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菁菁,吳金星,郭 睿,鄧輝勝△
(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1.老年科;2.呼吸內科;3.急診科 400016)
氣道管理是降低肺部感染率,保持呼吸道通暢,維持肺泡適當通氣、氧合作用及氣體交換功能的關鍵,而排痰是氣道管理中最基本的常規(guī)護理干預措施[1]。臨床常采用深部吸痰以徹底吸痰,而現有的吸痰技術主要依靠操作者的主觀感覺和經驗進行插管吸痰,該方法易造成氣管黏膜的損傷(如氣管黏膜充血水腫、上皮剝脫、纖毛丟失以及肉芽腫形成),增加患者出血和感染機會,且吸痰過程中的負壓還可導致肺泡塌陷[2-6];患者也可能因吸痰誘發(fā)刺激性咳嗽或吸痰過程中供氧不足出現低氧血癥、心律失常等[2-3],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臨床上迫切需要一種簡便、有效的吸痰儀器。本項目將超微型光導纖維與三腔吸痰管結合制成可視吸痰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可提供吸痰過程中的可視化界面,現將其離體動物實驗報道如下。
1.1 主要儀器 內窺鏡攝像光源系統(tǒng)FVS-001MI由北京博萊德光電技術開發(fā)有限公司生產,主要由4部分組成:冷光源攝像系統(tǒng)、超細軟性內窺鏡、顯示器及計算機采集系統(tǒng)。超微型光導纖維每一束纖芯的直徑為0.45μm,其前端配有微型的光學透鏡,為滿足深部吸痰的需要,全長2 200cm,工作長度為50cm,外徑為0.90mm,其成像系統(tǒng)采集顯示像素達48萬以上,同時,該儀器和吸痰裝置已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專利號分別為ZL200720188729.1及ZL201020549792.5),其發(fā)明專利正在進行實質審查過程中(201010297841.5)??梢曄到y(tǒng)中使用的三腔吸痰管由天津塑料研究所攻關研制(ZL 200720007878.1),長50.0cm,管腔外徑為5.0mm,見圖1,其內部分為3個腔道:光導纖維通道(內徑為1.5mm,用以放入成像光導纖維)、吸痰通道(內徑為2.5mm,與普通吸痰管作用相同)及特設的供氧通道(內徑為1.0mm)。傳統(tǒng)吸痰系統(tǒng)采用目前臨床上使用的標準吸痰管(揚州永寧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長52.0cm,末端管腔外徑為4.7mm。
表1 可視吸痰系統(tǒng)與傳統(tǒng)吸痰系統(tǒng)吸痰量的比較±s,g)
表1 可視吸痰系統(tǒng)與傳統(tǒng)吸痰系統(tǒng)吸痰量的比較±s,g)
*:P<0.05,與傳統(tǒng)吸痰組比較。
組別濃度傳統(tǒng)吸痰組 5.28±0.64 5.64±1.29 6.39±0.91 6.19±1.05 5.9咽喉插入吸痰1.5%濃度 3.0%濃度氣管插管吸痰1.5%濃度 3.0%濃度氣管切開吸痰1.5%濃度 3.0%8±1.38 6.90±1.25可視吸痰組 6.91±0.49* 6.37±1.15* 7.27±0.71* 7.98±0.97* 6.59±0.88* 7.35±1.79*
1.2 主要試劑及實驗動物 實驗所用模擬痰液是由Polyox水溶性樹脂混凝劑(陶氏化學公司)與蒸餾水加溫(95℃)混合而成,屬非離子型聚氧乙烯化合物,相對分子質量為5×106,黏度值為5 500~7 500cP(25℃)。模擬痰液的濃度為1.5%、3.0%,該濃度的Polyox水溶性樹脂混凝劑與人類氣道分泌的痰液具有類似的結合力、黏度和表面特性,分別可模擬稀痰和濃痰[7]。小型香豬6頭由重慶醫(yī)科大學動物中心提供。動物合格編號為SYXK(渝)2007-0001。
1.3 實驗方法 將成年豬處死,2h內取出完整的肺和氣管(包括咽喉部),通過16號穿刺針將1.5%、3.0%模擬痰液注入離體豬肺、氣管的不同部位,吸痰的進入通道分別為咽喉插入吸痰(經離體豬咽喉部直接插入進行吸痰)、氣管插管吸痰(經氣管插管途徑吸痰)及氣管切開吸痰(經氣管切開處進行吸痰),根據吸痰方式,將實驗分為傳統(tǒng)吸痰組(采用傳統(tǒng)吸痰系統(tǒng)進行標準吸痰操作)及可視吸痰組(采用可視吸痰系統(tǒng)進行標準吸痰操作),反復進行模擬吸痰實驗,各組分別進行40次。每次吸痰時間為15s,設定吸痰負壓值為-200mm Hg[8]。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15.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數據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及多因素方差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分別用1.5%、3.0%模擬痰液進行實驗,可視吸痰組采用咽喉插入吸痰、氣管插管吸痰及氣管切開吸痰的吸痰量均高于傳統(tǒng)吸痰組的吸痰量(P<0.05,n=40),而相同組別中,各吸痰通道的吸痰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n=40),見表1。
圖1 三腔吸痰管與傳統(tǒng)吸痰管、纖維支氣管鏡的比較
圖2 操作中可視吸痰儀的實時圖像
傳統(tǒng)吸痰系統(tǒng)由于缺乏可視化引導,盲目操作易造成氣管黏膜和纖毛損傷,形成氣管內炎癥和水腫[9]。為此人們常采用纖維支氣管鏡輔助氣管插管和機械通氣患者的吸痰[10],通過觀察實時氣管內圖像,避開氣管分支部位,進入靶區(qū)域進行吸痰操作,這種操作對氣管壁的損傷較小,可徹底吸出分泌物[11]。但纖維支氣管鏡吸痰需在局部麻醉的基礎上進行,而有嚴重器官衰竭、心肺功能不全等的患者不宜進行此項操作,否則,可導致低氧血癥、出血及支氣管痙攣等并發(fā)癥[12],甚至有發(fā)生窒息,心跳、呼吸驟停的危險[9]。纖維支氣管鏡操作需要細致的術前準備,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由操作熟練的肺科醫(yī)師獨立實施,術中需保持患者一定的血氧濃度,實施心電監(jiān)護以保證吸痰過程的安全,因此該項操作耗時、復雜,無法滿足多數患者的日常吸痰需求。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吸痰儀器,以便護士在吸痰過程中能同時獲得纖維支氣管鏡圖像,減少操作盲目性,降低吸痰可能出現的并發(fā)癥。
