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中國汽柴油價高過發(fā)達國家的質疑,12月17日,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周大地表示:富有群體消耗了更多的汽油,享受了更多的低油價便宜。低油價實際上補貼了富人,鼓勵了不合理消費。
擺出這種漲油價的理由,又是利用某些人的仇富心理來暗示自己“站隊”沒問題的伎倆而已。窮人的衣食住行就能離開能源嗎?油價再漲對富人也只是九牛一毛,而導致的一系列物價上漲很可能成為壓垮窮人的最后一根稻草。油價有其正常波動范圍,但專業(yè)人士不能靠不專業(yè)的方式糊弄公眾,從中牟利。
中國社科院日前發(fā)布《產(chǎn)業(yè)競爭力藍皮書》,稱按照2011年世界銀行的標準,“中國已經(jīng)成為中上等收入國家”。
既然我們已經(jīng)成為中上等收入國家,為何我們的收入還是那么的“赤貧”?實際上,社科院依然和我們玩的是文字游戲。因為社科院所指的“中上等收入國家”是按照人均國民總收入來計算的。而人均國民總收入和人均收入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如此,我們也就明白為什么我們能進入“中上等收入國家”之列了。將中石油中石化以及各家銀行等等這些壟斷企業(yè)收入歸入其中,將各級政府賣地賣房以及稅收統(tǒng)統(tǒng)歸入其中,將房地產(chǎn)商國企老總等等的收入也歸入其中,我們想不富裕都難!
不久前,中央決定農(nóng)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作為新的國家扶貧標準,中國社科院農(nóng)村發(fā)展研究所宏觀室主任黨國英解讀說:2300元的標準實際上略高于國際標準。
中國的貧困線本來就是活命線,是生命尊嚴的最后一根稻草,這次大幅度提高扶貧標準線,距離世界銀行公布的極端貧困線還差25%。在國際上,扶貧標準和貧困人口數(shù)量,都和國家倫理水平成正比。貧困人口多,表明國家扶貧力度大。美國的貧困人口占比遠遠超過我國,并不代表美國人真的比我們更貧困。如果扶貧標準太低,看起來貧困人口少,但是掩藏著的貧困卻很多,反而會帶來更大的隱患。
11月21日,國務院法制辦公布新規(guī)定:超編制、超標準配備的公務用車,增加高檔配置或者豪華內(nèi)飾的公務用車,由本級政府公務用車主管部門收回和處理。
看到這些,你就能明白,我們的公車治理為何積重難返。部門的公車超標超編了,僅僅只是收回超標的車,這樣的處罰,對違規(guī)者而言無異于零懲罰。如果小偷偷錢了,可不可以僅還錢了事?強盜搶物了,可不可以僅退物了事?當然不可以,難道政府部門公車超標,就可以僅僅“收回”了事嗎!
近日網(wǎng)曝一汽大眾發(fā)放相當于27個月工資的年終獎,立刻招來一片“羨慕嫉妒恨”。
近日,有關部委官員表示:我國將把打擊侵權和假冒偽劣工作納入政府的績效考核體系,并將采取獎勵的方法鼓勵社會公眾舉報侵權和假冒偽劣行為。
納入政績考核?真的讓人耳朵都聽出老繭了。公眾對環(huán)境污染治理不力有意見,相關部門就說“要將污染治理納入政績考核”。食品安全丑聞頻曝,各地都將食品安全納入了政績考核。“政績考核”就好像一個筐,領導為了體現(xiàn)對某個問題的重視,就會表態(tài)“要納入政績考核”?!罢兛己梭w系”可能是中國最神秘的東西,每天都有官員在提起它,可就是看不到它的身影。更感覺不到它在起作用,從官員的升遷提拔中看不到,從人事的變動中看不到。即使真有所謂的“考核體系”,可考核的權力并沒有掌握在公眾手中,同樣沒有太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