評結果比較(±s,分)
表3 45名護士心理干預前后SCL一90測評結果比較(±s,分)
因子 干預前 干預后 配對t值 P值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抑 郁焦 慮敵 對恐 怖偏 執(zhí)精神病性總 分1.96±0.68 1.95±0.65 1.74±0.65 1.97±0.53 1.89±0.70 1.67±0.79 1.68±0.71 1.73±0.78 1.65±0.66 159.68±60.42 1.63±0.62 1.62±0.79 1.65±0.51 1.47±0.45 1.55±0.59 1.46±0.57 1.23±0.41 1.45±0.55 1.46±0.59 135.26±47.19 2.406 2.164 0.731 4.824 2.491 1.446 3.682 1.968 1.439 2.137 0.018 0.033 0.467 0.000 0.014 0.152 0.000 0.052 0.154 0.035
3.1 腫瘤科護士心理狀態(tài)分析 腫瘤科護士每天面對的是痛苦、無望、求救的患者目光,患者最終還是死亡,護士感到工作沒有成就感,長此以往產(chǎn)生較多的心理問題,影響心理健康,也影響工作效率和質量;腫瘤患者隨著腫瘤轉移和病情發(fā)展出現(xiàn)許多并發(fā)癥,護士必須掌握多學科的護理知識才能做好臨床護理工作,學習壓力較大;經(jīng)常為患者實施化療,有可能受到化療藥物污染,對護士身體造成損害,進一步影響護士心理狀態(tài)。表1顯示,干預前護士SCL-90評分明顯高于常模;表2顯示,干預后SCL-90評分逐步降低,但軀體化、焦慮仍高于常模,說明腫瘤科護士心理狀況較差,需要管理層加以重視和干預。
3.2 聚焦解決模式的心理干預能緩解護士心理壓力 聚焦解決模式建立在對個體自身資源的利用上,其含義在于把干預的關注點集中在與個體共同構建解決方案以達成個體自己期望的結果,強調把解決問題的關注點集中在人的正向方面,并且尋求最大化地挖掘個體(團體)的力量、優(yōu)勢和能力。本研究對45名腫瘤科護士進行聚焦解決模式干預,描述問題,使護士明確自身心理狀況;構建目標,讓護士自我設定這一階段心理健康目標;探查例外,使護士回顧了過去心理狀況良好時采取的方法;反饋和評價,使護士明白進步和缺點,有利于明確下一階段的努力方向,從而調動各種資源以提高、維護自身心理健康水平。表3顯示,干預前后護士SCL-90測定結果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聚焦解決模式的心理干預能緩解腫瘤科護士心理壓力,但SCL-90評分仍高于常模,相信隨著干預時間推進,護士SCL-90評分可逐步接近常模。
[1]劉遠玲,王美蓮.腫瘤科護士心理疲勞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6):114-115.
[2]鄔梅珍,楊敏,康敏芬.聚焦解決模式對老年肺結核患者孤獨感與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護理與康復,2010,9(1):51-53.
[3]駱宏,葉志弘,王菊香,等.聚焦解決模式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6):568-570.
[4]徐鑫芬,駱宏,邵芳,等.聚焦解決模式在護士長溝通能力訓練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7):650-652.
[5]湯菊萍,顧利慧,孫慶玲.聚焦解決模式在膀胱疼痛綜合征/間質性膀胱炎患者護理干預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1,28(1B):12-14.
[6]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M].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