離體實驗證實,可視吸痰系統(tǒng)不僅提供吸痰過程的可視化界面,還能夠清晰顯示模擬痰液在深部氣管內的準確位置以及一些特殊解剖結構,如咽部或氣管隆突位置(圖2)。目前臨床常用的纖維支氣管鏡的外徑為6mm,而本研究中的吸痰管外徑為5mm。吸痰時只需將超微型光導纖維放入可視吸痰管的微型光導纖維通道,將氧氣管接入氧氣通道,負壓管接入吸痰通道,其他操作均與現行臨床傳統(tǒng)吸痰的操作流程相同。
在豬氣管及肺內不同部位注入不同濃度的模擬痰液,通過可視吸痰系統(tǒng)及傳統(tǒng)吸痰系統(tǒng)進行吸痰操作,結果表明分別用咽喉插入、氣管插管、氣管切開吸痰,可視吸痰組與傳統(tǒng)吸痰組的吸痰量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通過不同的吸痰通道,均能實施吸痰操作。在可視前提下,由于操作者可以清晰地看到吸痰過程中的圖像信息,在吸痰管經過一些特殊解剖結構時,操作者可精確控制吸痰管的進入方向,使插管過程更安全、快速,增加吸痰的有效時間,提高吸痰效率。
本研究采用了超微光導纖維實現不改變現有吸痰管外徑的新型可視化吸痰系統(tǒng),由于超微光導纖維直徑較小,除了能整合吸痰管進行可視化引導吸痰外,還可以進一步整合其他醫(yī)學技術,如使用超微型光導纖維成像系統(tǒng)對不育男性的輸精管病變進行診斷,通過胃管、尿管及膽總管等分別對胃、膀胱、膽總管等病變進行診斷。如今,本項目組已完成了可視吸痰系統(tǒng)的研制及離體實驗,與傳統(tǒng)吸痰系統(tǒng)比較,它具有迅速、高效、易操作的優(yōu)點,值得在各級醫(yī)院推廣。
[1] 尹利華,王建榮,張利巖,等.密閉式吸痰研究進展[J].南方護理學報,2005,12(4):13-15.
[2] Barnes CA,Kirchhoff KT.Minimizing hypoxemia due to endotracheal suctioning: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Heart Lung,1986,15(2):164-176.
[3]Johnson KL,Kearney PA,Johnson SB,et al.Closed versus open endotracheal suctioning:costs and physiologic Consequences[J].Crit Care Med,1994,22(4):658-666.
[4] Reissmann H,B?hm SH,Suárez-Sipmann F,et al.Suctioning through a double-lumen endotracheal tube helps to prevent alveolar collapse and to preserve ventilation[J].Intensive Care Med,2005,31(3):431-440.
[5] Brochard L,Mion G,Isabey D,et al.Constant-flow insufflation prevents arterial Oxygen desaturation during endotracheal suctioning[J].Am Rev Respir Dis,1991,144(2):395-400.
[6] Maggiore SM,Lellouche F,Pigeot J,et al.Prevention of endotracheal suctioning-induced alveolar derecruitment in acute lung injury[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3,167(9):1215-1224.
[7] Shah S,Fung K,Brim S,et al.An in vitro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endotracheal suction catheters[J].Chest,2005,128(5):3699-3704.
[8] Pedersen CM,Rosendahl-Nielsen M,Hjermind J,et al.Endotracheal suctioning of the adult intubated patient——what is the evidence[J].Intensive Crit Care Nurs,2009,25(1):21-30.
[9] 劉宏見.機械通氣患者氣管內開放式與密閉式吸痰效果比較[J].當代護士:學術版,2008(2):84-85.
[10]Liu GY,Lu JS,Shen KW,et al.Fiberoptic ductoscopy combined with cytology testing in the patients of spontaneous nipple discharge[J].Breast Cancer Res Treat,2008,108(2):271-277.
[11]徐建如,李剛,尚云飛.纖維支氣管鏡吸痰術在ICU中的應用[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4,25(10):1126-1127.
[12]張建,崔麗華,郝興亮,等.床邊便攜式纖維支氣管鏡在臨床中的應用研究[J].臨床肺科雜志,2011,16(4):519-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