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業(yè)高等??茖W校會計系河南鄭州450044)
(一)輔助生產費用的構成。輔助生產是為基本生產車間、企業(yè)行政管理部門等單位服務而進行的產品生產和勞務供應。輔助生產車間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而發(fā)生的原材料費用、外購動力費用、人工費用及輔助生產車間的制造費用,構成了輔助生產車間產品、勞務的生產成本。
(二)輔助生產車間的特點。輔助生產車間不僅為輔助生產車間以外的部門提供產品或勞務,同時各輔助生產車間之間也相互提供產品或勞務。輔助生產車間提供的產品、勞務主要有工具、模具的制造、水、電、蒸汽的供應,生產設備的維修等。其中有的只生產一種產品或提供一種勞務,如供電、供水、供汽、運輸等輔助生產;有的則生產多種產品或提供多種勞務,如從事工具、模具、修理用備件的制造,以及機器設備的修理等輔助生產。輔助生產提供的產品或勞務主要是為本企業(yè)的基本生產車間、行政管理部門服務。但在某些輔助生產車間之間有相互提供產品或勞務的情況。如供電部門為修理車間、供水車間提供電力,修理車間為供電部門、供水車間修理設備。輔助生產車間的產品或勞務的成本,大部分計入基本生產車間的產品成本中,因此,輔助生產提供產品或勞務成本的高低,影響到企業(yè)產品成本水平。
(三)輔助生產費用分配原則。輔助生產車間發(fā)生的費用由其生產的產品或提供勞務的受益對象共同負擔,應由受益的車間或部門根據接受產品或勞務的數量的多少負擔,即“誰受益,誰承擔”,分配計入各受益對象成本中。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方法通常采用的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計劃成本分配法、代數分配法、順序分配法。本文僅就交互分配法和計劃成本分配法談一點看法。
(一)交互分配法。交互分配法,首先根據各輔助生產車間本月發(fā)生的費用以及提供產品或勞務的數量,計算交互分配率,進行一次對內分配;然后根據輔助生產車間交互分配后的實際費用,即交互分配前的費用加上分配轉入的費用減去分配轉出的費用,以及對外提供產品或勞務的數量,計算對外分配率,進行對外分配。即在分配輔助生產費用時,不僅要把各輔助生產費用分配給其他各受益對象,而且在輔助生產車間之間也要對應地分配各自費用。交互分配法考慮了輔助生產車間之間相互提供產品或勞務的情況,有利于降低輔助生產車間之間的相互消耗,加強經濟核算。
(二)計劃成本分配法。計劃成本分配法是按照企業(yè)事先制定的輔助生產車間提供產品或勞務的計劃單位成本,根據各受益部門接受輔助生產車間提供產品或勞務的數量,計算各受益部門(包括其他輔助生產車間)應負擔的輔助生產車間費用。采用計劃成本分配法,由于輔助生產車間的產品或勞務的計劃單位成本有現成資料,只要有各受益部門耗用輔助生產車間的產品或勞務的數量,便可進行分配,從而簡化和加速了成本的計算工作。按照計劃單位成本分配,排除了輔助生產實際費用的高低對各受益部門成本的影響,便于考核和分析各受益部門的經濟責任,還能夠反映輔助生產車間產品或勞務的實際成本脫離計劃成本的差異。
交互分配法適用于輔助生產車間交互勞務比較多的企業(yè),而計劃成本分配法適用于成本計劃工作做的比較好的企業(yè)。但是有的企業(yè)成本計劃工作做的比較好,而且各輔助生產車間之間交互勞務也比較多,若采用交互分配法,則成本計劃起不到應有的效果;而采用計劃成本分配法,對于輔助生產車間之間的交互服務考慮的不是很全面。因此可以將計劃成本分配法加以改進,兼顧計劃成本分配法與交互分配法的優(yōu)點,以更加適合于這樣的企業(yè)。以下舉例說明。
例:某工廠有修理和運輸兩個輔助生產車間。各車間、部門耗用輔助生產勞務數量見表1。
修理車間實際發(fā)生成本164 520元,運輸部門實際發(fā)生成本97 300元。修理費計劃單位成本每小時8.5元,運輸費計劃單位成本每噸公里9元。
各輔助生產車間按計劃單位成本向各受益部門分配成本:
1.分配修理車間的計劃成本。
運輸部門承擔的修理費=100×8.5=850(元)
基本生產車間承擔的修理費=15 000×8.5=127 500(元)
行政管理部門承擔的修理費=4 900×8.5=41 650(元)
修理車間的計劃總成本=850+127500+41650=170000(元)
2.分配運輸部門的計劃成本。
修理車間承擔的運輸費=500×9=4 500(元)
基本生產車間承擔的運輸費=8 000×9=72 000(元)
行政管理部門承擔的運輸費=1 500×9=13 500(元)
運輸部門的計劃總成本=4500+72000+13500=90000(元)
現行的計劃成本分配法計算實際成本是按下列公式計算的:
某輔助生產車間的實際成本=該輔助生產車間實際發(fā)生的成本+輔助生產內部交互分配轉入的計劃成本
該等式的右邊是輔助生產車間實際發(fā)生的成本加上轉入的計劃成本。實際成本加上計劃成本既不是真正意義的實際成本,也不是真正意義的計劃成本,因而沒有實質經濟意義,也不可能等于輔助生產車間的實際成本。同時,這個等式的右邊加了輔助生產內部交互分配轉入的成本,有了交互分配,但沒有剔除分配給其他輔助車間的成本。為此將這個等式進行如下改進:
某輔助生產車間的實際成本=該輔助生產車間實際發(fā)生的成本+輔助生產車間內部交互分配轉入的實際成本-輔助生產車間內部交互分配轉出的實際成本
計算二次分配率:
修理費分配率=164 520÷20 000=8.226
運輸費分配率=97 300÷10 000=9.73
修理車間承擔的運輸費=500×9.73=4 865(元)
運輸部門承擔的修理費=100×8.226=822.6(元)
修理車間的實際成本=164520+4865-822.6=168562.4(元)
運輸部門的實際成本=97 300+822.6-4 865=93 257.6(元)
修理車間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異=168562.4-170000=-1 437.6(元)
運輸部門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異=93 257.6-90 000=3 257.6(元)
根據上述計算結果編制輔助生產成本分配表,見表2。
根據輔助生產成本分配表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表1 輔助生產勞務數量表
表2 輔助生產成本分配表(計劃成本分配)20××年8月 金額:元
(1)按計劃單位成本向各受益部門分配輔助生產成本:
(2)將輔助生產成本差異計入企業(yè)管理費:
修理車間實際發(fā)生的成本是164 520元,運輸部門發(fā)生的實際成本是97 300元。這兩個輔助生產車間又相互提供勞務,因此加上交互分配轉進的實際成本,減去交互分配轉出的實際成本,這才是真正意義的實際成本,而且充分考慮了交互分配。將計劃成本分配法進行改進后,更加適合于計劃成本制定的比較科學、合理,而且輔助生產部門之間交互勞務比較多的企業(yè)。