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明
(湖南省湘西公路橋梁建設有限公司,湖南吉首 416000)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某公路項目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境內,擬按雙向六車道城市主干道標準建設,全長約6 km。
所建項目依山傍水,現(xiàn)狀道路走廊寬約12 m,線路走廊帶左側為低山山前斜坡,右側為沅水河,河流流向由南向北,山前斜坡大部分為第四系殘坡積物覆蓋。左側山體地形標高一般為140~200 m,右側河床標高約90 m。
為減少道路占用河道,道路臨河側采用路肩擋土墻結構。其中k6+800~k7+840段沿河側路基標高平均為117.9 m,擋墻下地面標高(原道路下邊坡)一般標高109.1 m,河床基巖(中風化粉砂巖)頂標高平均99 m,擋墻初擬墻高10 m。
經參建各方多次研究,擋墻形式選用施工便捷、質量穩(wěn)定、開挖影響小的仰斜式擋土墻形式。設計按《國家建筑標準設計圖集04J 008“擋土墻”》選定其擋墻尺寸,墻后填土內摩擦角φ取30°,基底摩擦系數(shù)μ取0.3。設計中針對該段擋土墻地質條件、地形條件等對擋墻基礎進行了優(yōu)化設計。見圖1。
擬建公路沿線出露的地層主要有下古生界寒武系下統(tǒng)、上古生界二疊系下統(tǒng)及中生界白堊系下統(tǒng)和第四系殘坡積層與人工填土。一般路段由上至下為:填筑土、粉土(細砂)、全風化粉砂巖、強風化粉砂巖、中風化粉砂巖。其中填筑土層中含大量粉砂巖塊石,紅褐色,塊石直徑一般為10~28 cm,最大達1~2 m,塊石含量約40% ~60%。
根據(jù)對場地各主要土層進行的標準貫入試驗和重型動力觸探試驗,主要土層室內試驗成果及原位測試成統(tǒng)計見表1。
線路沿線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35 s,地震烈度為6度,構筑物只考慮抗震構造,計算不考慮地震作用。
圖1 方案示意圖(單位:cm)
表1 主要巖土層物理力學性質指標推薦值
1)由于原地面填筑土、粉質粘土等承載力達不到擋墻基礎所要求的承載力,且層厚較大,基巖埋置較深,需對基礎進行處理。
2)若采用換填、擴大基礎等方案,由于原土在層厚約8 m范圍內承載力僅120~140 kPa,處理十分困難,軟弱下臥層所引起的工后沉降難以控制,且擋墻高度太大,十分不經濟。因此初步擬定采用樁基托梁(承臺)擋土墻。不同類型的樁基可提供的承載力、抗剪能力、對地形的適應能力、施工的便利性不同,設計中對粉噴樁、松木樁、微型鋼管樁、預應力管樁、鉆孔灌注樁等幾種形式進行了初步比較,并對其中部分樁基形式進行了深入計算比選。
按《國家建筑標準設計圖集04J 008“擋土墻”》選定仰斜式擋墻尺寸,按擋土墻有關土力學計算,荷載結果如表2。
表2 土壓力及地基應力計算表
可知基礎承載力達不到要求,需進行基礎處理。
1)對各種樁基形式進行初步比選(表3),再進行細部驗算與技術經濟比較。
表3 擋土墻樁基形式初步比選表
從以上初步定性分析可知,粉噴樁、松木樁等經濟性較好,但對于含塊石地基的沿河路基,施工困難,受地下水影響較大,不適于本項目。以下對其他三種樁基進行分析,確定其樁距、樁徑等,并在此基礎上做進一步經濟性比選。
3.4.1 主要依據(jù)
樁基設計主要依據(jù)《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JGJ94—2008)、《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guī)范》(JGJD63—2007)及所列參考文獻等進行。
3.4.2 設計條件
根據(jù)建筑規(guī)模、功能特征、樁基特點和施工條件等,擬定設計條件如下:
設計等級:乙級;長徑比:大于50,按要求進行局部壓屈驗算;抗震等級6度,計算中不考慮地震力作用;采用套管護壁法成孔,按干作業(yè)非擠土小直徑鉆孔灌注樁設計;樁端進入基巖,嵌巖深度H與樁徑D之比約15~20,大部分荷載由嵌巖段承擔,屬摩擦端承樁。環(huán)境級別:二(b)類(干濕交替環(huán)境)。
3.4.3 基本計算參數(shù)
見表4。
3.4.4 基樁豎向承載力
按《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JGJ 94—2008),本項目中樁基屬于摩擦端承樁,且下部土部分位于常水位中,不宜考慮土體豎向承載力,因此基樁復合承載力特征值取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
按《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JGJ 94—2008)及上文中有關參數(shù)進行豎向承載力計算,見表5,詳細計算過程略。
表4 擋土墻樁基設計基本參數(shù)與初定尺寸一覽表
表5 擋墻樁基豎向承載力設計成果分析表
3.4.5 基樁水平承載力
按《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JGJ 94—2008)附錄C,考慮承臺(包括地下墻體)、基樁協(xié)同工作和土的彈性抗力作用,用m法對樁基、樁身水平荷載及承載力進行驗算。以下以微型鋼管樁為例。見表6。
表6 擋墻樁基水平承載力計算表
續(xù)表6 擋墻樁基水平承載力計算表
從以上計算可以看出,水平力共計281.96 kN中,由承臺底、承臺側承擔的水平力分別為246.51 kN、34.9 kN,而樁基所承受的水平力僅占很小的比例。說明在樁、土、承臺的共同受力體系中,微型樁基承擔部分豎向荷載,而承臺(與擋土墻連為整體)承擔了大部分水平推力,受力合理。
對鉆孔灌注樁與預制管樁進行分析,水平承載力也能滿足要求。因此設計中控制樁數(shù)、樁距的是豎向荷載,表5中擬定的樁距、樁徑合理可行。
3.4.6 相關計算
在完成以上計算后,對樁基抗剪承載力、抗彎承載力等進行進一步驗算,以微型鋼管樁為例,抗剪承載力按不同規(guī)范中計算方法,分別為199.7 kN、230.2 kN;抗彎承載力參考配筋混凝土模式進行折減,承載力約9.7 kN·m,均大于對應荷載。各類樁基對應承臺形式進行分別設計,本文中未再詳述。
3.4.7 造價估算比選
在有關估算指標、市場信息價等基礎上,擬定各類樁基及承臺的綜合單價,對以上設計方案進行造價估算比選。本擋墻工程全長40 m,承臺底寬4.3 m,平均樁長10.3 m。
表7中可以看出,以預應力管樁經濟性最好。
表7 各樁基方案造價估算表
沿河道路中往往不能占用河道,需要建設擋土墻。而沿河地質條件往往不理想,本項目中承載力在140 kPa以下土深度近10 m,基本上只能考慮設計樁基托梁擋土墻。本文中對幾種主要樁基類型進行了比選,從各類樁基的環(huán)境適應性、施工可行性、安全性、經濟性、受力合理性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比較,結論供有關工程人員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