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麗水市遂昌中學(323300)李德孝 黃曉波
地理事物(此處指地理事物和地理現(xiàn)象)按事物形狀可以分為:點狀事物、線狀事物、面狀事物;按地理事物的演變過程可分為靜態(tài)事物和動態(tài)事物。對于描述,一是要明確描述什么,即描述的方向,主要是將地理問題和原理相對接,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和應用;二是要描述的全面性,即描述的角度和層次是否完整;三是要描述的專業(yè)性,關鍵詞不能丟而且要準確,盡量使用學科術語而不能口語化。
點狀分布圖表示的地理事物是標定在圖上離散的點,諸如城市的空間分布、礦產(chǎn)資源的分布等。地理事物呈點狀,說明其背景比例尺小,往往要求描述其分布特點。因此,描述時應從大范圍考慮:點的大小代表的含義,反映的地理原理;點的疏密,沿什么線(面)密集,沿什么線(面)稀疏;點組成的形狀反映疏密規(guī)律。
例1.歸納圖1中該國城市分布規(guī)律
【參考答案】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北部;城市主要沿河分布;城市主要分布在高原或山地河谷盆地中。
【答案解析】此題要求描述的是點狀地理事物的位置屬性。圖中給出的是某國的河流分布圖和簡單的地形圖,這些城市都是分布在陸地上,不必考慮海陸差異(圖中有海洋),需要考慮地形差異。
從參考答案可以歸納出點狀分布描述角度:疏密、方位(分布在西部、北部),疊加在某種地理要素上(沿河分布)。有時描述還需要考慮點的等級(分類)。
例2.比較圖2中德國和日本城市的等級和分布特點
【參考答案】德國以中小城市為主;分布比較均勻。日本城市分布極不均勻,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大中城市多,百萬人口以上城市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城市毗連構成帶狀的巨型城市帶;中部山地和北部(或北海道)城市少。
線狀地理事物分布圖,常用線狀符號來表示年等降水量線、等溫線、河流、交通線、山脈等,讀圖時注意事物的起止點、事物沿途的變化和事物的走向;注重同一空間不同地理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認識不同事物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形成地理事物空間位置和相互影響的結構體系。
(1)單一線狀地理事物分布的描述
只要求描述某一特定線條的地理要素,如等溫線、年等降水量線等;往往是要求描述其分布特點,可從走向、延伸方向去考慮;這類題目大部分都需要分段描述,從極值突破或影響因素分析;如果是等值線,還要說明量的大小。
例3.描述圖3中一月0 ℃(虛線)等溫線的大致走向
【參考答案】西段(西部沿海):南北走向(與海岸線平行);中段(南段):向南彎曲(凸出);東段(東部地區(qū)):東西走向(與緯線平行)。
【答案解析】題目要求描述圖中一月0℃等溫線的位置屬性。仔細審題可知只需描述其水平分布特點。由于該等溫線有明顯的曲折,所以要分段進行描述。
由分析可以得出描述角度:走勢、分段(轉折點)、數(shù)量等。
(2)多條線狀地理事物分布的描述
往往要求描述其分布特點、數(shù)值變化趨勢等,可以從極值(最大值、最小值)、疏密、面積、與背景圖中其它地理事物的位置關系等方面考慮。
例4.簡述圖4中130°經(jīng)線以東地區(qū)氣溫分布的顯著特點
【參考答案】氣溫由東南向西北(或由南向北)遞減,單位距離氣溫差沿海大于內陸(或東南部大于西北部),低溫中心位于圖示區(qū)域的東北角。
【答案解析】該題主要描述的是氣溫的數(shù)量特征變化。首先判斷變化的趨勢(東南向西北遞減),再描述數(shù)值變化的速度差異(單位距離氣溫差沿海大于內陸),最后描述極值(低溫中心位于圖示區(qū)域的東北角)。
由此可以歸納出一般性的描述角度:漸變方向、極值、分布、特點、疏密(曲線間的差距)。
