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永清
一直希望揭開動物大規(guī)模移動本質的生物學家修·丁格爾在不同程度和組合的動物大遷移中找出了5個共同點:一是動物的遷移是離開自己已經習慣的居住區(qū),長時間遠距離地遷往別的地方:二是它們的移動不會迂回,而是徑直前進:三是它們在出發(fā)前要大量進食和為遷移做特別的行動:四是遷移需要進行特殊的能量分配:五是遷移中的動物如果沒有堅定的使命感和完成壯舉的決心,就有可能被食物誘惑而偏離方向,最后完成不了困難重重的旅途。
例如,從南美大陸南端的火地島向北美大陸北端的阿拉斯加遷徙的北極燕鷗,在途徑美國加利弗尼亞州蒙特利灣上空時,對船上游客遞過來的美味鯡魚視而不見。丁格爾解釋說:“通常,在遷徙途中的鳥類即使看見美味佳肴,也不會勾起食欲?!币簿褪钦f,遷移中的動物一心只想著盡早到達目的地,用一種不太科學的話來說,北極燕鷗在完成遷徙這一“重大目標”時,往往受一種令人不可思議的本能驅使,根本不受美味食物的誘惑。
在到達北極圈布滿礫石的海邊之后,北極燕鷗結束了長途遷徙。它們開始進食、棲息和交配,并且在這種特定時期和環(huán)境下產卵和撫育后代,完成生命的又一次進化。
但是,由于動物遷移的過程復雜和變化多樣,生物學家對其定義也多種多樣。這主要是因為生物學家們各自的研究對象不同。研究麋鹿等大型陸地哺乳動物的生物學家喬埃爾·博格對動物遷移作了一個簡單而現(xiàn)實的定義:“隨著季節(jié)變化,動物從某個棲息地遷移至別的地方,之后再回到原來的棲息地?!边@與他所研究的哺乳類動物的習性非常吻合。
通常,動物隨著季度變化而遷移的目的是為了保證充足的食物,因為在一個地方往往無法保證這點。但是,也有動物每天都要反復移動地方。浮游生物夜里到海面覓食,白天為躲避其他動物的侵害而潛入深海:成年蚜蟲在吃食嫩草和植物嫩葉后,它們的孩子會去尋找新的目標,絕不會停留在這些已經被吃食過的植物上。
而就像丁格爾列舉出的5個特征那樣,他認為對動物遷移的定義應該更為復雜。例如,蚜蟲在開始遷移時對天藍色很敏感,但到達目的地后卻又對嫩葉發(fā)出的黃色很敏感。另外,候鳥在遷徙之前要大量進食以積蓄脂肪。丁格爾對動物遷移的定義由于符合角馬、沙丘鶴甚至蚜蟲的遷移習慣,所以對于理解在物競天擇條件下不斷進化的動物遷徙活動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
響尾蛇在加拿大西部大草原的大規(guī)模遷移盡管非常怪異,但可以把它用來更好地理解動物遷移。加拿大年輕生物學家迪尼斯·約爾根森對生活在艾伯塔省梅迪辛哈特市近郊的響尾蛇進行研究后發(fā)現(xiàn),它們每年春天和秋天都會遷移。這些響尾蛇往返遷移的平均距離為8公里,但是,研究人員還發(fā)現(xiàn)了一條遷移距離長達53公里的響尾蛇。
而生活在美國南部亞利桑那州的響尾蛇并不如此遷移,因為它們沒有必要這樣。加拿大的響尾蛇之所以要長距離遷移,那是由于加拿大冬季寒冷,缺乏適合響尾蛇冬眠的地下巢穴。約爾根森說:“在這片土地上,適合冬眠越冬的巢穴并不多?!崩硐氲亩叱惭ǘ荚跍嘏牡孛嫔钐帯6?,雖然響尾蛇能夠找到其他動物挖的洞穴和自然開裂的縫隙,但這樣的地方根本不適合冬眠。“因此,無數的響尾蛇往往會聚集在一個巢穴之中越冬?!痹囅胍幌?,眾多響尾蛇擠在一個狹小的洞穴中越冬會是一個怎樣的情景。
不久,地表開始升溫,響尾蛇紛紛出來沐浴陽光,使身體變得暖和。這些已經饑腸轆轆的響尾蛇開始覓食并交配繁殖。因此,每至這個時候,大量的響尾蛇從洞穴中出來向四面八方遷移。約爾根森進一步解釋說,響尾蛇的遷移之所以不像其他動物那樣遷移距離非常長,是因為自然選擇的緣故。因為,如果進行長途遷移,可能會造成響尾蛇大量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