面狀地理事物分布圖一般表示地形區(qū)、氣候區(qū)、工業(yè)區(qū)、農(nóng)業(yè)地域等地理事物。面狀分布相對而言其比例尺較大,在描述中,應說明該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圍、分布特點、或該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對其面積大小、形狀加以注意。如內蒙古高原的分布范圍:位于陰山山脈之北,大興安嶺以西,北至國界,西至東經(jīng)106°附近,面積約34萬平方公里。
例5.比較圖5中A、B所示的熱帶沙漠氣候分布的異同點
【參考答案】相同點:南回歸線附近;大陸西岸。不同點:A東西延伸至內陸,面積大;B南北狹長,面積小,僅分布在沿海;接近赤道。
【答案解析】首先從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角度來描述,地理位置包括經(jīng)緯度位置、海陸位置、與其它地理事物的相對位置、經(jīng)濟地理位置;其次還要描述分布區(qū)的形態(tài)(形狀和大?。┨卣鳌T谠擃}中主要是分析、比較A、B兩地的位置屬性及數(shù)量屬性中的面積。
因此,可以歸納出此類題的描述角度:位置、形狀、面積大小、延伸方向。
事物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通常用曲線圖、折線圖、柱狀圖等坐標統(tǒng)計圖以及數(shù)據(jù)表格來表達,主要表示某一地理要素隨時間或是距離發(fā)生某種變化,如城市數(shù)量和規(guī)模隨時間發(fā)展而變化,產(chǎn)業(yè)結構隨時間發(fā)展而變化等。
這一類問題的描述往往要定量和定性相結合,一是找出極值(讀數(shù)要盡可能準確),二是定性描述變化趨勢(升高還是降低)與變化速率(快或慢),有時還要分階段描述。另外,對于變化過程描述的語言也要注意做到準確。
點狀地理事物發(fā)展變化的描述要關注點的數(shù)量變化,位置是否變動以及變動的方向,有時還要關注點的規(guī)模大小是否已改變。
例6.描述圖6中現(xiàn)代聚落分布的變化
【參考答案】數(shù)量減少;向河流上游退縮。
描述角度:數(shù)量變化、位置變化、等級(大?。┳兓?。
線狀地理事物發(fā)展變化大多可以分為幾類,常見的是某一地理要素隨時間或距離的變化而發(fā)展變化。
(1)隨距離而變化的描述
圖7 北京市自然觀光游憩地折線圖
例7.說出圖7中自然觀光游憩地的變化特征
【參考答案】從距市中心10到90千米隨距離增加數(shù)量波動上升;90千米處達到最大;90-100千米急劇下降,100千米以上變化不大。
【答案解析】這是對隨距離而變化的折線的描述。首先要看大體變化的趨勢;然后找一些轉折點,進而分段描述;最后還要描述變化的快慢。
(2)隨時間而變化的描述
例8.圖8表明外商在中國東、中、西部投資增長速度隨時間變化的共同特征是
【參考答案】外商在中國投資增長速度變化大(波動性強);1990-1992年增長(上升);1994-1995年和1997-1999年減?。ㄏ陆担?;1992-1994年增長速度最快;1998-1999年增長速度最慢。
【答案解析】這是對隨時間而變化的折線的描述。首先要看折線大體變化的趨勢;然后找一些轉折點,進而分段描述,分段的數(shù)一般要看折線變化的復雜程度或是圖表中隱含的地理信息來決定;最后還要描述變化的快慢。
(3)線狀地理事物發(fā)展變化的描述角度:趨勢、分段、變化快慢(速度)。
面狀地理事物不是一成不變的,會隨著時間和距離的變化而發(fā)展變化;對于這類描述,要關注面積大小的變化,變化的方向以及變化的速度。
例9.根據(jù)材料和圖9,結合所學知識描述圖示期間該區(qū)域陸地變化特點
圖9 某區(qū)域不同時期海岸線位置示意圖
【參考答案】陸地面積擴大;向東北方向(或河口方向)擴展;延伸速度越來越快。
【答案解析】此題通過不同年代海岸線的變遷來表示陸地面積的變化。所以,要先觀察海岸線的變化方向、不同年代海岸線之間的距離,之后再作描述。
描述角度:面積大小變化、變化方向、變化速度。
從以上分析,可得出地理事物發(fā)展變化的描述角度:時間變化(包括不同時間段的變化快慢);數(shù)值變化(包括數(shù)值的上升、下降;增大、減??;);空間變化(包括范圍、面積的變化、變化的方向)等等。
綜上所述,依據(jù)圖文信息描述地理事物分布和發(fā)展變化,既要注重現(xiàn)象背后成因的分析,更要注重描述語言的前后邏輯關系、文字表達的完整性、地理學科術語運用的科學性,這樣才能做到答題的全面性和準確性,少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